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古代权臣为何总要造反?有实力造反的,基本是一人之下的地位,他们享受一辈子的荣华富贵不好吗?为何要赌上九族干这事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第一,贪欲

权臣之所以造反,说白了就是贪欲,古代的皇帝相比现代的各国元首,那可有牛多了。九五之尊,说一不二,站在权利的最高点,整个国是皇帝的家。朝廷制定的规章制度,就是为皇帝服务的,皇帝的老婆儿子女儿地位比别人高好几等。而且还是名正言顺的,整个天下的人,都要跪倒在皇帝面前,这种感觉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致命的引诱。所以古代父子相残,同室操戈很常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是一个县令,肯定不会想当皇帝的事。但是你成为了宰相,离那个权力的巅峰只差一步,谁不想成为九五之尊,虽然职位是一人之下。但你确是跪倒的那个,特别是你有那个实力之后,比如胡惟庸那样的大半个朝廷都是他的人,京中的禁军、地方的军队,他都安插了自己的人都有造反的实力了,谁能忍得住不造反。虽然当个权臣有着想不尽的荣华富贵,但这些富贵都是皇帝给的,指不定什么时候看你不顺眼就给你收回去了。可是当了皇帝,皇位是世袭的,只要你子孙有实力,皇位能够一直传下去。正是这些地位、权力促使权臣铤而走险,赌上九族造反。

第二,地位引起皇帝猜忌

除了贪欲之外,权臣造反也是箭在弦上,因为不造反就是死路一条,其实,很多权臣造反都是被逼无奈的。首先是被皇帝逼的,一旦当上了皇帝就是孤家寡人了,哪怕是自己的儿子都可能逼着你退休,有良心的让你做太上皇,至少保证你一辈子衣食无忧,没良心的直接整死。儿子都这样猜忌,那大臣就更不能相信了,所以一旦有大臣掌控了极大权力,皇帝那肯定担心,担心他振臂一呼造反,如此一来,权臣就危险了,皇帝找到理由肯定就杀他,没有理由,你要编造理由。权臣也不傻,自古兔死狗烹的事,历朝历代都在上演,所以权臣也不信任皇帝,什么免死金牌,什么丹书铁券,皇帝说有用就有用,说没用就没用。

因此权臣和皇帝之间,那种猜忌的临界点一旦越过,皇帝就要痛下杀手了。《战国策》有段话说的好,猜忌天下之乱源也,权臣和皇帝之间,总有一个要先动手的,刘邦曾经对韩信许下诺言,说以后不会对他下杀手,韩信天真的相信了,结果被吕雉杀死了,对于权臣来说不造反就是死。其次就是被下面的人逼的,权臣下面也有很多得力助手,他们跟你是一荣俱荣,如果你不能再进一步,他们也升不了级,所以这些属下,总会撺掇你造反,如果你不答应,一次两次还能镇得住,但是时间长了,他们就会觉得你碍事,挡了他们前进的路,情况好的,就是人心散了,再没有人听你的,没有人听你的,那你权臣的地位就保不住了。情况差,他们找人取代你,拥立其他人领头,这两种情况权臣都没啥好下场。所以上有皇帝,下有一帮老兄弟,即便你不想造反也要被逼着造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一种情况就是历史大势所致

人若是到了一定的地位,命运已经很难自己做主了,有些是被大势裹挟着前进。古代造反的权臣很多都是如此,比如东晋时的王敦、司马睿能在南方建立东晋政权,全靠门阀士族的支持。其中琅琊王氏极为关键,所以东晋建立之后,王导掌握了政权,王敦掌握了军权,朝中遍布王氏子弟,当时有‘‘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王敦的权势越来越大,臣强主弱,王敦不造反才怪。再比如杨坚,赵匡胤这样的权臣,杨坚是北周的大将军、大司马,女儿又是皇后。刚刚担任这些职位时,杨坚是没有造反的心思的。他只想怎么打消皇帝的猜忌,保住自己一家人的性命。

但是当时的周宣帝沉湎酒色,满朝文武都对他有怨言,这就导致杨坚产生了别的想法,等到北周宣帝死了之后,朝廷百官都以杨坚为首,北周静帝又是一个傀儡皇帝,你说这样的情况,杨坚当不当皇帝?历史的走向已经到了这种地步,杨坚心中没有贪欲是不可能的,另外他的属下三番四次劝其造反,北周的藩王也有可能生变,面对这种情况,杨坚只能随着历史的大势,登上那个皇位,否则他就要被碾压的粉身碎骨,权臣有着荣华富贵,却冒着极大风险造反,在我们看来难以理解,但是在封建王朝,主疑臣必诛,臣疑主必反,这已经是一个历史规律了。欢迎留言区讨论,期待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