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新年新气象,年味,一直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记忆。

为了迎来崭新的一年,人们或者放烟花爆竹,赶走厄运不顺;或者做一桌丰盛好菜,祈福“年年有余”;或者里里外外做一场大扫除,让家中焕然一新。

但新年穿新衣服这种仪式感,却在逐渐消失消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时候,每逢过年爸妈总会带着去买一身新衣服,并且常常是大红色,穿得像个福娃一般,为全家带来新年的好兆头。

随机抽查,现在你们还买“过年战袍”吗?相信大多数人的答案是否。

最近,一位在服装店工作的网友吐槽,现在人们都不买新年穿的衣服了——“店开在小区地铁口附近,一年下来,就赚了满满一屋子的货,裙子裤子全部断码,成本价都卖不出去,顾客看上了又没码数。”

为何断码?因为顾客需求量不足,衣服流通不起来,不敢提高库存,一种款式只敢进少许。

为了让顾客选择,她又能多多进货保证码数完整吗?显然也不行,否则库存越积越多,成本花了却收不回来资金,无异于自取灭亡。

本以为新年临近,必将让她的小店生意回暖,正如开篇所说,仍然是顾客寥寥:人们已经不需要“新年战袍”来撑起体面了。

你究竟体面不体面,谁不知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平心而论,实体服装店的式微是有迹可循的。

首先是标价高,常常看到这样的有趣经历,网友在商场闲逛,看到衣服标价动辄两三千元,柜姐再三强调说面料好,“才几千元一点都不贵。”但她们到手的薪水也不过尔尔。

实体店成为了钱包刺客,早已众人皆知。出名的牌子价格高高在上,从没听说的牌子也不遑多让,还有标超高价再打一折的,让人分不清到底值几个价钱。

其次是电商平台挤兑,一年四季,电商平台都会举办大小购物节,你可以凑满减、抢红包、领优惠券……虽则过程繁杂套路无数,但你精打细算也能省下一些,即便不满意,大多数时候也有7天无理由退货为你兜底。

反观实体店,俨然嫁出去的女儿泼出的水,离开柜台就与其无关。

上述是现实因素,而最重要的则是消费者心态变了:他们开始走向理性务实,认为服装只是穿在身上的“身外之物”了。

可能你穿金戴银,但存款寥寥无几;可能你大牌加身,但全靠贷款分期……这种强撑起来的体面,并不值钱。

人们对于表面上的体面,已经不太强调了。

这一点和奢侈品的轨迹也如出一辙,国际知名顶奢品牌业绩不断下滑,为了扩大利润,他们只好采取提价等方式,促使消费者再花一笔钱。但无论何种促进手法,始终收效甚微。

不少家底丰厚的网友还现身说法,自己日常出门就背个十几二十块钱的帆布袋,即便家里若干套房,账户上余额后缀多少个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些人看来:因为拥有,反而无需证明自己拥有,更不会因他人眼光气急败坏。

而至于另一部分未曾拥有的人,也许是疫情阻隔,减少了外出的频率次数,也许是未知之下,对未来的敬畏和筹谋……他们空前意识到,最保值的东西不是衣服、首饰、名牌包,而是他们口袋中的碎银几两。

而这才是“新年战袍”走向落寞的根本原因,一个人过得好与不好,从吃穿用得不出结论。

恰恰相反,务实的观念、理性的消费,反而能让这些充满后顾之忧的人,不断地积攒底气,拥有面对生活危机的能量,上述又岂是华丽的衣装能塑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