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更有用

提供在线招聘、求职服务

(进入公号菜单

免费发布招商、买卖、租售等经营信息

不定期派发优厚福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铁在阳澄湖上飞驰

据“苏州发布”消息,与上海轨交11号线相接的苏州轨交11号线(原名s1线)目前正全力冲刺,预计将在3月1日启动全线试跑,今年上半年实现试运营

目前,各站点建设正在加快推进中。苏州轨交11号线全长41.25公里,途中共设28个站点最西边站点苏州工业园区唯亭站最东边站点设于昆山花桥站

已于2013年10月延伸到昆山的上海地铁11号线,即将通过11号线苏州市内各条地铁线路连 通,上海、苏州两地居民将可日常乘坐地铁实现跨城(跨省)通勤出行 。

1月31日上午,苏州轨道交通11号线花桥站建设工地上,施工人员正在抓紧进行站厅内部的装修施工。施工方中铁八局介绍,目前,换乘标牌和引导标识已确定,基本完成地铁站台的装修,机电和系统调试也在同步进行,预计2月底完成公共区域的收尾工作。

此后,预计2月底开始人行天桥钢箱梁架设,4月中下旬完成机电安装、系统安装、装修等计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介绍,苏州轨道交通11号线花桥站地上两层地下一层结构。其中,地上两层为站厅层地下一层为站台层站厅二层将成为与上海轨交11号线的换乘平台,将通过三条连廊连接上海轨交11号线花桥站,方便乘客实现双向换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苏州轨道交通11号线西起苏州工业园区唯亭站,东至花桥站,共设28个站点,全长41.27公里。上海乘客自花桥站换乘后,可无缝衔接乘坐苏州市域各条轨交线路,相较于自驾出行,在舒适度和经济性上有着明显优势。上海人坐轨交去阳澄湖吃大闸蟹的愿望也将得以实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苏州轨道交通11号线走向示意图

乘客从上海轨交11号线花桥站出闸机以后,可通 过A、B、C 3座廊桥进入苏州轨交11号线花桥站的二层换乘。重新购票后可通过垂直电梯或扶梯,进入到地下一层的站台。

反之,苏州往上海方向也是采用同样的换乘方式

作为全国首条跨省轨道交通线路的一部分,2013年10月,上海地铁11号线花桥站通车,上海地铁开进苏州。上海地铁11号线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纽带,快速增长的客流量成为沪昆两地紧密交流的缩影,沪昆“同城效应”日益明显

据统计,2013年到2019年,上海地铁11号线在昆山的三个地铁站,日均进出站人次由2.65万增长至6.2万,涨幅达134%,单日最高人次达到8.27万人次

花桥站是上海地铁11号线的终点,不少在昆山居住的通勤者骑行到花桥,再乘坐地铁前往上海。航拍图片显示,有大量的电动自行车停放在花桥站附近的非机动车停车场。

停放在花桥站附近的非机动车

11号线设28站 全部为地下线

苏州市轨道交通11号线,平均站间距约1.5公里,将实现苏州市、上海市地铁的无缝对接。

最西边站点——苏州工业园区唯亭站向西苏州轨交3号线对接,经过苏州工业园区、昆山中心城区核心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花桥国际商务区等地区,最东边站点——花桥站向东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衔接。

唯亭站、祖冲之路站、玉山广场站、时代大厦站、花桥站为换乘车站(不出站换乘其他地铁),共5座

站点间平均站间距1.502km,其中:

——最大站间距4.215km,为阳澄湖南站-渔家灯火站

——最小站间0.923km,为祖冲之路站-文化艺术中心站

S1线运营后,将成为苏州特别是昆山市民市域及市内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

目前,苏州轨道交通已运营的1、2号线运营时间为5:00-23:00,昆山市的公共交通白班运营时间在6:00-21:00 之间,为方便乘客出行,及与公共汽车衔接配合,以及设备检修养护的需要,11号线初拟运营时间5:00-23:00,全日运营18小时。

S1线全日行车计划表

根据公示,工程计划 2018 年底开工建设,2023年试运营,施工工期为5年。

11号线地面效果图出炉

根据昆山市编制的轨道11号线沿线交通一体化及城市设计,该成果结合轨道S1线位走向,对沿线城市更新及站点交通一体化进行了深入的专题研究。

地面的效果图是这样的

苏州↔上海,55分钟地铁直达!

据了解,11号线建成后其速度目标值,将达到100km/h及以上,这就意味着,今后苏州市民乘坐11号线从苏州园区出发,预计55分钟就能直达上海地铁11号线花桥站,轻轻松松换乘到上海。

上海地铁11号线花桥站▲

票价方面,苏州地铁的计价规则是起步价2元可乘6公里,30公里以上每1元可乘9公里,按照S1线全长41公里来算,掐指一算,苏州园区夷亭站到昆山花桥只需要8元!再算上花桥换乘上海地铁11号线至市中心“江苏站”地铁费,15元以内就可以搞定了!

11号(S1)线是苏州首条对接上海地铁的线路!

它将成为苏昆沪三地重要的交通联络通道

进一步引导城市空间布局优化

引领新型城镇化建设

促进交通、产业、空间一体化布局

推动长三角城市群的协同发展!

(来源:上海发布、苏州发布、上观新闻等)

往期部分精彩回顾

地方经济

就业收入

户口社保

房产楼市

城市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