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后世的研究中,岳飞的死因不再归纳到秦桧的身上。经过一些历史学家的探讨得出结论,是秦桧与宋高宗赵构合谋,才最终造成了岳飞的悲剧人生。

严格意义上来说,从深层次的政治角度看,岳飞是死于南宋文官的集体迫害。造成这种结果的根本原因,则是源于一种“崇文抑武”的政治思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也是为何在宋高宗与秦桧的政治观念中,岳飞必须死的主要原因。对这种政治观念进行仔细研究,也有助于了解岳飞之死的复杂背景。

北宋时期的崇文抑武政策

宋朝建立初期,曾经发生过“杯酒释兵权”的事迹。皇帝为了避免五代十国时期,武将乱政的局面重演,便开始提高文人的地位,削弱武将的地位。

这种做法,也是“崇文抑武”思想的由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和完善后,这几乎成为了宋朝的发展政策。

皇帝开始“与士大夫共天下”,朝廷开始扩大科举考试的影响力,逐渐确立了崇文抑武的政策。

在历史的角度上看,宋朝文人的地位,要比秦汉唐朝等时期高出来很多。而且在朝廷内部,也形成了文人主政的政治格局。相对来说,武将地位就会再次被降低。

赵匡胤时期,皇帝便已经通过一些手段来控制武将的地位了。比方说取消殿前都点检等官职。

这些军官只需要任用一些资历比较浅的人去担任,往往也比较容易驾驭。而且在武官位置上,会经常进行更换,以防止军队会和地方进行勾结。

但是在这个时期,虽然确定了抑武的思想,但是提高文人的地位,却没有什么具体的措施。

宋太宗与宋真宗时期,政策便逐渐形成了。皇帝开始亲自主持科举考试,增加相应的中举名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在另一方面,朝廷的政策,也开始向着良将进行打压,对他们进行监督和约束。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官集团逐渐成型。

宋仁宗和宋神宗时期,是“崇文抑武”政策得到强化的时期。当时朝廷以及地方的主要官员,基本上都是由文官担任的。

文官主政对当时的经济制度和阶级结构,都有着深刻的影响。他已经深入到了社会根基,就连百姓生活的思想,也跟随其进行了转变。

宋代时期,在中央集权制度下推行的文官制度,也为未来发展格局埋下了深刻的隐患。

众所周知,古代格局变化,离不开武将的势力和军事行动。而宋朝对武将地位的控制,也造成了他们军事实力开始下降。

尽管有岳飞这样的名将,也难以改变这个大政策下变化的事实。但是皇帝对于武将的控制,并不是不发展军事力量了。

抑制武将发展的主要体现方式,就在于削夺兵权和降低武将权力这方面。在政治格局黑暗的北宋末期,“崇文抑武”的思想,也变相促使了靖康之耻的发生。

南宋时期的文武之争变化

在北宋政权分崩离析的情况下,金国以强势的姿态,俘虏了北宋皇族三千余人。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发展,宋高宗又建立了南宋政权。

但是此时的朝廷风雨飘摇,外面有金军虎视眈眈,内部还存在着各种的叛乱和兵变。在如此艰难的时期,再提高文人的地位,降低武将的地位,实在是一种很不理智的做法。

所以在南宋初期,宋高宗需要依靠武将的力量与金兵作战,以此来维护自己的皇权统治。在这个背景下,皇帝和文臣,便不再对权力进行垄断。

而例如岳飞,韩世忠这样的名将,也逐渐展露在朝廷政治的中心舞台上。武将的地位跟随动荡的局势而提高,而文武之间的矛盾逐渐激化,为岳飞之死埋下了隐患。

在金军的威胁下,南宋朝廷内部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派系。一种是以岳飞等武将为主的战斗派,另一种是以秦桧等文臣为首的求和派。

实际上,在宋高宗的心里,也是将求和看成稳固权势的最好办法。但是面临战乱,武将的地位变高,朝廷之上,并没有在第一时间推崇求和的思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期间发生过很多复杂的故事,宋高宗甚至为了维护主战派,还曾将秦桧进行过罢免。武将开始看不起文官,南宋时期的将军,拥有的权力也越来越大。

北宋时期对于军队的控制,可以用“兵无常兵,帅无常帅”来形容。但是在南宋初期,像“岳家军”“韩家军”“张家军”等逐渐成型。

岳飞的军事力量最强时,甚至有高达十万的士兵。这股实力是可怕的,毫不客气地说,当时的岳飞,已经具备着将南宋政权颠覆的实力。

宋高宗也没有采用北宋时期的办法,类似于监军等限制武官权力的方式,几乎都没有使用。武将的社会地位提高后,一些矛盾也再次显现出来。

“苗刘兵变”“淮西之变”,也让宋高宗感受到了武将势力的威胁。在很早的时候,他的心中便有了针对武将做出的种种安排。

岳飞一心报国,几乎天天都在想一雪“靖康之耻”。岳飞有这个军事实力和武力,这是不容置疑的。

但是对于宋高宗来说,和金保持平衡的局势,以及稳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才是最为要紧的事情。

宋高宗的心中也很纠结,其中的因素也很复杂。比方说岳飞想要迎回“二帝”,这是当时皇帝很不想看到的事。

而岳飞的十年之功,也伴随着宋高宗的一道命令毁于一旦,收复的领土再次被金国占据。在此期间,秦桧再次被任命为丞相,南宋开始向金国“摇尾乞怜”。

宋金议和是大势所趋,是政治变革的产物。在战乱时期,文臣们便一心想要打压武将,到了南宋政局稳定以后,就连当朝皇帝,也准备开始削夺武将的权力了。

岳飞在政治斗争下的结果

政局稳定了,战事自然也逐渐变少,武将失去了作用,地位也开始下降。宋高宗先是用了一些办法,给岳飞,韩世忠等人明升暗降,也是在想办法削夺兵权。

而武将也因为性格的原因,早就将文官得罪遍了。不仅是岳飞,就连他的好兄长韩世忠,还曾在大庭广众之下,当面和权势滔天的秦桧对峙,只为了替岳飞说一句公道话。

武将的态度和文臣的忌惮,也将这场政治斗争推向白热化。在没有了战乱因素影响下,宋高宗和秦桧等人,自然想抽出手来收拾武将了。

而作为武将之中的佼佼者岳飞,也卷进了这场政治斗争中。也可以说,岳飞之死,就是文武争斗下,矛盾爆发所造成的。

后世普遍有三种说法,用来形容岳飞之死的原因。一是说死于宋高宗的手里,二是说死于秦桧和宋高宗的合谋,三是说死于金人的手里。

从根本原因上看,正是因为秦桧和宋高宗赵构“崇文抑武”的政治逻辑,才最终导致了岳飞之死。

在宋金局势的不停变化下,当和议目标基本达成时,文官集团便迫不及待地准备打压武将了。

朝廷想要重新确定“崇文抑武”的政策,文官也想要重回权力的巅峰。当和议正式完成后,文臣的夺权之路便开始了。

士大夫集团不顾国家利益,不思进取,只考虑自身的得失,甚至不惜对金国屈辱求和。这只是为了早日恢复自己的地位,重新回到朝廷权力中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剥夺武将权力,就必须要先找一个人开刀。在众多武将中,岳飞无疑是有些太过于“合适”了。

在战场上,岳飞的军事能力和武力,是受到所有人认可的。但是在政治方面,他的所作所为有些太过于简单了。

文献中曾经提及道:“飞数见帝,论恢复之略。多次提出收复失地,迎回二圣。”宋高宗为了收拢人心,也开始惺惺作态。

但是在皇帝的内心中,根本不想迎回被金国抢走的皇帝。岳飞非常抗拒议和,他只想收复失地,一雪国耻。

《宋史》中就曾记载过,金人曾经提出要求说:“想要议和成功,就必须将岳飞杀掉。”而此时的岳飞,还并不知道自己要大祸临头。

他对政治也可以说是了解得太少,在抑武其实,武将为了避险,甚至都不会干预政事。但是岳飞却在这个时期,主动建议宋高宗早日定下继承人的事。

由此可见,岳飞是一片忠心,但是皇帝并不这么想。宋高宗对于岳飞的所作所为越发厌恶,甚至怀疑和猜忌他不再忠心了。

在种种原因的促使下,岳飞之死,可以说是政治变化导致的必然结果。

宋高宗想要稳固地位,秦桧等人想要更好地掌握权力,打压武将。而杀掉岳飞,可以让武将胆寒,也可以让宋金迎来一段和平时期。

回顾这段历史,北宋的灭亡与南宋灭亡的原因十分相似。文官虽然获得了很高的权力,但是国家却因为武将示弱,导致外敌入侵,促使国家灭亡。

从另一个角度上看,岳飞之死,虽然让南宋“崇文抑武”的政策恢复,但这也为南宋的发展,埋下了灭亡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