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正月十一,在过去这一天岳父要用初九庆祝天公生剩下的食物,招待女婿和女儿,称为“子婿日”,是中国传统农历节日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月十一也是广西宾阳县的“炮龙节”、福州地区的“上采日”、潮汕人的“行彩桥”和一些地区民间的“请紫姑日”。

正月十一吃什么呢?

像老北京这一天有吃烙合子的习俗,“合”和“和”是谐音,寓意和睦、和谐,希望女儿和女婿和睦幸福,日子过得和和美美。

还有一些地区,这天要吃鸡。民间有“姑爷进了门,小鸡吓断魂”的俗语,并且,吃鸡也寓意大吉大利。除了鸡以外,鱼也少不了,寓意年年有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月十一在旧时讲究也是比较多的一天,比如,不能碰到红喜事、不能打碎器物、米缸不能空着、忌遇殡葬事、不能与人发生争吵、不要睡懒觉等等。

不过,这些习俗和讲究都是旧时的,现在,很少有人讲究这些了。毕竟,时代不同了,还是要与时俱进的。我们虽然不必去照做,但请不要忘,忘了就变成别人家的了。

对于农人来说,在民间这天也是“庄稼的生日”,旧时人们会在这一天举行一些仪式,用来祈福新的一年风调雨顺、粮食丰收。

古代没有天气预报,一般都是通过长期的记录天气情况,总结一些经验,用于判断接下来的天气情况和年景。

现在来看,并没有什么科学依据,但在当时的条件也算是一种方法了。毕竟,是长期的经验总结,还是可以作为参考的。

下面分享几句,看看古人留下的农谚还有没有道理了!

一、正月十一晴一天,粮食多得堆成山

这句农谚,从字面上很容易理解的,大意是说,如果正月十一这天是个晴天的话,那么这一年大概率上会是一个好年景,粮食会获得丰产。

正月十一通常在立春节气附近,部分地区气温、日照、降雨,开始趋于上升、增多。但是,立春节气前后也往往是冷暖不定的一段时间,要当心“到春寒”的侵扰。

如果这一天碰上雨雪和降温天气,是不利于作物发芽和返青的。因此,古人认为这天“宜晴不宜阴”。

二、正月三一晴,粮食堆满仓

“正月三一”是什么意思?其实,就是指正月初一、正月十一和正月二十一这3天。古人认为,这3天都每旬的头一天,对接下来10天内的天气影响是很大的。

这句农谚的大意是说,如果“正月三一”这3天是个晴天的话,那么今年的年景就会不错,会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像农谚“正月三一晴,六畜不吃糠”说的也是这个意思。

三、不怕十一晴,就怕十一落

明白上面两句农谚,这句就非常容易理解了,这里的“晴指的就是晴天,“落”指的就是下雨。不过,这句农谚有地域性,笼统的来看就行。

这句农谚的大意是说,正月十一是个晴天的话,今年大概率会是个丰收年,农民不用太过去担心。但是,如果这天下雨了,整个春天可能会阴雨不断,温度偏低,影响作物返青和果树发芽开花,农民就要担心作物长势和收成了。

四、十一晴一天,雨水天气暖

这里的“雨水”指的是雨水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标示着降雨开始、雨量渐增,时间一般在公历的2月18日-20日之间交节,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民间有“春雨贵如油”的农谚,适宜的降水对农作物的生长很重要。所以,雨水天气暖和温度回升是降雨的条件之一。

这句农谚的大意是说,正月十一这天是个晴天的话,那么到了雨水节气的时候温度正常回升了,天气暖和,有利于小麦、大蒜等作物返青,能够下场春雨就更好了。反之,这个时候天气还偏冷,甚至还下雪,说明来了“倒春寒”了,对作物生长是不利的。

在民间还有“正月十一晴,插秧工作清明”的农谚。当然,这里的插秧只是南方地区,北方这时候苗还没育完。

大意是说,如果,正月十一这天是个晴天,那么到了清明时的温度回升快,就比较适合插秧了,作物缓苗生长快。

五、正月十一雪花飘,惊蛰节气老牛闲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一般在每年的3月5日-7日交节,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发生长的时间阶段,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自然节令的反映,在农忙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惊蛰时节主要的气候特点是雨水渐多、乍寒乍暖。

这句农谚的大意是说,如果正月十一这天下雪的话,那么到了惊蛰节气的时候,温度可能回升不明显,天气还比较冷,土地还没解冻,原本应该耕地的老黄牛也只能闲在家里。

写到最后:

以上这些农谚是古人留下来的经验,现在气候条件已经不同了,已经不能再作为对接下来的天气预判。之所以分享出来,只是单纯的让大家了解在那个没有天气预报的年代,人们是如何自然相处的,仅此而已。

现在咱们农业生产技能要比过去高明的多,并且,有更先进的天气预报,还是不用过于担心的!

您认为古人留下的农谚还有道理吗?期待您的评论!感谢阅读。 #2023我们一起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