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社会蓝皮书:2023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蓝皮书指出,2022年,面对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和不断反复的疫情,中国劳动就业仍然保持了总体稳定的态势。想去三、四线城市就业的大学生占比呈上升趋势。

大学生倾向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就业生活的意愿有所下降,而倾向三四线城市的意愿有所上升,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方面是随着高等教育数量和质量的发展,每年大学生毕业人数呈增长状态,另一方面是大城市生活成本的抬升,再加上近些年中小城市发展迅速,有一些三四线城市对于大学生具有不俗的吸引力。大学生就业意愿的改变本身是受到市场规律影响的客观现象,但这依然给很多三四线城市、中小城市提出了新的挑战,本身具有人才缺乏、高素质人才不多的劣势的中小城市应该做出怎样的努力、拿出怎样的诚意和勇气来迎接大学生,这不仅考验着政策制定者的智慧,同样体现着的城市管理的温度。

应该看到,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小城市较之大城市具有硬件条件和软件条件的诸多不同,与经济水平、工作环境、薪资待遇等客观条件的需要相比,大学生对于生活舒适度、生活空间、人际关系等“软环境”的需求越来越偏爱,习惯了大城市相对公平的环境和陌生人社会的人际关系的大学生,回到中小城市,普容易缺乏归属感。

迎接大学生的到来,对于求贤若渴的三、四线城市来说,应该有所准备,拿出诚意。大学生的到来给城市带来了机会,可见层面是就业人口、智力资源等,不可见层面是逻辑的改变,加速城市的年轻化和都市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