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是岁月的沉淀;镇,是文明的集聚。浙江这片土地,散落着一个又一个古城古镇古村落,宛若一颗颗闪耀的明珠,串起数千年的历史文明。

说到江南水乡古镇,不得不提湖州南浔。古时的她曾以一镇之地坐拥五处园林,是什么原因成就她的繁华富庶?“刘家的银子,张家的才子,庞家的面子,顾家的房子”,四大家族又演绎着怎样的故事?作家徐迟先生,曾用66个“水晶晶”描写南浔,这里的水到底有着怎样的魅力?这水晶晶的南浔又吸引了谁的到来?他们笔下,南浔又有着怎样的形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这座低调了千年的江南古镇,走过的每一处都有故事!

《浔溪渔唱》

百间楼上倚婵娟,百间楼下水清涟。

每到斜阳村色晚,板桥东泊卖花船。

这是嘉庆年间,张镇为赞美南浔而写下的诗句。南浔,这座坐落于浙北的江南小镇,它用所有水韵灵动与碧波柔情,点缀出最古朴自然的江南意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光是“南浔”这个名字,就道出了这座小镇的千年历史。古时,这里有一条浔溪,临溪而建的村庄便名为浔溪村。后来浔溪南面的人,因经营生丝生意而发家致富,南浔商人在造就商业传奇的同时,也构建了一座座大宅、花园、会馆,一时间浔溪南岸商铺作坊林立,于是又出现南林村。

宋淳祐年间,此处设官立镇,便取两个村庄名字中的第一个字作为镇的名字,于是便有了南浔。

摇橹船尾在河道里留下层层水纹,又在清凉的微风里悠悠荡开。两岸的粉墙黛瓦里,原住民世世代代生活在此,不急不躁,简单而随性。这里是温柔婉转的江南水乡,也是从水中觉醒出文化的千年古镇。

水,是南浔古镇的灵魂所在,也是南浔自古以来始终焕发生机的奥秘所在。南浔的水,源于一条名为頔塘的运河,这条开凿于西晋太康年间的頔塘,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是历史上江南运河的“西线”,也是大运河的重要支线。南浔以頔塘而建镇,也因頔塘而兴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听道今年丝价好,通津桥口贩船多。

万户周遭见,千艘百夜通。

这些描述的都是南浔通津桥头“丝市”的盛况。

南浔有个辑里村,这里产出的丝绸“白、净、柔、韧”,曾获伦敦首届世博会金奖,成为中国第一个获得世界大奖的民族品牌。而这般上等蚕丝能够亮相海外,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那条頔塘古道。

1840年,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帷幕。南浔的商人们接住了“上海开埠”这一时代绣球,带上家乡的辑里丝,从青石板踏上运河的船只,与洋行做生意。1847年,辑里湖丝已经占上海出口丝贸易总量的63.3%,古镇上几大家族也因此积累起财富,于是便有那句“刘家的银子,张家的才子,庞家的面子,顾家的房子”。

南浔张氏以“世德作求”为家风,庞家信奉实业兴干,深耕教育与医学事业,其中庞元澄捐助创办了复旦公学,这便是复旦大学的前身。顾家是南浔最早发家的丝商,顾家公子乾麟,17岁痛丧慈父,重振家业后他以父之名设立奖学金,他的父亲叫顾叔蘋,顾叔蘋的遗训便是“得诸社会,还诸社会”。

深析四大家族发迹的秘诀,不难发现,他们都有开放的眼光、勤恳的本质、好学的追求。再如四象之首刘家,由出身布衣的刘墉一手建立。发家之后,他告诫后人“要读点书,不读书事业就没后劲,而要能与洋人打交道,都必须读点书”。

穿梭南浔,走进嘉业藏书楼,这里鼎盛时藏书数十万卷,曾被鲁迅称为“百万间”,泛黄的书卷是这里崇文重教的见证;漫步张石铭旧宅,石窟墙门、花岗石阶、多立克柱子、罗马劵式门楼、西洋舞厅……每一个角落都打上了中西合璧的印记,折射出这里的开放包容。

南浔“四象”的传承百年史,也是家族从“富”到“贵”的历程。他们为世人诠释着“富贵”的真实含义:达则兼济天下,他们用精神的富庶让青砖黛瓦间有了浓浓的人情味,让南浔古镇的名字流淌着动人的传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西结合转换之间,流连辗转于岁月之中,乘着摇橹船,荡漾着穿过“南浔三古桥”,不经意就到了百间楼,这临水而建的百余间房屋,相传是明代礼部尚书董份给他家的奴仆们建造的住所。小桥流水、白墙黛瓦,出门就是“摇船一把橹”,河就是路,路就是河,一河两岸是那小巷、弄堂,幽幽的石板路。这便是江南水乡独有的风情。

南浔,这座拥有着千年文化的古镇,她的“一颦一笑”,都散发着浓浓的书香墨韵。江南风情,加之运河创造的便利,自然南浔常见于文人的笔下。

《夜泊南浔》·文征明

春寒漠漠拥重裘,灯火南浔夜泊舟。

风势北来疑雨至,波光南望接天流。

百年云水原无定,一笑江湖本浪游。

赖是故人同旅宿,清樽相对散牢愁。

南浔,一座由水而生长起来的江南古镇,用勤劳朴实、敢为人先的历代奋斗,回馈着运河的滋养,书写了江南经济中一段华美别致的篇章,传承下崇学重教的思想,留下了唯美别致的文化记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