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手的反应和实际结果,是检验我方政策得失的最好标准。

近日,印度一位曾在印军服役了20多年,长期跟踪印军实力发展和中印边界冲突的,“新德里政策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苏桑特·辛格,写了一篇关于中印2020年边境冲突的总结文章。该文章比较详细的谈到了印方在这场冲突里的态度、这场冲突对印军造成的影响,以及目前的结果。这对我们审视前面边境政策的得失,颇有参考价值。该文章由“南亚问题研究小组”编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该文章中,辛格提到了很多值得注意的点:1、印度陆军总部当时一名参与危机决策的高级官员称,印方对中方为冲突做的“充分准备”感到惊讶。

这里的充分准备,应该指的是快速的兵力调动、装备的齐全和精良、将士们的作战决心等。印方感到惊讶,可能是2017年的某朗事件,以及更前面的中方的反应,给了印方以错觉,让印方低估了中方维护国土利益的意志和决心。

2017年某朗事件之前,中方还是想积极争取印度,希望中印友好的。某朗事件发生后,特别是2019年印方单方面改变有争议的克什米尔地区的地位——因为牵涉到阿克赛钦地区,公然挑衅中方底线后,中方重新对中印关系进行了审视,迅速调整了对印政策,开始变得强硬。用美方一位学者的话说就是,中方开始“热衷于教印方做事”,以使其摆正自己的位置。

所以,2020年中方的反应,让印方感觉到了“不适”和惊讶。我们政策的迅速调整,和充分的准备,是令人欣喜的。

2、2020年夏季以来,中印双方在拉达克地区实控线附近各增派了约5万名士兵。

这个说法也得到后面多个消息的认证。记得2020年冬季,国内网络上一片“印军在拉达克地区部署了20万大军,根本无法承担后勤,没有能力在冬季进行持续对峙”的声音。这种对不实消息不加辨别就各种喧嚣,对对手对抗意志、能力不了解就各种鄙视的做法,显然是一种误判,是有害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印巴在海拔更高、条件更艰苦的锡亚琴冰川,进行了长期对峙

当然,同时国内也有一批人,认为对峙地区大雪封山,中方也没有能力进行大规模长期对峙。这些人低估了中印双方这些年在边境地区的道路、后勤建设——很多对峙地区已经通了公路、桥梁,低估了我方目前的作战能力,跟低估印方能力是一体两面,都是错误的。

2022年10月,加勒万河大桥都修建好了

3、近70%的印方民众认为,“肯定或者可能”在战争中打败中方;而印军许多军官则认为有信心在战术和作战层面与中方势均力敌,甚至对中方军队不屑一顾。这种乐观和自信,迫使印方在边境上采取强硬的政策,并陷入困境。

这说明,一方面,印方从上到下的迷之自信,让其错估了自身和对手的实力对比,从而在对方的强势反击下遭遇失败;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我方在2020年冲突之前,对印方威慑的缺失。

从装备层面,对于中方来说,一直以来,东部才是重点,西部与印相关战区,大部分是一些落后的装备——坦克一堆59、88,能有个96就算挺好了;战机还是歼7/8,好的也就是歼11这种。

这种装备水平,让拥有大堆T-90S坦克、苏30MKI战机,又迷之自信的印方,当然觉得可以与中方势均力敌,甚至可以战而胜之。再加上2017年某朗事件给印方造成的对我方作战意志的错觉,导致了在2020年,印方多次主动攻击我方官兵,引起了双方多次比较大的冲突和大规模、长时间对峙。

这种情况,你说低估了印方的威胁也好,示好/示弱也好,总之怂恿了印方进攻的意愿。2020年前后,中方极大的加快了相关战区部队的换装速度,一堆堆的各种新式装备,开始装备相关部队。到2020年冬末双方前线对峙时期,还在担心中方前线装备可能不够先进的国内网友,突然发现中方在对峙前线的,竟然是一堆堆的最先进的99A、15式坦克,后面则是歼20、歼16战机以及轰6K机群,这无疑让人大喜过望,也给了印方极大的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印军在冲突中奉行“交换条件”策略。这一策略指的是印军通过入侵,占领对方一块区域,以此来应对对方的进攻,或作为谈判中的筹码。这种策略,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提出;2020年中印冲突时期,在7月份,就有印方将领再度公开提出了这一点。2020年8月底、9月初,印军在前期不利局势下,在双方已经谈判并同意撤军之后,突然多次侵入我方多个区域,占领了一些地方,并将其作为后续与我方谈判的筹码,可谓对这种策略的明确展示。

不知我方前面是否了解并防备了印方这种背信弃义的特点,这个“交换条件”的策略,后面肯定要多加防备的。

5、印方也是担心军事冲突的升级的。在印方负责人员的会议中,参会人员经常表达对军事升级的担忧,广泛的共识是避免重大冲突的发生,和平解决危机。

很多国人总是认为,在于美方对抗的大背景下,在与印方发生大的冲突是不明智的,所以更偏向于忍耐。但是,还需要知道的是,我们不希望冲突扩大,印方同样不希望。如果说我们担心冲突扩大不利于我们集中精力与美方对抗,那么处于军事弱势的印方,就是担忧冲突扩大后“挨揍”了。

可以说,印方的特点就是又想趁火打劫,又害怕冲突升级被“砍了手”。如果中方面对印方的侵犯,选择忍耐,恰恰就是中了印方的计,并且还会鼓励印方进一步的进行更大的冒险。正确的做法是,面对印方的每一次“投机”,都果断的给予能够让其痛,但又不太过度的敲打,让印方的投机失败,而且还“挨打”,这样印方才会基本消停。

6、印方一名参与中印边境危机决策的高级军官,在谈及2020年中印冲突时称,不要像对待巴基斯坦一样对待中方,这有着本质的不同。该军官称,印军在印巴边界一直采取进攻性行动,以占据军事上的主导地位,但针对中方的类似行动,却导致了相反的结果。中方已经拒绝承认印方对至少一千平方公里土地的控制权。

显然,无论是印巴边境,还是中印边境,印方前面都一直在采取进攻性行动——这种行动,不是你友好、退让、妥协就能阻止的,你越妥协,他进攻的就越积极。为什么印方该军官突然说不要像对待巴方那样对待中方,这两者有着本质的不同,就是因为中方实力比印方强,中方的反击,让印方的进攻性行为,吃了亏。这恰恰说明我们的强硬反击的正确,以及良好的结果。这已经让印方开始反思,开始接受现实。

7、最新消息显示,印军已经无法进入拉达克东区实控线附近56个巡逻点里的26个。印军还通过检查站、据点等方式,限制了牧民前往这些地区。这被当地居民视为印方放弃控制这些土地的表现。这进一步证实了前面我们所说的,我方前出控制了一些原本双方可以交叉巡逻的模糊地带,让印方觉得失去了对几百平方公里土地的控制的结果。

8、印方已不再坚持“将拉达克地区恢复到2020年4月份以前情况”的要求,因为这已不现实,中方已经“永久”的改变了现状,已经成为了实质性的“既成事实”。印方目前要做的,就是防止出现进一步的损失。

9、印方被迫将更多部队从印巴边境调往中印边境,以应对中方的威胁。而且,印方开始寻求与巴方关系的缓和,因为印方不希望陷入两面作战的困境。

这说明,中印冲突缓解了巴方的军事压力,倒是一个意外成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0、2020年中印对峙中方的获胜,让南亚国家清楚的知道,印方并非中方对手,从而在与印方的相处中敢于更加强硬,同时与中方更加亲密。

显然,这是力量展示的又一额外成果。展示实力和意志才能获得尊重,自己的利益都不敢维护的话,谁还敢依靠你。

印度人的反应和实际结果,充分反映了我们调整对印政策,以强硬反击打击印方的“机会主义”,“以斗争求和平”的正确性。终究,各国都有点欺软怕硬,印方也不例外。唯独中方,不要因为自我限制,被软欺就可以了。2023年,中印边境酝酿着新的风险,我们要做好准备。

作者:晨曦防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