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三万

摘要:二战时,掷弹筒是日军步兵单位广泛装备的面杀伤武器,主要用于填补手榴弹和步兵炮之间的火力空白。是日军步兵最重要的随伴支援火力,八九式掷弹筒是最主要的型号,那么八九式掷弹筒威力究竟怎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战时,掷弹筒是日军步兵单位广泛装备的面杀伤武器,主要用于填补手榴弹和步兵炮之间的火力空白。是日军步兵最重要的随伴支援火力,八九式掷弹筒是最主要的型号,那么八九式掷弹筒威力究竟怎样?

掷弹筒从原理上来说,其实就是超轻型迫击炮,通常口径在50毫米以下,单兵就可以携带和操作,不额外占用编制,在世界各国中,主要是日本装备。在二战期间,日军每个步兵小队(相当于步兵排)都配备两具掷弹筒,后期缩编为一具。

掷弹筒的发明也和日本人分不开。在1904年日俄战争中,在攻击俄军旅顺要塞的时候,俄军主要依靠马克希姆重机枪,但是日军经常会利用工事进行有效的隐蔽,俄军的重机枪很大程度上失去了作用。于是,一些俄军炮兵军官异想天开的把47毫米口径海军炮,倾斜装在一种带车轮的炮架上,以大仰角发射超口径长尾形炮弹,这就是历史上第一种迫击炮。这样炮弹借助弯曲的弹道,能够准确射入日军的隐蔽工事内,造成日军很大的伤亡和恐惧心理。所以战后日军对这种新式火炮非常推崇,仿制了各种口径的迫击炮,其中的一种就是大正十年式掷弹筒,于1921年装备部队。

大正十年掷弹筒口径50毫米,是一种超轻型迫击炮。最大特点是重量很轻,只有2.6公斤,但射程也小,只有175米。设计目的主要是弥补中型迫击炮和手榴弹之间的火力空白,增强步兵班的火力。

由于大正十年式性能不理想,尤其是射程太小,所以很快就被淘汰,但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改进型八九式掷弹筒,口径50毫米,全长413毫米,筒身长260毫米,全重2.7公斤,筒重1.6公斤,发射专用榴弹,也可以发射加装发射药盂的制式手榴弹。最大射程700米,有效射程500米。

八九式是日军在二战中最主要装备的掷弹筒,也是本文的主角。

掷弹筒的作用,大约相当于现代40毫米单兵榴弹发射器。

在二战和之后的多次战争中,很少出现像电影中一样几百几千人密集冲锋的场面。绝大部分的战斗都在己方炮火或者装甲车辆的掩护下,以班或者排的小分队形式展开进攻。这种作战由于人数少且分散,用枪械武器打击这些目标是比较困难的。越战中美军平均每杀伤一个越军,要发射1.5万发子弹。相反,掷弹筒这类武器就很不同。它发射榴弹的杀伤距离,可以达到10米(使用特殊榴弹可以达到20米)。发射距离很近,所以命中率很高(日军老兵命中率高达95%)。如果命中集团目标,一发榴弹可以杀伤多人。

掷弹筒作为一种可以有效增强步兵火力的武器,很快就被大量装备,在日本军队使用长达二十多年。在中国,掷弹筒一直使用到朝鲜战争,也使用了将近三十年。

这是一种非常轻便的武器,两人小组就可以持续作战,随时为一线步兵提供面杀伤火力支援。从某种意义上说,掷弹筒就是美军在越战时使用的40毫米单兵榴弹发射器。而美军这个小玩意,在越战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掷弹筒就设计理念来说,还是很先进的。

掷弹筒的主要优点:

第一,重量轻,易于携带,可以为一线步兵提供随伴火力支援。世界上同口径的迫击炮一般至少要超过6公斤,八九式掷弹筒只有不到三公斤,居然比1把步枪的重量还要轻,非常适合单兵携带。九一式手榴弹也不过0.45公斤,一个弹药袋装八发榴弹总重也不过3.6公斤,整个作战系统不到7公斤,比1挺捷克式轻机枪还要轻的多。

第二,威力不错,成本低廉。一般来说,掷弹筒的杀伤半径大约在5到10米,一发榴弹如果落在人群中可以杀伤数十人,这个威力对于仅有50毫米的口径来说,还是很不错的。掷弹筒的造价只有步枪的四分之一,而九一式榴弹和普通步兵手榴弹基本相同,也是极为廉价。如此的价格简直是太便宜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回到八九式掷弹筒,它发射的专用榴弹,装药150克TNT,榴弹本身,与单兵装备的手榴弹威力相当,但是由掷弹筒发射后,抛掷距离可以达到700米。战争中,训练有素的日本兵可以准确命中三、四百米外的目标。而且八九式掷弹筒秉承日本陆军一贯追求的轻便灵活,即使算上配弹,也比一支三八步枪重不到哪里去,所以在战斗中,八九式掷弹筒射手比步枪兵都灵活,一具掷弹筒都没半米长,空重不足三公斤,还是曲射火力,战场地形稍有点起伏,步枪、机枪手还得探头出来打,掷弹筒射手根本就不用露头,蹲下来就能打。战场上被它盯上的机枪火力,转移时灵活不及它,对打时隐蔽不及它,哪里还有什么活路?

尤其是在火力强度相对较低的中国战场,八九式掷弹筒几乎可以说是日军的神兵利器了。在之前低烈度军阀战争中成长起来的中国军队,不但装备差,战斗意识差,有些地方杂牌部队,连土木工事构筑都不会,好多部队团级单位火力重点都还是机枪,这真是八九式掷弹筒的天堂啊!

日军的掷弹筒射手平时都是在大队范围集中训练,作战时分配到各中队,战斗时直接随小队甚至是分队作战,是日本军队中,比轻步兵都灵活的班组一线支援火力。那个小榴弹,虽然只相当于手榴弹的威力,可是再小它也是炮,伴随歪把子机枪,可以对中国战场上大多数中国一线部队形成全面火力压制。

特别是这东西简陋到没有瞄准具,所谓的瞄准具就是筒身上一道白漆线,可是在两三百密的作战距离内,在老兵手里,准确率可以达到弹无虚发,就算被中国军队缴获,没有足够的榴弹训练,射手基本没什么准头,在战场上也就听个响。所以,八九式掷弹筒简直就是专门为对付当时的中国军队设计的,不过到了太平洋战场,面对美军的高强度火力,也就起不到什么作用。面对苏联军队的坦克洪流,更是没屁用。在缅甸遇到装备到位的中国远征军,八九式掷弹筒的作用也同样明显降低。当然,丛林环境是这类武器最不适宜的环境也有很大关系。所以说八九式掷弹筒威力怎么样,真的只能说一言难尽,评价一款武器的关键,就在于用对方法,用对地方。

八九式掷弹筒“战术定位”比较精准,战场上经常能够有效压制国军部队营级、连级支援火力,主要指的是它在充分考虑到了鬼子步兵的负重及对机动性的高要求后,将其定位是直接装备步兵部队的中队、小队,属步兵支援火器。

抗战中,中国军队普遍认为日军装备的八九式掷弹筒威胁极大,大量的“老鬼子”甚至具备以三发夹差法直接命中国军重机枪火力点的能力。实际上以八九式掷弹筒与M1型迫击炮的攻坚爆破能力,在打击经过加固的防御支撑点时基本上就四个字:没啥卵用。国军之所以屡屡吃八九式掷弹筒的大亏,很大程度上还是由于自己的技战术水平双低,怨不得别人。

八九式掷弹筒发射的榴弹,弹重450克,装药145克,这个装药量和手榴弹差不多,实际的威力也差不多,并不算大。

掷弹筒最大贡献是提供了一种可以伴随步兵班一同行动的曲射火力,这样使日本步兵班除了机枪这样的直射压制火力,还有掷弹筒这样的曲射火力,这就使日本步兵在世界范围内都是领先的。其他国家通常是使用60毫米迫击炮,但是迫击炮不可能直接配属到步兵班,就是最土豪的美军一个步兵连也只有3门60毫米迫击炮,而日军的掷弹筒可以达到每个班一具,数量上大大占优。

掷弹筒本身瞄准设备比较简陋,要想有比较好的命中率是需要经过充分的训练,日军也是要老兵才能打出比较高的命中率。在日军和中国军队作战中,由于中国军队缺乏训练,使日军的掷弹筒发挥了不小的作用,据一些日本老兵回忆,当时中国军队缺乏训练,日军只要有一发榴弹命中中国军队战斗队形,那么整个队形就乱了。不过,毕竟掷弹筒发射的弹药只有一枚手榴弹威力大小的榴弹,但是在火力的及时性来说,这一点是其他轻型迫击炮所无法比拟的,正是这种火力的及时性成就了掷弹筒的威名。因此,美军认为掷弹筒是日军在二战中使用的唯一值得一提的陆战武器。

对于轻步兵来说,这确实是款灵活方便,即使到今天,也还有一定生存空间的武器,只是对于大国争锋,现代高烈度战场上,这东西作用就没什么意思了,毕竟这东西练的再好,也没法跟单兵火箭筒比。不过它的性价比,用于第三世界低烈度战场,还是很合算的。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