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数千年的兔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春节期间,各地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设计制作兔元素相关作品,将传统手艺与现代创意相结合,让兔年非遗作品充满观赏性、趣味性、体验性。中国文化报选取剪纸、面塑、泥塑、年画、皮影等领域,听非遗传承人讲述创作兔元素作品的创意心得,以飨读者。

跟着“皮影兔”重温神话故事

中国文化报记者 胡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皮影兔传说”系列之白兔捣药

北京龙在天皮影艺术剧院供图

随着农历癸卯年的到来,在北京海淀上庄的京西皮影非遗文化园里,“皮影兔”精灵已经热闹起来,这里与兔子有关的神话故事精彩迭出,文王吐子、紫兔舍身、兔儿爷送药、玉兔月宫捣药、《西游记》里的兔精大战孙悟空、《封神榜》里的长耳定光仙反出万仙阵……园区推出的“皮影兔”系列作品带游客沉浸式体验跟兔有关的传奇故事。

神话故事灵感注入“皮影兔”

京西皮影推出的“皮影兔”,最初创意灵感来源于老北京的兔儿爷传说。兔儿爷是北京地区独有的民间文化,也是很有特色的非遗项目。传说在很久以前,善良的兔儿在月宫里听说北京地区有瘟疫传播,就连夜来到京城,辛苦捣药,挨家挨户送药、救治百姓。为了不给百姓添麻烦,它变换了很多身份,所以有多种兔儿爷的形象在民间流传。北京市海淀区京西皮影传承人、北京龙在天皮影艺术剧院院长王熙介绍,“送健康”这个理念特别符合今年的大众心理,因此设计了“兔儿爷”系列“皮影兔”,带领皮影演员专门创作《兔儿爷送健康》系列作品,让皮影兔儿爷深入人心,一幅兔儿爷骑鹿手捧寿桃的皮影精雕,寓意就是“兔儿爷送健康,一路(鹿)奔小康”。

历史上与兔相关的神话故事也很多,像“文王吐子”“紫兔学佛”等,文化内涵深厚。“皮影戏本就擅长表现神话题材,所以《皮影兔神话》故事系列在开始创作时就融入了‘皮影兔’惩恶扬善的精神。”王熙说。

今年,北京龙在天皮影艺术剧院推出的新编皮影戏《玉兔与嫦娥》,全新演绎了上古神话《嫦娥奔月》,修行500年的玉兔勇斗饿狼、舍身救人,终于一起飞升仙界,永驻月宫。围绕“皮影兔”,京西皮影在传统神话故事的基础上进行了充满想象力的改编,北京龙在天皮影艺术剧院创作团队围绕“玉兔为什么与嫦娥一起飞升月宫”展开合理讨论和改编,作品中,玉兔成为勤奋修炼、嫉恶如仇、帮助嫦娥打败逄蒙的小英雄,在上古神话中增加了童话色彩,受到少年儿童的喜爱。

梳理“兔文化”,让“皮影兔”活起来

王熙介绍,“皮影兔”的灵感来源于动感,传说皮影戏可以祈福迎祥、许愿祝福,皮影戏中的人物栩栩如生、动感十足。而兔子作为温顺的萌宠,也是蹦蹦跳跳惹人喜爱,所以二者具有天然的“亲缘关系”,尤其是文化关联。

“兔子善于跳跃、运动,皮影戏也擅长动感表达,孩子们更是喜欢运动,我们挖掘三者关联,设计了耳朵、眼睛、尾巴都可以动的皮影,很是吸引小朋友。我们为‘皮影兔’赋予了吉祥、护佑、聪明、动感的特征,尤其适合亲子互动体验。我们创作的‘皮影兔’成语故事、动感‘皮影兔’雕塑,都很受欢迎。”王熙说,同时,京西皮影非遗文化园梳理“兔文化”的由来,把“文王吐子”“紫兔修佛”“赤兔为马”“玉兔成仙”“兔爷送药”“狡兔三窟”“龟毛兔角”等有趣的故事、成语、传说,创作成为皮影艺术作品,有的可以手工制作,有的可以在舞台上演出,有的可以成为灯谜,把“皮影兔”与“兔文化”巧妙结合,让“皮影兔”活起来、火起来。

非遗文化积极融入生活

“兔年给我们很多启示,‘皮影兔’是我们设计和创意灵感的内核。非遗文化要传承,要活跃在生活里,就要积极融入生活。”王熙坦言,古老的皮影艺术不只属于历史,更属于今天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非遗文化的时代表达很重要。

京西皮影非遗文化园还在园区里为兔年专门设计了一个动感装置——《动感皮影兔》。它的耳朵和手都可以动起来,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打卡。春节前后,京西皮影戏设计推出的“皮影兔”系列皮影戏和文创产品,也因生动、精致的潮流表达,受到市场欢迎。

年画里也有兔兔了

中国文化报记者 连晓芳

▲ 年画《玉兔生辉》

天津杨柳青画社供图

年画曾是中国年的图腾,就算你没有贴过年画,也肯定对那个经常在年画上出现的胖娃娃有印象。每到春节,抱着大鱼、圆润可爱的胖娃娃就会出现,形象讨喜,特别符合春节的气氛。这幅诞生在天津杨柳青的年画有一个吉祥的名字《莲年有余》,这个娃娃身边还围绕着莲花、莲子,寓意吉祥,似乎看到了吉祥富贵的年画,才闻到了年的味道。

作为北方木版年画之乡,天津杨柳青年画其实不光有人们熟悉的抱鱼娃娃,还有很多新鲜有趣的主题。今年,一幅带有兔吉祥寓意的年画《玉兔生辉》跃然纸上。画中的玉兔元素意在传达吉祥如意的美好祝愿,而小兔子嘴里的白菜叶子则意为“百财”,象征着财源滚滚。这幅画构思巧妙,既点出了兔年的主题,又红火热闹年味十足。透过这幅年画,人们似乎看到了当年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大人、小孩儿喜气洋洋,人们企盼五谷丰登、国富民安的祥和气象。

杨柳青年画距今已有400百多年的历史,凭借着色彩鲜艳、寓意吉祥等特点,成为过年期间必不可少的“年货”,几代人必不可缺的过年的一种“仪式感”。那么,一幅木版年画是怎样制作完成的呢?以《玉兔生辉》为例,杨柳青画社彩绘传承人焦朋告诉记者,杨柳青年画的创作步骤分为勾、刻、印、绘、裱五道工序。“所有的杨柳青年画都是经过这五道工序制作完成。第一步‘勾’,运用中国画十八描的技法,把画师原稿的线条勾画在燕皮纸上。第二步‘刻’,把勾好的画稿贴在刨平的梨木板上,空白处搓掉,以刀代笔,将勾好的线条刻出来,这样墨线板就完成了。第三步‘印’,用棕刷将颜料均匀地刷在画版上,再将宣纸覆盖在上面,用粽耙将其拓印下来。在印完墨线后,按照由浅到深的原则逐色套印,一般套印三到五色。以《玉兔生辉》为例,就有浅墨套、黄套和蓝套。”焦朋说。

杨柳青年画在工艺上和其他地方年画最大的区别便是以绘为主。第四步“绘”即彩绘,娃娃的脸生不生动,全靠画师画出来,一个人物的脸有20多道工序。在这幅《玉兔生辉》中,小兔子的红色耳朵、带着红晕的兔子脸,就用到了杨柳青年画中晕染的笔法。杨柳青画社的非遗传承人用特制的笔将水和颜料调制到一定配比,一笔出三色,经过反复晕染,达到颜色既饱满又水润的状态。

最后来到第五步“裱”,画师借助传统工艺将画作装裱起来,一幅完整的年画就完成了。画作中可见兔子口中含着白菜,同时桌子上还有一只泥塑的兔子玩偶,既富有童趣,也让整幅画面的寓意吉祥美好。

年画年画,既是过年的画,更诉说着老百姓的心里话。从抱鱼娃娃到吉祥玉兔,杨柳青年画取材广泛,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作为中国年文化的独特符号之一,国家级非遗项目杨柳青木版年画推出的题材涵盖了市民生活和社会热点的各个方面。画社将乘势而上,持续深耕产品研发,更加专注产品结构、市场培育、传播渠道等关键环节,将个性化设计和文化认同相融合,推动文化产品的营销创新,赋予杨柳青年画更多的精神内核,为时代、为人民留下独特的年味记忆。”天津杨柳青画社副社长杨文表示。

兔年捏兔 擦亮凤翔泥塑文化名片

中国文化报驻陕西记者 秦毅 文/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由国家级非遗项目凤翔泥塑代表性传承人

胡新明设计的大型彩塑“吉祥兔”

春节前夕,央视春晚吉祥物“兔圆圆”和文创兔年生肖形象“兔团团”等产品正式发布。其中,“兔团团”的设计采用了陕西凤翔泥塑的传统纹样作吉祥纹饰,这也是国家级非遗项目凤翔泥塑第三次与春晚结缘了。

兔年正月,年味正浓,在被誉为“中国泥塑第一村”的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城关镇六营村,最引人注目的便是那一个个色彩艳丽、形态稚拙可爱的泥塑作品。兔年捏兔,一个个活灵活现的泥塑兔,为兔年春节营造了萌萌的节日氛围,也让这个年更具传统美。

“今年我们设计了五款兔子造型的泥塑作品,希望能给大家带去新春祝福。”凤翔泥塑艺术家、凤翔泥塑国家级传承人胡新明表示,他为今年农历兔年创作的作品共有五个款式,分别是玉兔拜月、金兔送福和萌萌兔、青花瓷兔、卡通兔。这些泥塑兔子作品造型各异,有趴着的、坐着的、站着的,寓意喜庆和吉祥。

凤翔泥塑是宝鸡市凤翔区的一种传统民间艺术,当地人俗称泥货。六营村的脱胎彩绘泥塑在凤翔当地尤为出名,并代代相传,成为中国民间美术中独具特色的精品之一。泥塑马、泥塑羊、泥塑猪曾先后入选马年、羊年、猪年生肖邮票主图案。

“在古代中国,兔子被奉为月神,健康长寿是人们赋予兔子的第二个象征意义。”民俗专家、西安市非遗保护中心副主任王智介绍,从汉代以来,在神话中,玉兔就在广寒宫里和嫦娥相伴,并日夜不停地捣制西王母的长生不老药。古人认为,服用此药即可成仙。后来在京、冀、鲁等北方地区,还有玉兔下凡的传说,穿着金盔金甲的兔子,手舞捣药杵,打败疫魔,并将长生不老药撒在井里,救民于水火。于是,人们视神通广大的兔儿爷为健康的象征。

“玉兔拜月有团团圆圆的象征之意,金兔送福也是送吉祥送福气。”胡新明说,往年农历新年来临的时候,都会根据传统,创作一系列的新年泥塑吉祥物。“萌萌兔、青花瓷兔、卡通兔都是迎合当下年轻人的喜好,并适应当代人审美。”胡锦伟告诉记者,推广泥塑不一定要局限于“泥塑”的形态,一个纹路,一片色彩,都可以将凤翔泥塑传播开来。比如青花瓷兔,就是将传统的青花瓷纹样替换泥塑传统纹样,颜色上更清新雅致。

“2017年央视春晚吉祥物是凤翔泥塑作品‘凤尾鸡’,2018年凤翔泥塑成为央视春晚节目服装设计的灵感来源,为全国观众送去新春的祝福。今年‘兔团团’的设计汲取了凤翔泥塑传统纹样,说明凤翔泥塑受到人们的认可和喜爱。” 六营村党支部书记廖卫军说,泥塑不仅是他们六营村的金字招牌,也是宝鸡市的一张文化名片。他们有信心发展好泥塑这个传统产业,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兔跃纸上 一纸一剪尽不同

中国文化报驻安徽实习记者 孔令晖

▲ 水墨剪纸技艺剪成的一对兔子

受访者供图

日前,安徽省巢湖市汪桥村,在全省迎春系列文化惠民首场活动中,安徽省级非遗庐阳剪纸传承人刘宁侯带着4位徒弟,现场奉献技艺,剪刀在纸张中间来回穿梭,游刃有余,一幅幅红色小兔很快剪成,栩栩如生。村民将剪纸的小桌围得水泄不通,都想拥有一只小兔,为新年增添喜气。

刘宁侯自幼学习绘画,2000年之后主攻庐阳剪纸与工笔国画。在多年的学习与创作中,刘宁侯将中国画的水墨渲染渗透于北方粗犷的剪纸中,开创了新的剪纸技法“水墨剪纸”,使传统剪纸有了新的审美形式。

“水墨剪纸”技艺在兔年的作品上有其灵动的表现。刘宁侯拿出一张黑灰色底纹、红蓝渐变的兔子,让人眼前一亮,这是刘宁侯运用“水墨剪纸”技法呈现的一幅作品。“这种技法相对工序复杂,需要先用宣纸剪出底稿,然后经染色、国画描绘、熨烫、装裱等步骤。”刘宁侯介绍,宣纸吸墨浸染渐变,能形成很好的层次感,再加上国画颜料,浓淡变化随意,传统剪纸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水墨兔子”成了大家的疯抢对象。在汪桥村的活动现场,一对情侣听说这种技艺后,专门跑到刘宁侯的工作室,“央求”为其制作一对兔子。

每逢春节,在创作生肖剪纸作品时,刘宁侯不想用固定的套路去展示。这段时间,刘宁侯已经剪了100多幅和兔子相关的作品,每一幅兔子形态各异。他的作品元素融合多变,形式不拘一格,有站立的兔子,有奔跑的兔子,有蹲下的兔子,有张望的兔子……“每一只兔子都有自己个性的表达,这也是我内心创作想法的真实表达。”刘宁侯说。

“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刘宁侯认为,非遗传承,需要与时俱进,要运用新的表现载体和形式,这样才能让更多人接受。在记者面前,她拿起一张彩纸,略加思考后,剪刀飞速旋转,不一会儿,一张憨态可掬的卡特兔子出现眼前,旁边孩子开心地鼓掌,爱不释手。结合不同使用场景,刘宁侯创新立体剪纸技艺,采用彩贴剪纸形式,先剪再粘贴起来,中间用特制骨架定型,呈现出的便是一对站立的立体兔子,整体色彩饱满,形态呆萌。“这种立体剪纸适用于摆饰,比如放在汽车前台,十分可爱。”刘宁侯说。

在刘宁侯的作品中,不难看出与时俱进的创新。在春节窗花设计中,她将兔子与小篆字体结合,实现动与静的完美结合。在创作现场,只见她快速剪出两只站立小兔,贴于纸上,在两兔之间,写上小篆字体的“福”字。文字结合生肖剪纸,让人眼前一亮,充满趣味性。

在刘宁侯心中,有一个更大的剪纸作品计划。“去年虎年,是我的本命年,我着手做一幅大作品,要在长10米、宽30厘米的宣纸上,随意不间断剪出老虎造型,而每一只老虎的形态都不同。”她说。今年,刘宁侯会继续剪出10米生肖兔的作品,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剪齐十二生肖。

“面塑小兔”飞入寻常百姓家

中国文化报驻山东记者 苏锐 文/图

▲ 今年春节期间,刘香(右二)在山东省文化馆

现场制作面塑文创。

今年春节假期,山东济南面塑技艺非遗传承人刘香格外忙碌。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山东省文化馆在非遗月期间推出沉浸式体验活动,刘香带着自己的诸多创意作品,亮相山东省文化馆,受到观众的喜爱。

从手链项链挂件,到家居客厅摆件;从融合塑胶技艺的手机壳,到兼具传统与时尚审美特点的文具笔筒……过去几年,刘香在传承发展面塑技艺的过程中,坚持与现实生活结合,秉承实用性与艺术性融合的理念,得到市场的高度认可。

今年是农历生肖兔年。进入农历腊月之后,刘香早早开始设计。她的得意之作,便是一件将面塑小兔子与项链挂件结合起来的作品。

“面塑项链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主体是一个精致的面塑小兔子,制作时需要用更加细致的手法,有时甚至用上小刻刀等。”刘香介绍,面塑小兔子被放置在一个透明的小盒子内,小盒子两端是银质或金质项链。同时,小盒子本身也有鲁绣的技艺在其中。

刘香所制作的面塑项链,灵感源于她参加市文化馆的一次培训。“当时老师在讲课,提到现在非遗的传承,说‘没有融合就没有出路’。”刘香说,那次培训对她触动很大。老师讲了不少案例,有些非遗项目虽然文化底蕴厚重,但因为适应不了时代发展,最终归于沉寂。

近两年,不爱逛街的刘香主动走进济南各大商场和旅游街区,寻找和观察当下消费者的兴趣点。在一家商场,她看到不少年轻人在挑选项链。那项链不是名牌,价格不高,但是深受年轻人欢迎。后来她一打听才知道,那项链虽然材质一般,但是设计元素丰富,很有创意,均价三四百元一条,还能定制,年轻人特别是情侣非常喜欢。

刘香参考以上创意,推出了面塑项链。制作时,她遇到一个问题,那就是面塑一般比较大,无法跟项链结合。后来她又去请教同行和前辈,决定采用新工艺和新材料,让作品显得更加小巧,最终能装进一个直径两厘米的小盒子,挂在身上十分别致。

除了面塑项链,刘香还推出了兔元素的办公用品。比如,她将手机壳外部的美术元素,换用面塑技艺来制作。为避免长期使用面塑图案被弄脏,她巧妙地将面塑放置在手机壳内部,与手机表面的缝隙很小,且能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

采访过程中,刘香的电话不断。从北京、上海、南京打来的电话,都是要预订她的兔年面塑文创。有的客户甚至不还价,直接下订单,约定交付日期。

刘香说,目前手头的订单,已经够她做到今年6月。下半年,她计划继续深造,找专门研究文创的企业去学习,在研究技艺的同时研究市场规律,摸清消费者的需求,让面塑这门技艺通过创意传承下去。

责编:李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