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的春节档,《流浪地球2》电影,作为国产硬科幻的代表作上映。不止赚了人气、口碑、票房,更重要的是,这部电影赋予了各种非常不同凡响的意义。

在《流浪地球1&2》里,其实都出现了各种象征性的高科技产物。太空电梯、超级计算机MOSS、各式无人机、机器人、太空驿站、机械甲、月球运输车等等。关于这些是否能实现,最近各类文章也做过不同程度的硬核分析,的确有一些还需要时间进行攻坚。




实际上,虽然还没有直接交付出来电影里的高科技产品,但国家其实已经做了非常多的科技实现,并已经在逐步接近甚至部分已经完成。
国家队们纷纷表态声援“小破球”,亮出实打实的科技成果
2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文章,国家集团们纷纷声援《流浪地球2》电影,包括中核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建筑
中国石油
、中国石化
、中粮COFCO等


这其中,涉及到不同行业领域的科技尖端技术,比如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2045年,太空电梯、地球车站、空间驿站,有望成为现实!

中国航天科工:机械动力外骨骼系统
已经在嫦娥五号返回时投入使用了;门框机器人、月面运输车等都会陆续实现



中国石化:
中国石化仪征化纤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发展,
太空电梯的材料
指日可待,

中国广核:“笨笨”机器狗,应急救援探测及多功能作业机器人
已经面世




看到这些科研成果,一方面感叹我国国力的强大;一方面,也是为郭帆导演和《流浪地球》电影叫好。
“化缘大师”郭帆的“忽悠”能力一流
记得2019年《流浪地球1》刚上映的时候,在看了幕后的各种故事后,很佩服郭帆团队。
“哄骗”演员篇:
1、吴京零片酬,抵押房子投资6千万
当时,
郭帆拍摄1的时候,从制作方来看,郭帆工作室和中影股份占的投资比重是比较大的。电影拍摄一年之后,吴京追加了6000万投资进去。这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最开始郭帆只是让吴京以朋友身份来客串,吴京也表示零片酬进场。可是拍摄了一年后,资金跟不上,郭帆就求助于吴京,吴京就毫不犹豫的投资并抵押房子投入了电影制作中。还好最终电影非常争气,吴京的投资也得到了回报。


2、靠着15万的违约金付了两个主演片酬
原定刘启的演员跑路了,付了剧组15万的违约金,靠着这个钱剧组解决了屈楚萧(10万)和赵今麦(5万)的片酬问题。
3、赵今麦当时要准备中考,她妈妈不让她参加拍摄影响学业。郭帆拍胸脯表示可以负担她的学习将人哄进组。但事实上,他连初中数学题都不会。
4、郭帆忽悠演员们,说这个片是刘德华主演。后来吴孟达在片场和屈楚萧聊天才知道,屈楚萧说导演和他讲刘德华演他爹。
“哄骗”剧组篇:
1、“忽悠”摄影老师出了几百万买摄影设备(摄影老师真有钱)
2、忽悠一堆工作人员进组,比如北大教特效的老师叶俊策,桌游开发专家杨治学,战狼剪辑师叶濡畅等等
3、喊来了一帮大学生程序员给他做特效,还吆喝带人在上映时去捧场
而到了《流浪地球2》,郭帆果然还是延续了上一次的风格。
吴京,继续零片酬。。
刘德华说,电影赔了扣我的。。
李雪健,去片场参观,就决定加入。。
音乐制作人阿鲲。
据说在厕所偶遇郭帆;后来用给女儿的零食作为片酬,
直接白嫖了电影配乐。。

徐工集团免费赞助提供道具
徐工流浪地球项目现场执行总监、徐工传动党委副书记马鸣介绍说:“近半年时间,徐工先后投入42款61台主机设备、400多套零部件及车间道具、61套三维模型、319名工作人员,从时间、涂装、设备、人员、物流、现场执行等各方面为《流浪地球2》做好资源配置和保障。”




此外,为了进一步“降本”,郭帆还采用了部分其他电影的已有镜头来补充到《流浪地球2》中,比如非洲场景是使用了《万里归途》中的镜头,而月球场景和返回舱则是使用了《独行月球》中的部分镜头,被网友发现后,这位导演表示
“何必分清楚”,
看来这种节约精神已经是渗透到他骨子里了。估计3也会继续发扬下去吧?

电影更多更大的意义
其实,如果有大量的资金资本入场,郭帆团队又怎么会拒绝呢,何必经历这么多去拍摄《流浪地球》呢。事实上是,拍摄电影的制作费用的确是巨大的,尤其是一部科幻电影,特效部分,演员声量,制作团队,都是大量的开销成本。虽然几次遇到难处,郭帆团队还是坚持了下来,并最终拍出来现象级的电影《流浪地球》系列,除了对电影事业,对原著的和科幻的热爱以外,郭帆其实还赋予了更多的意义在里面。
在《流浪地球2》的深圳路演中,一位小男孩说自己最喜欢的场景是,沙溢角色去点燃核弹的一幕,并表示如果是自己的话也会毫不犹豫的站出来。郭帆在台上说:
“那个故事就是描写你的”
这时我们才意识到,按照电影中的时间计算,
沙溢角色那些舍弃自己生命去装核弹的
50岁以上的人,正是如今的“00后”。
这种细节真的让人佩服而感叹。而在郭帆的wb中也能看到,他很在意小朋友们的影评和关注度,觉得
“没白折腾,值了!”



笔者在电影院看的时候也注意到,确实有很多家长带着孩子来看这部电影。印象很深的是坐在我旁边的一对母子,儿子是个小学生,全程都很小声的给母亲在科普各种细节和内容,我有点非常意外,没想到这名小学生会懂得这么多。
中国的未来,不正是靠着这些孩子们么?而科幻电影带来了大众普遍对于科技进步的关注,在这种高度关注下,国家也亮出来现实中的科技成果,双方都在互相增幅的往积极的方向发展扩容。
说实话,我不太在意票房如何,和隔壁场的数据对比下,排片率低票房不够也是正常的,不用太在意,因为这电影的意义显然已经不是一部贺岁档名头可以装得下的了。而海外的票房也是同样,国外打压的越严厉,正也说明他们担心的是什么,国人的强大和争气,早晚也会证明给全世界看。
事实上,我们,已经证实了。
今天国家集团们纷纷亮出的科技成果,就是最好的证明。2045年,我们也许就能看到太空电梯,太空驿站了,怀着这样美好的心愿前进,生命,也才更有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