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公号“重析抗战史”授权转载,原标题“德盔师血战晋南”

摘要:上一篇文章笔者简单介绍了发生在1940年的晋南会战,日军企图消灭晋东南国军并扩大其治安区。本文所详述的德盔部队杜寨村战斗就发生在这个会战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一篇文章笔者简单介绍了发生在1940年的晋南会战,日军企图消灭晋东南国军并扩大其治安区。本文所详述的德盔部队杜寨村战斗就发生在这个会战中。

1940年,为了巩固在晋东南的控制区,第一战区从后方专门抽调了生力军71军到高平前线。此时的71军下辖第36师、87师和88师三个师。按照网络上的说法,这三个师就是抗战爆发前中国军队最精锐的德盔师,也是最先投入淞沪抗战的部队。时任第71军军长为宋希濂将军,但由于其身体原因,此时由第71军副军长兼第36师师长陈瑞河代理军长职务。而本文所说的中国军队就是陈瑞河指挥的第36师补充团,团长为吴垂昆中校。

说起师长陈瑞河与团长吴垂昆还有一些旧话要提及。淞沪抗战爆发时,陈瑞河任第36师第106旅旅长,而吴垂昆则为该旅211团第1营营长。在淞沪抗战中,1937年8月21日舟山路攻击中,时任营长的吴垂昆率部冲锋时受重伤,仍匍匐前进不退,最后被背下战场。而时任旅长的陈瑞河也亲自在一线指挥,同样负了重伤。说起来,这两位不仅仅是老上下级,还是在同一场战役中一起受伤的患难战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军第36师团师团长舞传南中将指挥约5个支队由高平、陵川附近分路南下进攻泽州,其中俵支队以骑兵第36联队长俵中佐指挥,由步兵第222联队第3大队、224联队第2大队以及骑兵第36联队为基干。该部队于4月20日由长治县出发一路迅速南下,欲从侧翼迅速切断高平附近国军退路。4月22日夜急行军至高平城西约11公里远的一个杜寨村,与北上增援掩护主力侧翼安全的71军36师补充团不期而遇。

23日凌晨2点左右,36师补充团先头部队第3营进入杜寨村时,俵支队主力(骑兵第36联队和步兵222联队第3大队)也正在进入杜寨村。由于与侧翼友邻部队之间间隙过大,而村左翼北端高地原由友军派出的排哨,撤退时未通知36师,所以补充团3营进入杜寨村时毫无准备,而日军前进时也因为双方部队衣着颜色都是土黄色(日军总结发现中国军队中体格瘦高者较多,而且衣服颜色显得略深),直到双方前卫部队对不上口令,才意识到和对方遭遇了。

经过几次近距离混战,以步兵为主的36师补充团3营节节败退。夜间遭遇战,中国军队比起日军这样训练有素的部队来说差距还是相当大,前锋连陷入混乱被日军击溃,日军反应很快,随即迅速抢占了杜寨村前两个高地。但毕竟71军36师也是中国军队中训练有素的精锐部队,兵员充足,士兵大多是16-18岁的少年,作战勇敢,战斗意识旺盛,装备上也很精良,仅仅这个补充团就有一个迫击炮连,每个步兵营还有一个重机枪连,这样的装备水平在中国军队中都是不多的。

补充团团长吴垂昆率主力到达后,重新组织兵力立即发动反击,在迫击炮和机枪火力掩护下,士兵勇敢地冲向日军阵地。部队从日军阵地前的小洼地的有利地形住进逼近日军阵地,然后向日军阵地发起攻击。第222联队第3大队在骑兵联队以及山炮部队的支援下,集中所有火力向进攻的国军射击。

日军第9中队的小队长柴宫改一回忆到“中国军队使用勇敢的人海战术,跨着同袍的尸体继续进攻,不久洼地堆起了敌军尸山。但是敌军执拗的进行攻击,让我部不敢松懈,依然保持极大的反击力度。当战斗结束,战场立即成为了一个阿修罗般的活地狱,尸体布满了河滩,惨状无法入目。”

而参与反击的国军第2营上尉营附夏光中,虽然身陷重围但毫无惧色,多次带头冲锋。最后因大腿重伤,难以撤退,笑着对左右说“我辈当以马革裹尸为快事!”并向着剩余官兵振臂高呼“同志们努力杀敌,争取最后胜利复兴中华民族!”随后饮弹自尽,壮烈殉职。

而正在北面高地激烈争夺的同时,另一路日军224联队第2大队绕至杜寨村以南,堵住36师补充团的退路。23日凌晨3点39分左右,团长吴垂昆想向师部报告战况后通讯就被切断,师部多次派出通讯兵联络却都全部死伤,通讯始终无法恢复。这时,36师补充团大部被日军俵支队死死的围困在了杜寨村周围。补充团被围困后反而变得冷静异常,吴团长迅速调整部署,以第1营抢占东南高地,第3营向北防御,第2营负责守备关键的西面高地。

从23日晨至黄昏,中日双方在杜寨村这个小村庄周围展开激烈的攻防战。日军为了围歼这支顽强而且精锐的中国部队拼命猛攻,配属的山炮大队和骑兵联队的火炮猛烈射击。而国军的顽强却出乎日军意料,在梦里炮火下依然岿然不动。日军每个阵地每个高地都要与国军经过反复争夺,国军攻击精神极其旺盛,阵地丢失后立即会组织部队进行逆袭。而防御时,国军完全是死战不退,直到只剩最后一人。

其中争夺最为激烈的当属杜寨村西边的一个“庙高地”。第222联队第3大队先以第8中队主力攻击。从早晨激战至中午,即使经过激烈的白刃战,日军也仅仅占领了这个高地的前沿阵地,而且受到当面国军不停的凶猛反击,第8中队大塚中尉被打死。

直到黄昏,杜寨村西北的重要高地仍然掌握在国军手里,但南北两面日军却步步逼近,已经有被围歼的危险。于是吴团长指挥部队向西北方向突围。

正在国军准备突围之际,俵支队队长俵中佐正在着急地打电话询问第3大队竹村少佐战况,希望他尽快突破西侧“庙高地”与支队正面部队会合,彻底围歼这支中国军队。竹村少佐随即带着第5中队一个小队和重机枪前去增援。重新整合兵力后,决心于黄昏前发起进攻,攻占国军拼死据守的核心阵地。

大队长竹村少佐为了一举成功,亲自到第8中队前线指挥。在黄昏前日军发起进攻之际 ,吴团长已经指挥部队开始准备向西北方向突围。这个最后的核心阵地就成了确保突围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日军进攻时,国军的火力全开,迫击炮连和重机枪猛烈射击。竹村少佐在指挥战斗时被迫击炮弹重伤,日军进攻因此停滞。该部不得不又将刚刚代理第8中队中队长的崛江中尉代理大队长职务指挥部队。

第3大队的攻击行动停滞,补充团主力趁机向西北突出重围,由第2营部分官兵殿后。第6连连长周永明与中士黄杰身陷重围,但临危不惧大呼“大丈夫当捐躯赴死,死何足憾。吾受命守土要以阵地共存亡!”。最后等日军靠近拉响手榴弹一起壮烈牺牲。

夜晚降临,杜寨村附近趋于平静,日军围歼补充团的的计划并未成功,但36师补充团损失还是相当惨重,军官战死15人,伤9人,失踪4人,团长吴垂昆重伤。士兵战死233人,伤230人,失踪89人。伤亡总数高达580人。

日军伤亡也不小,224联队第3大队大队长竹村少佐、山炮第35联队第2大队大队长须藤少佐重伤。竹村大队战死28人,伤48人,特别是攻击“庙高地”的第8中队,伤亡达50多人,不可谓不重。而北面的222联队第2大队所部战死者名单为17人,其它各部伤亡不明。伤亡总数将近200人,这对于日军来说,已经是很大代价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此一战,日军不得不承认,中国军队的精锐部队71军素质远胜于晋绥军和八路军,而且攻击精神旺盛,敢于用小部队对日军阵地进行反复突击。战意坚决抵抗顽强,即使在被包围的情况下依然寸步不退战至最后一人,而且其训练良好,难以对付。(日军战报里的原话为“以其交锋,难以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