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青年袁绍

这个世界上最难的事,就是没有后悔药卖......

01

东汉末年,门阀世家不少。

比如清河崔氏、弘农杨氏、颍川陈氏等等。

但首屈一指的顶层,一定是汝南袁氏。

看过《三国演义》都知道,在提到袁绍的时候,都会给他加上一个title:“四世三公”。

袁氏腾飞的起点是汉章帝时担任司徒的袁安。

从汉章帝时期到汉末董卓进京之前,近百年时间,无论朝堂风云如何变幻,袁家始终在三公(4代5三公)的位置上屹立不倒,影响越来越大,筹码也越来越多。

为啥?

因为他们从来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比如,袁绍名义上的爸爸袁成(袁成早逝,身后无子,袁绍过继给伯父袁成),跟超级大外戚、跋扈将军梁冀是铁磁。

梁冀是什么人?毒杀皇帝的主儿,那可是士族的公敌。

而梁冀被汉桓帝清理后,袁家屁事没有,没被清算。

因为他们还搭着另外一条线——太监!

袁绍的叔叔袁隗跟中常侍袁赦攀了实在亲戚:咱们可是同宗,都是一家人!

有了强力太监的暗中照应,无论后来党锢之祸刮起了多大的风暴,袁家始终淋不着,稳坐钓鱼台。

02

袁家靠这种两头下注、不断代发展方式结下的各种关系、门路,完全不是后世宋明时代那种拜码头认老师的简单曲目,而是你家从你爷爷辈开始就在给袁家打工!

那时候没有科举,主要靠察举和荐举向朝廷输送人才,不管你是“孝”,还是“廉”,都需要上面有人推荐你。

没有他老袁家的推荐,你爷爷乃至你们整个家族,根本就混不出来!

所以,汝南袁氏煊赫到什么程度呢?

陈寿在《三国志·魏书·董二袁刘传》里是这么说的:

“自安以下,皆博爱容众,无所拣择。宾客入其门,无贤愚皆得所欲,为天下所归,由是势倾天下。”

看看这四个字:“势倾天下”!

出生在这种家庭里,袁绍想低调都不允许。

有能耐的、没能耐的,都想去沾沾汝南袁氏这块金字招牌。

于是,袁绍就设了个门槛:

“非海内知名不得相见!”

不是袁绍装逼,而是避免无用社交。

有用的都是什么样的人呢?

比如,曹操、许攸、何颙、张邈、伍孚、吴巨等等。

曹操的祖父曹腾是著名宦官,跟曹操结好等于是搭上了太监这条线;

何颙跟党锢之祸中的士族首领陈蕃、李膺等人相交莫逆;

许攸是大名士,是南阳士人的一面招牌;

发现没,袁绍也一直在施行“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祖训。

03

袁绍踏入仕途的第一步,是进入了大将军何进的幕府。

何进

为什么袁绍会选择跟着何进这个杀猪的?

原因很简单:印把子,袁家已经把持了很久;但为了保证自己一直在台上当主角,光有印把子是不够的,还得有枪杆子。

两手都要抓,两手都得硬!

而对于袁绍的自动投靠,何进自然满意,也投桃报李。

没几年,袁绍就水涨船高,成了禁军第二人——中军校尉,排名仅次于蹇硕。

中平六年(189年),何进诛杀蹇硕(点击阅读>>>东汉灭亡前夜的疯狂...)后,兼并了蹇硕的部众,成为了真正的军方第一人。

袁绍又顺势升任司隶校尉,掌管京城内外防务。

这时,看似东汉朝廷又恢复了往日的模样,外戚(何进)、宦官(十常侍)、士族(袁氏家族)等三方鼎立,但实则暗潮涌动。

暗流下面的主要推手就是袁绍。

04

袁绍主张把所有宦官全部杀掉,一个不留!

这也不是袁绍一个人的主意,而是整个士族的共同心声:毕竟党锢之祸时,宦官对士族也根本没手软过。

但何进一开始是不同意的。

因为宦官团体在何氏兄妹身上下过重注,不久前还纳过投名状,帮何进杀了蹇硕。

现在何进掌权了,就要过河拆桥?以后谁敢跟着你干?

而且,当初想要何进小命的,只有蹇硕一个人,其他宦官都是何进的人。

何进为什么要把他们也杀了呢?

这时候,袁绍抛出了一把大杀器:“二十年前,窦武(外戚,汉桓帝刘志的老丈人)明明占绝对优势,却还是被宦官杀了。这么快你就不记得了?真到动刀子的时候,大头兵们还是更怕太监!现在不杀这些死太监,将来一旦有变,他们第一个要除掉的就是你!”

不得不说,袁绍把何进的心理摸得透透的了。

因为何进如今虽然大权在握,但他也有梦魇。

这个梦魇就是,东汉坐上辅政大将军的人,下场都很惨——皇帝成年后,1000%会联合太监把他们当垃圾清理掉。

远的不说,窦宪、邓骘、梁冀、窦武,这些何进的同行们都是死无葬身之地!

“别看少帝(刘辩)现在很乖,但谁也不敢打包票,以后他不会弄死你这个亲舅舅!所以,大将军您,必须先下手为强,弄死这群死太监!将危险扼杀在摇篮里!至于世家大族那边,您完全不用担心,我袁绍不就是你的忠实小弟吗?”

《三国志·魏书·董二袁刘传》注引《九州春秋》载:

初,绍说进曰:“黄门、常侍累世太盛,威服海内,前窦武欲诛之而反为所害,但坐言语漏泄,以五营士为兵故耳。五营士生长京师,服畏中人,而窦氏反用其锋,遂果叛走归黄门,是以自取破灭。今将军以元舅之尊,二府并领劲兵,其部曲将吏,皆英雄名士,乐尽死力,事在掌握,天赞其时也。今为天下诛除贪秽,功勋显著,垂名后世,虽周之申伯,何足道哉?”

袁绍给何进出了一道选择题。

其实也不用选。

A、继续和宦官合作,你的结局会是功高震主,被杀;

B、跟士族合作,把宦官掀翻。这条路暂时没有危险,因为历史上还没有士族和外戚对着干的先例。

不用说,何进自然选择先好好保住脑袋,别的事以后再说。

05

不过,当何进把诛杀宦官的事告诉妹妹何太后时,何太后却不同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何太后

理由很现实:

1、

让我把太监全杀了?我的日常起居谁伺候?我一个当朝太后天天和士大夫混在一起?成什么样子?

2、

何进担心自己的下场,虽然有道理,但却没听说哪朝太监敢杀太后的。

这一刀怎么也砍不到何太后身上。

3、

何太后有更多的后路可走。

比如,何太后的妹妹嫁的是太监领头人张让的干儿子。

这也是何太后的脱身办法之一。

所以,何太后更倾向于和太监联合。

更让何进犯难的是,十常侍除了走通了何太后的路子,还花力气疏通了何进他妈舞阳君和他弟弟何苗。

也就是说,除了何进,何家人上下全成了宦官的亲密战友。

06

何进问袁绍:“我到底该怎么办?”

袁绍作为这场政争的总导演,自然不会让好戏匆匆下线。

他向何进说出了自己的A计划(之所以是A,是因为他背着何进搞了套B计划)——

既然太后不同意,那我们就召集四方猛将,让并州牧董卓、执金吾丁原、东郡太守桥瑁等带兵进京,人到齐了,不怕太后不就范!

《后汉书·窦何列传》载:

遂与绍定筹策,而以其计白太后。太后不听,曰:“中官统领禁省,自古及今,汉家故事,不可废也。且先帝新弃天下,我奈何楚楚与士人对共事乎?”进难违太后意,且欲诛其放纵者。

绍以为中官亲近至尊,出入号令,今不悉废,后必为患。而太后母舞阳君及苗数受诸宦官赂遗,知进欲诛之,数白太后,为其障蔽。又言:“大将军专杀左右,擅权以弱社稷。”太后疑以为然。

中官在省闼者或数十年,封侯贵宠,胶固内外。进新当重任,素敬惮之,虽外收大名而内不能断,故事久不决。

绍等又为画策,多召四方猛将及诸豪杰,使并引兵向京城,以胁太后。进然之。

后人谈到袁绍这一操作时,无不骂袁绍是汉末第一搅屎棍。

正是董卓进京,打破了东汉二百年来既有的政治体系,东汉不可挽救地滑向了灭亡的深渊。

但其实,袁绍之所以会召集外地将领进京,是因为他自信能压得住这帮丘八。

一般的军阀还真压不倒他,这一点从后来的关东联军讨董,他被公推为盟主也看得出来。

07

袁绍的能量这么大,为什么还一直以何进的忠实小弟在台上表演呢?

其实是有目的的。

袁绍煽风点火,让何进和宦官们争斗,无非会出现三种结果:

1、何进赢了。

袁绍作为何党第一心腹,继续跟着何进捡漏;

2、宦官赢了。

袁绍的叔叔袁隗,此时是仅次于何进的朝廷二把手。

袁隗跟宦官交好,一旦何进被轰下台,袁隗这个二把手即刻转正;

3、何进和宦官两败俱伤。

那更好了,士族的总代表袁氏刚好可以全盘吃进他们的蛋糕。

所以你看,得利最多的永远是袁家。

换成你是袁绍,你也只会在何进面前上蹿下跳的更猛烈!

08

看着何进这个政治低能儿,在自己的拱火下,恨不得立即找太监火并,袁绍阴阴的笑着:

“过不了多久,洛阳就该姓袁了。”

可纵使袁绍算无遗策,计划中还是出现了变量。

这个变量,来自他自己选定的工具人董卓。

董卓在收到何进的手令之后,即刻率军向洛阳进发。

董卓的行军速度奇快,不到几天,就推进到了距离洛阳只有100多公里的渑池。

这让何进感觉有些不对劲。

何进立刻派谏议大夫种邵出使,命令董卓停止前进,就地驻扎。

可董卓摆出一副大义凛然的模样:京师有变,我来,就是要勤王保驾!

他拒绝了何进的命令,不顾一切往前奔。

何进心里更打鼓了:董卓到底要干嘛?怕不是趁机谋夺我的兵权吧?

何进立即进宫,督促何太后及早下诏,诛杀宦官。

只要宦官一死,洛阳的危机也就消弭无形了,董卓也就没有进京的理由了。

09

这本是一石二鸟的妙招。

但却成了何进的催命符。

太监们不忍了:“我们已经低三下四到这种程度,何进这个杀猪的还是不依不饶,非想置我们于死地!与其做案板上的鱼肉,不如奋力一搏,先把你宰了!”

说干就干!

当天晚上,十常侍带了几十个人,埋伏在嘉德殿里,再以何太后的名义召何进入宫议事。

趁其不备,一刀要了何进的命。

10

何进下线,洛阳就成了袁绍的主场。

袁绍立刻点齐手下,先派何进的部将吴匡和弟弟袁术将皇宫包围。

他自己则率领亲信,成功突入宫禁后,命令手下:只要看见没胡子的男人,一概杀死,不管老少。

有些不是太监,因为没长胡子,也被当成太监杀掉。

以至于一些人为了逃得一命,解开裤子让丘八们验明自己是不是真男人。

这一夜,皇宫火光冲天,太监被杀约两千余人。

外戚和宦官,这两大纠缠百年的政治势力,也在这一夜之间全报销了。

《三国志·魏书·董二袁刘传》载:

中常侍段珪等矫太后命,召进入议,遂杀之,宫中乱。术将虎贲烧南宫嘉德殿青琐门,欲以迫出珪等。

珪等不出,劫帝及帝弟陈留王走小平津。绍既斩宦者所署司隶校尉许相,遂勒兵捕诸阉人,无少长皆杀之。或有无须而误死者,至自发露形体而后得免。宦者或有行善自守而犹见及,其滥如此。死者二千馀人。急追珪等,珪等悉赴河死。帝得还宫。

11

外戚没了,太监没了,该士族说话了!

袁绍的计划大获成功,袁家终于站上了权力顶峰。

可袁绍还没来得及感叹人生,便猛然发现自己身旁多了一个人。

不是别人,正是董卓!

洛阳发生如此惊天动地的大事,董卓不来分一杯羹才是咄咄怪事。

实际上,袁绍是有机会干掉董卓的。

董卓刚进京的时候,手上的兵马根本不够看,只有三千。

可董卓精啊,三千人马,白天大模大样开进来,晚上再悄悄撤出去,然后隔天再给你演一遍。

就好像有千军万马。

果然,袁绍看懵了。

袁绍开始谋算,自己跟董卓在洛阳火并到底划不划算。

这一算,就失去了解决董卓的最好时机。

等到董卓真正站稳脚跟之后,袁绍也只能装个大,冲着董卓喊喊:

“我的剑也未尝不利!”

然后就脚底一抹油,溜去了河北。

12

为什么是河北?

河北是汉光武帝刘秀的龙兴之地。

用意明显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200年的东汉,也终将伴之而万劫不复......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