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在1984-1989年的两山轮战中,前面参战的三个军是陆军第14军、第11军、第1军;后面参战的正确番号就成了第67集团军、第47集团军、第13集团军了(在1985年的百万大裁军中,我军的“步兵军”全部改成了“集团军)。

所以14军40师和11军32师这些部队当时可都是货真价实的"步兵师",不要说机械化,连全师摩托化行军都还做不到。

(小编:照我国的分类,摩托化部队是以建制内的轮式车辆作为主要机动工具的部队,而机械化部队的主要机动车辆是各种履带式车辆。)

1984年7.12大战中的两件事就把我军摩托化水平低下的缺点暴露无遗。

第一件事就是7.12大战中紧急拦停地方车辆抢运炮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解放军炮兵战士正在清洁弹丸和发射药筒,小编是海军出身,所以没能分辨出是152加榴炮弹还是130加农炮弹

关于拦停地方车辆抢运炮弹的事情很多朋友都知道,小编就引用指挥7.12大战的14军40师师长刘昌友将军接受采访时说的原话:

不过打7.12大反扑时,一线的炮弹确实消耗得很多,单凭军区的后勤车辆已难保障了。在炮战最紧张时,我们昆明军区张钰秀司令员亲自出马,下令在公路拦截民用车辆,无论你拉的什么货,就地卸下,保证你不会损失。然后派人押车,到燕子洞(昆明军区最大的炮弹储存库)去拉炮弹。前后可能共征用了800多台民用车辆。那时,战区的百姓,尤其是司机们觉悟还是很高的,他们不要报酬,任劳任怨,冒着危险把炮弹送到了最前沿的炮兵阵地,受到了战士们的一致好评。

而张钰秀司令员的长子张政民少将接受记者采访时给出的数据是:

为补充炮弹,战前我前指临时抽调征用地方运输车辆400多台抢运炮弹。

不过大多数文章采信的是“800多台”这个数据,但不管是“800多台”还是“400多台”,昆明军区临时征用了地方车辆是真的。

有人可能要问了:那部队自己的军车呢?

刘昌友师长接受采访时也提及过:

(战前)除了阵地现有的炮弹储备,后勤再抽调200台汽车抢运炮弹。

也就是说,7.12大战时,40师自己的200台汽车加上昆明军区汽车22团和23团的汽车都不够保障作战需要,以至于需要征用地方车辆。

大家难免会想,7.12大战毕竟是越军加强师规模的大反扑,是两山轮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事紧急急需炮弹征用地方车辆,也不能说明我军当时摩托化水平很差啊。

这里就不得不提另一件事了-

第二件事就是7.12大战征用地方车辆运送11军32师上老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1军32师参谋长杨子谦的回忆文章中提到:

一个步兵师突然齐装满员的长途紧急机动,自身运力严重不足。军区汽车团首先要保障“打敌反扑战场”的弹药与物资补充,也再无运力承担输送我师到马关集结的任务。

经军区协调“云南省支前办”,紧急动员了楚雄、大理、保山和临沧等地汽车运输总站的运输卡车,分别到保山、昌宁、临沧、博尚和双江等地担负输送部队的任务。短时间内需动员运输车达数百辆之多,而各总站车辆又多在外地运营途中,联系十分困难,当时仅有电话和电报为常用联络工具。为此,各运输总站领导往往亲自沿路拦车通知,督促司机们就地卸货,限时赶往部队各处驻地。部队则视地方车辆到达情况即时装载,待装载完一个梯队后这个梯队才编队出发。

那时候云南根本没有高速公路,数百辆地方卡车临时组成多个车队长途跋涉近两千公里安全运送部队和牵引火炮,竟未出现碰挂和伤人事故,后来杨子谦参谋长了解到,“参与运送部队的地方驾驶员中有相当数量是退伍老兵,他们起到了运输车队中的骨干作用!”

11军32师第一梯队的96团7月12日开始向战区开进,7月13日早晨师直部队出发,用了4天时间才于7月16日赶到马关集结地域,而且只是师第一梯队到位。

这件事也暴露出我军当时的摩托化水平之低,如果不是14军40师7月12日扛下并打退越军的大反扑,真指望11军32师征用民用车辆4天后姗姗来迟,恐怕32师上去后任务就变成重新收复老山了。

所以,后来接替11军的南京军区第1军来老山轮战时,凑也要把车辆备齐。参战的陆军第1军1师、第12军36师、炮9师和军直分队,共计26624人。而1军带的车辆就多达2231台,平均11.9人一台车。

从此以后,参加轮战的部队再也没有征用过地方车辆上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