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真菌既不是动物也不是植物,它们有着独特的生态体系,组成充满奥妙的小宇宙。研究真菌的生物学家们曾统计,全球大约有400万~500万种真菌,但目前被系统记载分类的仅有20万。在真菌的世界里,既有在几秒钟内取人性命的毒物、能促进大自然生态良性循环的好菌子,也有丰富舌尖味蕾的美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摄影:Phyllis Ma,图片来自THE NEW YORKER官方网站

截图来自法国电影《月球旅行记》

蘑菇是真菌的一种,它们形态各异的外观与生物属性为历代创作者们输送着奇妙的灵感,久远的如1902年的法国黑白电影里就出现过的主人公误入蘑菇世界的场面。而《爱丽丝漫游仙境》中反复出现的蘑菇,则成为爱丽丝这一西方文学艺术经典形象的一种象征。

在当代艺术里,创作者们对蘑菇的解读视角更加多元多样,为蘑菇注入艺术灵魂,成就各类独特的视觉艺术。

吴文芳

蘑菇治愈了我的童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2年杭州的复古生活展中展出吴文芳的作品《菌生》,图片来自小红书账号@CINDY WU手作

服饰设计师兼装置艺术家吴文芳对于蘑菇有着独特的解读。在她的世界里,蘑菇投射了她的成长历程——在静默中爆发力量:“菌类看似不起眼,但它的孢子实际上一着地就以菌丝的形态默默生长着,待你回过神来,已经凝结成一朵崭新的蘑菇。我从小不善言谈,存在感不高,习惯安静地自行其是,在不为人知的角落里默默积累。冥冥之中,我总感觉自己的生命历程跟菌类很相似。”吴文芳渴望创作的作品可以像菌菇连接地球的生态系统一样,在后疫情时代,为观众提供艺术疗愈的能量。

吴文芳在阿那亚双手做工市集的微展览《菌生》,图片来自小红书账号@CINDY WU手作

蘑菇有菌类中最能引起外界注意的形态,成为吴文芳之后系列蘑菇装置创作的灵感。制作这些作品的原材料非常特别,那是多年前吴文芳西藏之旅中邂逅的由当地居民制作的特有的小羊皮,这户人家因为宗教信仰坚持不杀生,因此大部分羊皮是在羊自然死亡之后再处理得来的。

双手做工市集上的蘑菇染色体验课程,图片来自小红书账号@CINDY WU手作

临别时,这户人家送给吴文芳的两张羊皮让她爱不释手,收藏了两年都没想好用来做什么。在某天一次小实验中,吴文芳意外研究出羊皮的延缩工艺,“每块皮的生长状态都不一样,得出的结果也不一样,像极了各色人生的成长过程。”,这也仿佛是菌类千姿百态的构成,它的世界虽然渺小,却饱含强大的再生能力。吴文芳认为这两者间有着共同的特性,于是以藏羊皮为主要材料,结合一直以来专注的自然环保染色工艺,围绕蘑菇题材展开了介于商业与艺术之间的系列装置创作,其间还与服饰品牌FMACM合作推出了蘑菇装置饰品,获得了业内外人士的广泛好评。

吴文芳的蘑菇摆件作品细节,截图来自小红书账号@CINDY WU手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2年“心”引力艺术展览现场‍,截图来自小红书账号@CINDY WU手作

每一朵蘑菇装置都是吴文芳及其团队手工慢慢打磨而成的,由于藏羊皮上的脂水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沥干,因此吴文芳需要大量囤积材料,经过一年提前晒晾,以及一个月左右的羊皮延缩工艺和制作打磨,一张羊皮只能完成大概5朵大蘑菇的制作。藏羊皮在以普洱茶为主的植物染色处理后呈现出独特的肉蘑质感,以蘑菇的形态延续着皮料的生命力。

红色系列蘑菇作品,图片来自小红书账号@CINDY WU手作

蘑菇系列的创作不但是吴文芳对成长遗憾的自我治疗过程,也是她作为艺术家,透过微观的菌类观察人类社会的另一个角度,以及向外界传达心声的载体。吴文芳认为她创作的每一朵蘑菇都是独一无二的,想必会收藏这些作品的人们也是拥有独立人格的有趣灵魂。接下来,她不但会继续尝试更加多元的形式去拓展蘑菇系列,还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把喜欢她作品的爱好者们聚集一起,探讨生活与艺术的种种,将蘑菇强大的治愈力量分享给更多人。

殷越

盘活爱吃的蘑菇

“指尖的造物”展览现场和作品《蘑菇的诗》,截图&图片来自小红书账号@殷越

殷越是一位以羊毛毡为主要创作材料的艺术家。初次接触到殷越的作品是在日本东京代官山的“指尖的造物”展览上。现场那些灵动的羊毛毡小作品每一件都让人爱不释手,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蘑菇的诗》这套作品,6个蘑菇小人围坐在小木桌闲谈,像是在进行着读书会之类的活动,作者将蘑菇小人的下半身拟人化,而头部则保留着写实的伞盖造型。超现实的造型和装置有一种道不出的奥妙,为忙碌的都市生活营造一种童话般的浪漫诗意,有一种神奇的气息吸引着游客留步观赏好久。

作品《蘑菇的逃离》,图片来自小红书账号@殷越

殷越以往做过的一些蘑菇小人作品形象,图片来自小红书账号@殷越

蘑菇是殷越入坑羊毛毡创作最初的题材之一,出发点也很纯粹,是因为殷越喜欢吃蘑菇,想做点蘑菇的东西摆在家。前期她的羊毛毡蘑菇作品以写实的造型为主,几乎是1:1还原实物,随着创作的深入,殷越逐渐不满足于这种直白的复刻,她开始尝试在作品里增添一点有趣的灵魂,把个人沉稳安静的另一面投射在蘑菇作品上,于是便有了《蘑菇的诗》《蘑菇的逃离》等系列蘑菇小人的形象。其中以毒蝇鹅膏菌为原型的造型最多,鲜艳的伞盖下是穿着复古服饰和玛丽珍鞋的拟人形象,虽然没有明确的表情,但这些蘑菇人以各种形态展现,留给观客们无尽的想象。

《脚跟蘑菇・出发》(Heeled Mushroom・Walking),截图来自小红书账号@殷越

2022年,殷越与POP MART旗下的青年当代艺术运营机构合作,在《蘑菇的逃离》基础上拓展了当中的蘑菇小人的部分,推出了《脚跟蘑菇・出发》(Heeled Mushroom・Walking)艺术雕塑作品。这回蘑菇小人在动画宣传片里“走”起来了,圆润憨厚的小胖脚上顶着红地白斑的伞盖,每一个蘑菇小人里都像包裹着一个害羞的小朋友,相比殷越之前的蘑菇作品多了几分童真调皮。

在这一系列作品的灵感介绍里,殷越是这么说明的:“人不是都必须成熟,接受自己弱的一面,不故作坚强,保持自我真诚坦率怀有期待,逃离外部环境要把我改变成的样子,是这个作品想表达的。”

殷越和作品《因果-孕育》,图片来自小红书账号@殷越

《小情绪》(Little Moody),图片来自小红书账号@殷越

从2009年开始用羊毛毡创作至今,殷越积累了逾10年的经验,题材除了各类蘑菇之外,还有众多可爱的小动物。10年的时间可能会使一位已经形成创作套路的艺术家进入疲倦期,但殷越的作品给人的感受正相反,观赏她的作品,能感受到一种瞬间抚平生活躁动的力量,还有殷越不骄不躁的创作初心。

Hee Ang Kim

用孢子般强大的生命力延续艺术

ART OF KOREA对Hee Ang Kim的专访,截图来自YouTube账号@ARTMINING‍‍‍

Hee Ang Kim的真菌首饰作品,图片来自Instagram账号@Hee-ang Kim

韩国首饰设计师兼艺术家Hee Ang Kim以她那些生动奇妙的蘑菇造型饰品设计闻名国际艺术界。自学生时代开始,她就致力于探讨如何将天然的蘑菇外形转化为现代设计,通过首饰的形式呈现个人对真菌这种生物的解读,重新解构并呈现崭新的视觉语言。

Hee Ang Kim的真菌首饰作品,图片来自Instagram账号@Hee-ang Kim

在事业初期,Hee Ang Kim的作品主要围绕蘑菇展开,用柔韧性比较高的软陶作为作品塑形的主要原材料,偶尔也会增加金属元素,多层次的堆砌塑形和柔和的配色让成品有种返璞归真的自然质感。Hee Ang Kim的蘑菇配色通常遵循互补原则,视觉上非常舒服。蘑菇的定色随她的创作心情而定,当遇到坏心情时,她喜欢用黑白灰或温和的中性色;而碰上好心情,她的蘑菇也可以丰富多彩。

Hee Ang Kim的真菌首饰作品,图片来自Instagram账号@Hee-ang Kim

随着对蘑菇解读的深入,Hee Ang Kim近年逐渐聚焦于蘑菇的生长状态,推出了系列创新真菌孢子造型和突出蘑菇背面纹路的作品。看似普通的一簇白蘑菇,只要稍调整角度,就能看到生动的褶皱细节。而且作品造型更加抽象,通过对蘑菇常见的纹路进行变形,或直接将菌盖背面的菌褶与表皮对调来塑造首饰造型,呈现妙不可言的视觉效果。

近年Hee Ang Kim的作品侧重呈现真菌的纹路,图片来自Instagram账号@Hee-ang Kim

“蘑菇以菌丝的形态埋藏在地底下并疯狂地延展,待时机成熟之际,进而在地表上如花朵般喷发出孢子,散落四周甚至更远。当我在纪录片上看到蘑菇这样繁衍时觉得很惊艳,而且新奇的是蘑菇的形态和颜色还会随着生长环境而变化。对比人类只以个体繁衍,菌丝却能让蘑菇的生命实现广泛的延续。”蘑菇所属的真菌更是大自然生态循环中的催化剂,也为孕育新生命提供营养。 Hee Ang Kim希望她的作品也能像蘑菇那样,在安静中蓄积力量,成为可以丰富现代人精神世界的养分,延续长久的艺术生命。

妖精之家

把蘑菇变成幸福的起点

有着杏鲍菇外形的“妖精之家”,一些小众艺术家还会不定时在这里办展,图片来自ARCHE!WEB JOURNAL网站

如果你去过日本仙台市,一定对“妖精之家”有所耳闻。这栋有着巨型杏鲍菇外形的建筑其实是当地一个小有名气的杂货店,聚集了60多种以蘑菇为主题的手工艺品,老板佐佐木治见从日本各地的手工艺人作品里发掘这些可爱又精致的小作品,和他们达成合作,放在“妖精之家”里出售。

“妖精之家”里售卖的部分蘑菇商品,图片来自Instagram账号@heelmooimushroom.n6.2

在这里你会感叹手工艺人们对蘑菇的想象之丰富:蘑菇造型的羊毛毡帽子、蘑菇形状的陶瓷摆件、印着蘑菇纹路的小手帕等等,总之万物皆能成蘑菇。这些作品被佐佐木治见分放在格子间里展示,每一个格子里浓缩着不同个性与风格的手工艺者的创作世界观。店内的手工艺品全部只有一款,售完即止,所以佐佐木治见得常年出游去进新货。

店里的另一位店长是佐佐木治见的宠物小狗,图片来自ARCHE!WEB JOURNAL网站

佐佐木治见从小就是个蘑菇迷,原本是一名花艺设计师。不过在大城市工作几年后,她出现了职业瓶颈,不满足于只用一般绿植物创作,想起了自童年起就开始迷恋的蘑菇,“如果把蘑菇做成事业,应该会更有趣吧!”因为这个念头,佐佐木治见选择辞职回老家创业, 其间遇到志趣相投的丈夫。

截图来自“妖精之家”官方网站

当她跟丈夫分享想要做一家只卖和蘑菇相关物件的杂货店的想法后,从事建筑装修行业的丈夫也很宠她,转头就悄悄筹备建房子的事情。最终以肥大饱满的杏鲍菇为灵感设计了这栋房子,可把佐佐木治见高兴坏了。蘑菇房子刚出现在仙台市的柏木小区时,附近的人们都搞不懂这家是什么店,还有路人以为“妖精之家”是家幼儿园,打开小门进去才知道内有乾坤。“妖精之家”因为鲜明的经营特点吸引了不少媒体关注,逐渐成为仙台市当地一个标志性的建筑和杂货店品牌。

图片来自ARCHE!WEB JOURNAL网站

店家门口前的铜蘑菇,截图来自“妖精之家”官方网站

佐佐木治见和丈夫建造这家店的初衷没有什么高深的艺术想法,出发点很简单, “因为蘑菇在日本是幸福美好的象征,我们单纯想建造一个既能实现梦想,又能为周围人带来幸福快乐的地方。” 在店家门口还放置了一个铜蘑菇雕塑,据老板娘介绍,经过时摸一摸,会带给您好运气哟!

作为一个时尚艺术媒体,我们在春节后的这篇推送是因为有感于不起眼的真菌即便在外力摧毁下,也会默默释放延续生命的孢子,落地生根,甚至能在一夜间实现重生。这种强盛的生命活力正是经历了3年疫情沉寂的人类社会所需要的,也是我们对接下来一年的美好期盼……

筹备的过程中还发现其他很奇妙的艺术作品和有意思的纪录片,限于篇幅不能一一放出来。喜欢真菌小世界的朋友,让你印象最深刻的蘑菇作品是什么样子的呢?一件首饰、一本书、一个摆设......都可以留言分享推荐哟!

*封面&头图素材均来自THE NEW YORKER官方网站

摄影:Phyllis 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