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路的区域经济发展因素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同时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经济之间也互相作用。以下笔者就将这些影响因素从有利和不利两个角度进行具体分析。

有利因素

先天的自然地理环境。金代南京路的辖区大部分位于今河南省境内,有着先天的自然地理环境优势。首先在多样的地形地貌方面,其地形处于我国大陆整体地形的第三阶梯,地貌中平原所占面积最大,地势相对低平,土层深厚,土壤肥沃,适宜农业和桑蚕纺织业的发展。其次在河流方面,南京路地区有众多的河流,大多从西部山地流出,形成辐射状水系网络,既有利于农业种植,又有利于漕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京路地区的水系网络中最主要的便是黄河和淮河两大水系,贯穿南京路的东西,一南一北地对南京路地区的农业和商业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如《金史》有记载从有民可“请佃黄河退滩地”措施后,南京路个别地区经济转好,可见黄河退滩地形成了适宜农作物生长的肥沃土地。

而黄河沿岸的水土退化又产生了适合发展盐业的盐碱地,淮河航运也便利了宋金两国的贸易往来。最后在地理位置方面,南京路地区还曾是北宋经济发达的地区,虽然遭受战争的破坏,但其仍保有一定的手工业和市镇经济发展的基础。并且由于南京路地区南部与南宋紧密接壤,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为宋金榷场贸易发展提供条件。

鼓励经济发展的农商政策。唯物史观认为,符合经济规律的积极政策有助于巩固和发展经济。金朝统治者们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在不同时期所采取的不同的农商鼓励政策,对南京路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在农业方面,金朝统治者们重视南京路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颁布劝农诏、改革奴隶制等多种积极政策,鼓励农业生产。金熙宗时“百姓流落典雇为驱者,官以绢赎为良”,不仅调整生产关系,还禁止猛安谋克买卖奴隶,禁止农忙时饮酒。金世宗时“视每岁所入,以为官吏殿最”,既将农业生产成就作为官吏考核标准,还将宫籍监户和奴婢全部释放为良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金朝统治者们还奖励垦荒,对开垦荒佃地者,“以最下第五等减半定租,八年始征之。作己业者以第七等减半为税,七年始征之”,实行免税措施。同时因地制宜地推广水田开发,完善农田水利工程的修建。

在商业方面,为了商业恢复和发展,金朝在南京路设立市令司、交钞库等机构,加强商业市场的管理。金朝统治者还颁布宽松的商税征收政策,如“罢诸路关税”,免去赁房税,减免官房地基钱等,同时在相对和平的时期广开榷场,积极开展宋金榷场贸易,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此外,金设驿站、开水道,为商业发展提供交通便利。

完善的救灾赈济措施。一套与灾害相对应的救灾赈济措施,不仅可以稳定社会秩序,加强统治,还能恢复和促进经济的发展。金朝统治者颁布了完善的救荒赈济措施,建立由提刑司、州刺史和县令组成的救荒赈济体系,减轻灾害造成的危害。如金熙宗时实行和籴制度,用来应对水旱灾害。

金世宗时又规定“诸州县和籴,毋得抑配百姓”,来禁止官员强行抑配。金章宗时设立常平仓储存粮食,用于赈济百姓。金朝统治者们对受灾地区还采取一系列蠲免赋税的政策,来解决灾后民众生存问题。如金世宗大定十一年(1171年),下诏赈济南京屯田猛安被水灾者。

大定十二年(1172年)因水旱灾害诏免南京路去年的租税。大定二十五年“郑、蔡、颍等州大水,命赈恤之。”大定二十八年(1188年)下诏“南京、大名府等处避水逃移不能复业者,官与津济钱,仍量地顷亩给以耕牛”。针对频繁的黄河水患,金朝设立有专门的治河机构都水监,来精准预防和治理黄河水患。

金朝统治者还重视治理蝗灾,颁布捕蝗法律,发布除蝗令,对治蝗不力者加以惩戒。除了上述措施以外,金朝还设立惠民司和普济院等官方救济机构来解决百姓生活的基本问题。惠民司“以太医数人更直,病人官给以药”,是专为百姓发放汤药、提供医疗救济服务的场所,而普济院“每岁十月至明年四月设粥,以食贫民”,是在每年的固定时间为贫民百姓施粥的场所。这些救灾赈济措施既减轻了百姓的负担,缓解了社会矛盾,同时也对经济的恢复起到辅助作用。

不利因素

战乱频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需要稳定的社会环境作为基础,当社会环境不稳定时,经济发展就会停滞甚至倒退。从金朝整体历史来看,当金朝的政局稳定时,经济发展就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统治者也会采取各种积极措施恢复和发展南京路经济。如金世宗和金章宗时期,基本没有爆发大规模的社会震荡,经济发展又快又好。而当政局不稳定时,频繁的战乱就会导致南京路地区的经济发展遭到阻碍和破坏。如金朝前期金军南侵时,纵兵四掠,杀人如麻,南京路地区遭到严重破坏,原繁华地区都变得“居民稀少,旷土弥漫”,区域经济可谓极尽萧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金朝中期时,海陵王执意南侵,不仅各路征兵,还加重对百姓的剥削和赋役,破坏了稳定的局势,阻碍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到了金朝后期,北方蒙古强势崛并向南征伐,蒙军所到之处烧杀抢掠,屋庐尽毁,城郭丘墟。伴随着金朝的逐步消亡,南京路地区的经济发展也遭受了最沉重的打击。

战乱频发还会导致流民增加,疾病传染,引发社会混乱,进而不利于国家稳定和经济发展。如金初战乱使得“汝、颍、襄、邓逃避者”不计其数,金末“大元兵围汴,加以大疫,汴城之民,死者百余万”。此外,战争与榷场贸易密切相关,战争一爆发国家间就会停止榷场贸易,财政收入就会受到负面影响。因此,战乱频仍直接影响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可以说是影响南京路区域经济发展的最不利因素。

自然灾害的破坏。自然灾害的产生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受气候影响,二是受人为影响。南京路地区如今是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当气候波动较大时,就会导致有的年份雨水偏多出现水灾,有的年份干旱尤多出现旱灾。

根据竺可桢的研究可知,金朝统治时期的南京路是处于气候加剧转寒时期,这一时期的天气特征可以概括为干旱少雨,因而就会引发旱灾、蝗灾、雨雪霜冻和风灾等连锁自然灾害。笔者根据史料记载及前辈学者的研究,对发生在南京路地区的自然灾害进行了具体分析。受气候影响出现的灾害是旱灾、蝗灾、雨雪霜冻灾和雹灾。南京路共发生旱灾9次,占金代旱灾总数的13.2%,仅次于旱灾多发的西京地区。频繁的旱灾又会引发蝗灾,南京路共有蝗灾8次,占总数的26.7%,是金代蝗灾的第一大灾区。

繁重的赋役。赋役作为一项上层建筑会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当赋役过于繁重时就会变成消极的上层建筑,进而阻碍经济的发展。如伪齐统治期间,有史料载“赋役繁重,故伊、洛、淮甸之间,户口萧条为甚”,可见对百姓剥削严重,民不聊生,南京路地区是一片萧条。而且伪齐统治者不重视河南地区的经济恢复和发展,而是贪于享乐,压榨百姓。

综上所述,从南京路区域经济影响因素的分析中可得出,区域经济的良好发展既需要稳定的政局和安稳的社会环境来提供大前提,还需要合理积极的经济政策和能够应对天灾人祸的完善预防赈济措施,此外统治者还要能审时度势,积极调动经济发展中各参与者的主动性。如若反之,经济发展就只能越发萧条而百业凋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