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的时候家里人团聚。表哥听到我要从大学的招生岗位上离职表示万分可惜。大学里不但有一日三餐的学校食堂,价格几乎是外面物价的一半。一般而言午餐晚餐15元一顿可以两荤一素+汤吃得很好。优质的校园环境让每日的上班非常舒心,不怎么加班,还有免费撸猫。唯一的短板就是工资太低。每月底薪只有5千。其余的都要看提成,有业绩压力。

被后来的主任忽悠进大学之前,自己原本的月薪是这个的3、4倍。手头一下不宽裕好像无法适应过来。虽然学校福利相对好,但是底薪变少了之后,自己对于金钱的把控力度下降了。各种福利其实加上也没有许多,招生的压力也不小。

但表哥听我一通表述后,显然关注的焦点并不在收入上,直指,你作为一个30+还未婚的单身女青年目光务必要放长远。这份工作收入虽然不高,但是其实相比较外面企业的工作还是没有那么忙的。你不知道其实国企里面流行着一句话:宁要月入5千的幼师,也不要年收入50万的女白领。很多男性看重的是女性的家庭属性、社会地位。女性有一份稳定不劳累的工作就能够更多的投入家庭,于孩子的成长之类都很有益处,而且学校里做,听上去也好。接触的人也不一样。然而年收入50万的女白领工作压力大,顾不上家。

显然表哥的一番话让我郁闷了半天,我想到了前段时间看到的一席话。男女感情是需要物理上的共同空间的。很多时候你会发现这还是一个男权社会,大部分女性会迁就男性的物理空间。我们很少听到男性为某女性放弃工作,放弃晋升等等的情况,更多时候是女性作出牺牲和配合。

对于这样的说法确实有大量的现实案例做参照,我却不想从女权的角度去批判什么。有时候女性天生擅长交流与配合,天性爱关注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不仅仅是工作。所以这样的选择或许不违背天性。

细细想来,其实自己也不算是事业心特别强的人。但是工作与兴趣结合这些年一路走来也都开开心心顺顺利利,自己创业过、工作过全然都是自己的选择。现在因为呆在一个校园环境动弹不得,虽然热爱校园的环境但和体制内的各种繁琐流程还是不相适宜。

想象下如果我现在是已婚的状态有了孩子说不定真的会有想法上的改变,但人其实没有办法去设想自己不在其中的一种生活状态,并作出与之对应的选择。眼前的燃眉之急是尽管我是家里唯一的孩子并且是女孩子,我也要为家里分担房贷,也想要通过有限的工作收入去改善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贪图大学的安逸,待久了确实不会想要再跳槽,如果还是未婚的状态呢?低收入该如何去抵挡生活中的意外?

也同时明白了,人生的很多选择其实没有所谓的对错。而是站在你人生当下的时间节点,对自己而言什么样的选择更必须。这并不取决于社会评判而是自我的人生优先级排序。也有人做出了很不一样的选择。比如前段时间有“北漂女一年相亲100人”抱柱子。这条社会新闻短短几个小时内,3万多名网友涌入留言,点赞数高达3.1万人。抱柱子说自己希望达成35岁前生出自己的第一个孩子的人生理想。那么对于抱柱子而言,情感的优先级显然要优于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眼见着我的35岁也快到了。但我对于婚姻的焦虑感并不如她那么强烈。直到现在也觉得能够依靠的确定性只有自己而已。坚信爱情是成长路上的意外礼物。

所以表哥的言论并没有吓到我。其实不论怎么样的选择都会有现实的羁绊。如今整个世界都在被现实入侵。即使是擅长拍摄纯情片的日本,这两年的影视剧如《初恋》、《花束般的恋爱》这样听上去还挺不接地气的爱情电影,拍摄的内容也无法逃脱现实的侵袭。而自媒体平台上也出现了越来越多老到的过来人,用现实精明的口吻教导女孩子如何择偶如何把握好自己的感情。

对此我只想回应一句:管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