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彭加木失踪后,一位女科学家主动要求到罗布泊中继续完成寻找钾元素的任务。

王弭力身体里面蕴藏着巨大的能量,这与她的原生家庭脱不了关系。王弭力的父亲是留学生,回国后就留在交通部工作,并主动要求到西北地区修铁路和公路。王弭力的母亲也是一位大学生,对丈夫的决定表示百分之百的支持。

所以在王弭力的印象中,她和母亲总是随着父亲在全国各地辗转。虽然条件艰苦,但王弭力一家都非常热爱生活,他们常常苦中作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父亲的影响下,王弭力从小就养成了总结规律、实践验证的习惯。在中学毕业后,王弭力毫不犹豫地报考了北京大学地质学专业,毕业后她本来可以留在北京的科研部门工作,但她坚决要到最艰苦的生产一线上实践。

从零下40多度的大庆到零上40度的湖北,王弭力从不喊苦抱怨,这是她对父亲精神的崇拜。为此她经常拿着父亲的笔记来勉励自己。

有一次,王弭力津津有味地读着父亲的笔记,不知不觉中就被父亲描写罗布泊景象的话语迷住了。罗布泊好像有魔力,使王弭力的心中充满了热血,她当下决定要到罗布泊考察,将考察之路继续延续下去。

1995年,王弭力第一次向地矿部申请到罗布泊找钾,部里领导十分震惊,因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来没有女科学家去过罗布泊。这并不是对女科学家的不信任,实在是由于罗布泊的环境极为恶劣。

王弭力当然听说过彭加木同志的事情,但她毫无惧意,执意要去罗布泊。她说:“罗布泊不能再等待了,如果我们这代人再不去找,罗布泊地下的那块宝藏也许就会被后人遗忘。”领导们被她的话感动了,为她申请了10万元资金。

自从王弭力考察罗布泊的申请被批准下来后,王弭力全家上下对“罗布泊”闭口不谈,仿佛这个名字是晦气的代名词。王弭力出发那天,她哭着让前来送行的家人放心,随后转身上了飞机。

拿着组织上给她申请的10万元经费,勘探队在罗布泊北部的地下找到了大型富钾卤水矿。到1996年,国家将罗布泊钾盐矿列为“九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而与此同时,王弭力与队员们已经深入罗布泊的腹地。

王弭力记得那是1997年9月30日,当时她带着14个地质勘探队员首次从北部进入罗布泊。茫茫的旷野放眼望去全是沙丘,根本没有参照物。卡车上不了沙丘,只能靠着队员们在车轮底下垫木块。一晃到了晚上,王弭力根据GSP定位坐标标注位置,却发现他们一天只行驶了3公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定只用3天的时间就可到达目的地,可他们现在连罗布泊的影子都没有见到,最令人担心的是,汽油也所剩无几。队员们的意志力开始松动,作为队长和队里唯一的女性,王弭力沉着冷静,决定朝着西南方向走,由人来当坐标。

第二天,在王弭力的指挥下,以每100米站一个人的方法指引车往前走。这天行驶了12个小时,队伍终于到了罗布泊东北部地区。

在这里,考察队找到了超过2.5亿吨的特大型液体钾矿床,而且这里的储量大,质量好。这个发现被认为是建国以来我国找钾工作的第二次重大突破,是王弭力也是全国人民的骄傲。

获得如此高的成就,王弭力团队在背后的艰苦可想而知。为了省钱,王弭力在出发前从石油部门以每辆5000元的价格买来了几辆即将被淘汰的解放车,这些车的基本功能还都在,不过开起来非常费力,有的车连车鼻子都没有。

老旧的解放车在罗布泊中显得更加吃力,常常开着开着就坏在了半路上。他们每次出发前不仅要准备充分的粮食和水,还要准备修车工具,时刻准备修车。好不容易把车修好,500公里的路也往往需要走上10天。

在这荒凉无垠的沙漠中,支持王弭力以其队员们的只有“找钾”这唯一的信念了。幸好他们的信念足够坚定,他们的勇气无人能及。

从1995年到2005年,王弭力先后8次进入罗布泊腹地,为我国的科研事业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2006年,王弭力再次回到罗布泊,这里一改往日的景象,有一条常常的公路为来这里的人们指引着方向。王弭力看着如今罗布泊大好风光,内心除了感叹更多的则是欣慰。而她发现的钾矿,更是造福了一方百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