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团圆更是每个中国人的心结,“回家过年”是每个异乡游子最幸福最期盼的事儿。随着国家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调整,今年春节,人们终于可以回到家乡和亲人团聚,中国文化报记者很多也踏上了回乡归途。在与亲人团聚的同时,他们将镜头对准了自己熟悉的家乡,将其当作观察乡村振兴的窗口,并以“记者返乡见闻”的形式记录和描绘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家乡人民乐享精神文化生活的幸福图景。

1

小山村里办起了露营基地

中国文化报驻安徽实习记者 孔令晖 文/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春节假期,安徽省金寨县响洪甸村迎来大量观光游客。

今年春节,我和妻子回到她的老家——响洪甸村过年。这是位于安徽省金寨县的一个小山村,因附近有一座响洪甸水库而得名,也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六安瓜片的核心产地。

青山绿水流、蓝天白云飘是这座村子最常见的状态。听表姐说,村里这几年的变化很大,环境更好了,路更宽更平整了,家家户户门口更整洁了,更让人惊讶的是,村里还办起了露营基地。“我们住在浙江宁波,周边有露营基地感觉很正常,但在小山村里看到露营基地,说明乡村振兴真的有了产业支撑。”表姐感慨地说。

岳父告诉我,这座露营基地是2022年7月落成的,每逢周末和节假日,好多外地游客涌进来,夜晚还会举行篝火晚会,让整个山村一下热闹起来。露营基地见山面水,占地超过20亩,旁边还有连片的茶园,山水云木深深,湖水平滑如镜,是露营的绝佳之地。

据了解,按照金寨县全域旅游规划,响洪甸村定位于慢生活休闲体验乡村,将被建设成为休闲、养生、体验的乡村旅游目的地。村里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心村产业特色明显,依靠“六安瓜片”采摘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两大产业带动全体村民人均持续增收2000多元。村里以响洪甸水库风景区为基础,兴建了六安茶谷、清水步道、露营基地等配套设施,实现了多元旅游业态的集聚。

春节假期,响洪甸水库风景区的游客络绎不绝,丰富的旅游业态给村民带来实打实的收益。民宿老板吴军介绍,从大年初一到初七,所有客房被全部订满,很多慕名而来的游客只能选择市区酒店。岳父平时喜欢帮着接送游客,春节假期这几天,这个“副业”让他乐此不疲。

“村里还有一个大变化。”表姐说,“多年前聚集打牌的场景少了,生动丰富的文化生活多了。”村里不仅有文化广场,还新建了农民文化乐园。

看似悠闲的小山村,在文化生活安排上却显得“急切”,村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月志愿服务活动计划安排表上罗列的活动多达10场。1月25日(大年初四),村里举办了“知党史、感党恩”学习宣讲,我和岳母参加了这场活动,1个多小时的宣讲深入浅出,村民听得仔细认真。岳母说:“平时还会有县里和市里的专家来讲课,这些宣讲活动我们之前想都没想过。”宣讲活动组织者蔡新杨告诉我,这几年村民的腰包鼓了,大脑也“鼓”起来了,有更多的文化内容输入。

春天来了,响洪甸村又将进入每年最美的季节,山花烂漫,茶树飘香,游客会纷至沓来。表姐说,家乡越来越美,未来会考虑返乡创业,回到父母身边。

2

手写春联又多了起来

中国文化报驻广西记者 宾 阳 文/图

▲ 桂东南特色小吃——水鸣米饼

“过年是回家的团圆、亲情的凝结,是心中的牵挂,是剪不断的情思。”南宁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张振英说。无论平日在何方漂泊,在何处谋生,中国人每到过年一定要排除万难回到父母的身边,抛却忧愁烦恼,祖孙齐聚,尽享天伦。我对此感同身受。

我的家乡在桂东南一个叫大鹏堂的小山村,这里地处两广交界,是客家文化和广府文化的交汇地区。每年春节特别热闹,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调整,往昔人来人往、张灯结彩的喜庆氛围又回来了。

“回头看一枝独秀诚可贵;放眼望万紫千红才是春。”大年三十,我把自己写的春联贴出来,引起来来往往的村里人驻足品评。贴春联是中国人的传统,但在工业化的冲击下,一段时期以来,人们多会买印刷的春联张贴,花样虽不少,内容和字体却千篇一律。近几年,随着书法教育和文化活动的普及,家乡周边的人们开始自己写春联,书法或老辣或鲜嫩,内容或歌颂新时代或憧憬新生活或自我鼓励,呈现出一派接地气的新鲜气象。

“练习书法,既可以打发空闲时光,也能修心养性,还可以参加镇上、县里的各种交流活动,广交朋友。”村里的来哥年年自写春联,一手丰腴雄浑的楷书广受乡亲父老的好评。他说,现在镇上练习书法、绘画、舞蹈的农村群众很多,屯屯有篮球场,打球更是成为村民的日常,乡村振兴的好政策让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面貌焕然一新。

大年初三,我在水鸣、永安、那林几个乡镇走亲戚,所到之处,祥和欢乐的场景扑面而来。与此同时,曾经一度遭遇冷落的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复兴,通过活态传承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那林镇乐民村横石屯是一个隐藏在大山深处的小村庄,近几年,村里人创新传统烘饼制作技艺,在馅料和饼皮烤制方面进行品质提升,口感明显优化,供不应求。水鸣镇江正村大鹏堂屯的传统手工米饼更是在当地打响了品牌,并形成节庆食品制作产业。村民黎嫂介绍,全屯有十几家米饼生产工坊,2022年底生产手工米饼超万斤,成为村民增收的新渠道。

大年初六,县文联副主席宾业海来拜年,他是广西较有影响力的乡土作家。2022年,宾业海在各级文学期刊刊发一系列作品,受到文学界的关注。“创作丰收得益于驻村生活体验。驻村对一个作家而言难能可贵,艺术来源于生活,驻村就是深入群众生活的本真。”宾业海说,现在的乡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深入采风才能准确把握新时代乡村的巨大变迁和改革发展的丰硕成果。

新年新气象,映照的是新农村、新风貌、新时代。

3

红色小镇披新装

中国文化报驻湖北记者 瞿祥涛 文/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湖北省洪湖市翟家湾镇内荆河景观带

每当提及自己的老家——湖北省洪湖市瞿家湾镇,一股自豪感总会油然而生,这里是湘鄂西革命根据地首府、红二方面军的摇篮、洪湖赤卫队的故乡,红旗漫卷湘鄂西就是由此出发。

生于斯,长于此,向外人介绍自己时,我总会强调自己是“红色后代”。然而,受疫情的影响以及工作的原因,最近几年虽然偶尔回来,但打个转就离开了,不曾细细感受家乡的变化。不经意间,这个曾经无比熟悉的红色小镇已然蝶变。

大年初二,驾车从武汉返乡,沿着武(汉)监(利)高速公路一路前行。武监高速公路于近两年通车,让我回家所用的时间从近3小时缩短至两小时以内,也让瞿家湾镇得以更加便捷地连接外部世界。至瞿家湾收费站而下,一路到家都是沥青硬化的路面。犹记数月前,这段回家的“最后一公里”还是坑坑洼洼,心中不免感慨:“小镇虽小,但也日新月异。”

在家门口将车停稳,忽见大门上应该贴着对联的位置,被两块绛红色的木板取代,上书“和顺满门添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疑惑之时,发现左邻右舍都是如此。站在门前等候的父亲说,现在瞿家湾镇正同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打造“一村一景”,每个村都有自己的主题,陈湾村红色驿站、月池村快乐心田、戴杨村幸福田园、瞿家湾村红色水乡……

随着父亲述说家乡旧貌换新颜,一幅诗意盎然、色彩斑斓的美丽乡村画卷在我脑海中徐徐展开。春节假期家人团圆、走访亲戚之际,脑海中的画面变成眼前的一幕幕真实场景。

走进月池村,只见水杉笔直,竹林掩映,远远望去,白墙黛瓦,村舍俨然,置身其中,田园风光又多了几分雅趣,曾经脏乱的人居环境,如今初显美丽乡村雏形;在戴杨村,以内荆河为主线打造的1200米乡村景观带别有特色;夜幕降临,位于瞿家湾村的红色老街和内荆河两岸被灯带点亮,流光溢彩……处处皆景,景景相连。

走访中,乡亲们的笑容溢于言表。在瞿家湾村,80多岁的瞿定心老人手攥收音机,听着花鼓戏,一边晒太阳,一边哼着小曲,“在这里活了一辈子,曾经杂草丛生的内荆河两岸成为现在的景观带,越看越喜欢,越看越快活。”老人说。

这里有沧桑百年但风貌依旧的红色老街,保留了大量革命遗址。这里南倚百里洪湖,每当盛夏来临,近10万亩野生荷花尽情绽放,湖光水色美不胜收。如今又多了美丽的乡村景致,让游客在瞻仰革命旧址、欣赏洪湖风景之时,更能收获一份水乡风情。

游客访老街、游洪湖、逛田园、住农家,奔赴“诗和远方”。老百姓在农文旅融合发展中受益,日子必将一天更比一天好。

4

老乡生活中的“加减法”

中国文化报驻山东记者 孙丛丛 文/图

▲ 山东省博兴县吕艺镇“村晚”展示活动现场

腊八过后,住在山东博兴老家的父母就加快了“忙年”的节奏,扫房子、蒸馒头、炸年糕,过节的仪式感在各个角落里升腾。妈妈说,置办年货比以往省心了许多,除了备齐年夜饭所需的鸡、肉、鱼外,像休闲零食、水果、蔬菜都不必“囤”了。“咱县城又建了好几个购物中心,随用随买都来得及;网购也很方便,一般下单后的第二天就到了。”

许多行业“春节不打烊”,不仅让假日消费更加便捷,还为百姓生活带来时新感和品质感。正月初五,表姑来家中做客,回忆起许久前过年时大锅炖肉的情景:从大集上买一挂猪肉,在院子里支起一口大锅,烧水慢煮直到香味四溢……出锅后,加点作料拌匀,一家人分而食之,别提多美了。说话间,妈妈准备的“炖肉”就上桌了,一同端上来的还有火腿、烧鸡等硬菜,可在分餐时,大家都不约而同地说:“够了!少给点儿!”生活变好了,老百姓不愁吃不愁穿,对鸡鸭鱼肉自然就少了从前那种一年到头只犒劳一次的期待,但在绿色健康、“光盘”行动上却越来越有共识。家常餐桌上,大家也努力尝试把食物翻出新花样,给生活添些彩头。当天,赢得好评榜首的,正是一盘带有“科技感”的烤麻花,出自过节的“气氛好物”——空气炸锅。这些“网红”小家电不仅为精致生活助力,也成了千家万户厨房里的必备单品。

在餐桌上“做减法”的同时,乡亲们身边的福利保障正逐年递增。表姑一家原来住在博兴县陈户镇的农村,这几年,不仅在县农业农村局帮扶指导下建起蔬菜大棚,一年增收几万元,还举家住上楼房,她自己也成了社区里的文艺骨干。“空闲的时候,我们好几个伙伴经常到邻近的吕艺镇唱吕剧,节前几天,县戏剧团搞线上剧目展播,大伙儿还跟着学了几段新腔。”在表姑的表述中,吕艺镇的惠民政策也很赞,那里许多村子把土地流转后建成了新型社区,社区开办幼儿园,组建专门文化队伍,让70岁以上的老人免费入住老年公寓,享受集中供养服务。

博兴县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文化养老、文化治理正成为提升城乡居民幸福指数的有力抓手,除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下沉基层外,2023年,全县还将实施吕剧博物馆、吕剧起源馆民生工程建设项目,强化国有文艺团体、文化站长、庄户剧团3支队伍建设,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便捷的文化福利。

这个年节,还有更多变化悄然发生。以往,县城里像影院、健身房、公园等独一份的设施,不仅有了许多“同类项”,而有的就建在镇上、村里。习惯线上下单的我,团电影票时就忽略了其他选项。印象里的影院就在家附近,从淘票票下单的竟是几公里开外的一家新店,只好放弃步行拼车前往。可不吗,县城在加速布局,乡村正飞快发展,再拿过去的认知看问题,还真就过时了!

5

文旅消费正复苏

中国文化报驻黑龙江记者 张建友 文/图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通河县祥顺镇新丰村村民在村文化广场排练秧歌

1月26日,大年初五上午。我回老家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通河县祥顺镇新丰村看望姑姑。

刚进村头,我的心就豁然开朗——村路清洁、院落整齐,路灯杆上挂着大红灯笼和五颜六色的彩旗,一派喜气祥和的节日气氛。

早已等在村头的姑姑拉着我的手并不忙着回家,而是把我领到村文化广场,只见上百人的秧歌队在这里扭着传统大秧歌,扮演猪八戒、孙悟空、唐僧、沙僧、白骨精等《西游记》中人物的村民展示着扭、跳、挪、晃等技巧,唢呐声、锣鼓镲声的有力加持让村民越扭越起劲。“如果不是接你,我也扭。”姑姑说。

65岁的姑姑曾患风湿骨病,因为有合作医疗作保障,住院治疗后很快康复。“我现在每天和左邻右舍来文化广场和文化活动室唱歌、跳舞、扭秧歌、看书。”姑姑特别强调,上千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和宽敞明亮的文化活动室是这两年建的,前些日子又给送来秧歌服和图书及一些演出设备,县文化馆的老师也常来辅导。

姑姑说,村里的文化生活很丰富。农民文化节、秧歌汇演、广场舞大赛及各种节庆活动,不但吸引本村村民参与,附近村屯村民也来看热闹,积极参与其中。“每次活动人山人海,大家伙儿都很开心。”姑姑说,开烧烤店的表弟更开心,他的烤串会卖得多。

老家山清水秀,周边有铧子山景区、二龙潭国家湿地公园、兴隆国家森林公园、通河县岔林河景区、悬羊岭森林公园等多个景区。随着旅游业的兴起,表弟开了家火焰高烧烤店,可别小看这小小烧烤店,因货真价实、量大干净、服务优质,不但通河县有名气,很多外地游客和司机只要过往必来品尝。

在表弟的烧烤店里,几名客人吃完后又走到旅游纪念品专柜前选了两袋大米、两袋木耳,结完账后边往外走边和表弟打招呼。近两年,受疫情影响,表弟的烧烤店开开关关,游客很少,耽误了很多生意。疫情前,木耳、蘑菇、松子、土豆干、茄子干、豆角干等土特产每年都能销售很多,疫情防控期间只能在网上销售,他每天都盼着疫情快点过去。

“现在好了,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后这一个多月来,游客量正在逐渐增多。”表弟说,他还准备请几位“网红”宣传火焰高烧烤店,再印制一批宣传文化衫赠送给游客,让越来越多的游客知道这里的烧烤,知道通河县的旅游资源。

2023年1月31日《中国文化报》

第4版刊发特别报道

回家过年,看家乡巨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责编:陈晓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