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付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甘肃省生态环境厅自然生态保护处处长张如海介绍,结合日常监管和考核评价情况来看,祁连山5市11县(区)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指示要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进一步压实;坚持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不可逾越的红线,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成果得到巩固,全面提升森林、湿地、草原等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循环能力,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生态状况发生显著变化,水、气、土等环境质量指标达到国家考核标准,祁连山区域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祁连山生态修复和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

为有效提升全社会参与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祁连山整改的“博物馆”和“教科书”作用,甘肃省生态环境厅组织编制了《甘肃省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综述》,全面梳理总结和宣传推广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和生态保护修复经验,为推进全省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同时,组织编制《多姿多彩 生态甘肃》画册,拍摄制作“多姿多彩、生态甘肃”主题宣传片,生动形象地宣传展示生态文明建设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成就,持续提升认知、凝聚共识、促进行动,不断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水平,切实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

通过多年的努力,全社会参与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断提升,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已经在各级政府和公众中形成了高度共识,环保违法违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自然保护区人为扰动大幅减少,动物种群逐渐增多,一些多年难觅踪影的国家一、二级野生保护动物时有出现,生态修复治理区草木葱茏,呈现出休养生息的良好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