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的一天,74岁高龄的钟国楚少将来到了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当地的政府得知消息后,以为老将军是来视察工作的,连忙准备迎接。但是钟国楚少将却没有理会他们,而是去了当地有名的的暗亭寺。

寺庙中的小和尚看到一位老人走进来,连忙说道:“您是来上香的吧”

钟国楚少将摇了摇头,缓慢地说道:“我是来找人的,你们的主持在嘛?”

小和尚听到来人是找主持的,回答道:“在的,在的,您稍等,我去叫一下主持”

没一会儿,在寺庙群僧的搀扶下,一位老僧人走了出来。两人相互对视,钟楚国少将努力挺直腰板,向老僧人敬了个标准的军礼。

老僧人开口道:“是小钟啊,我们好久不见了”

钟国楚少将满含泪水地说道:“是啊,好久不见了,老首长,今天我来看你了。”

这位老僧人究竟是谁,为什么钟国楚少将要称他为“老首长”呢?他们之间又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少年从军,红军干部

这位老僧人名叫杨道明,他和钟国楚将军的故事还要从五十多年前说起。

杨道明出生于江西兴国县,由于杨道明的父亲和两位兄长都是积极的革命分子,所以在他们的思想引导下,杨道明从小就充满了对革命的热情。

1929年1月,毛主席带领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并于当年四月成立赣南苏区。而当时的兴国县就是中国最早苏区革命根据地之一,红色的革命思想在当地得到了广泛宣传。

据统计,整个苏区时期,兴国县总人口共计23万,但是有近一半的人都参与过与反动派的战斗。在大环境影响下,杨道明也投入到了革命工作当中。

1930年杨道明在兴国县参加共产主义青年团,后担任团支部书记一职。两年后,杨道明凭借过硬的宣传能力和坚定的革命信念被党组织接纳,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

随着苏区的不断壮大,国民党反对派也对红色革命根据地展开了疯狂的镇压活动,并展开了数次围剿中国共产党和苏区政府的战争行为。

在革命斗争中,杨道明的家人也遭受到了地主的迫害,父母和大哥都惨死在革命斗争当中,二哥被逼出家,两位嫂嫂和杨道明的妻子都被地主武装拐卖。杨道明彻底变得家破人亡,但这一切都没有影响到他,从此杨道明咬紧牙关,坚定不移地跟着党的斗争下去。

经过多年的革命斗争,杨道明一步步晋升到了更高的职务上,1934年5月,杨道明奉命调往中央内务部担任副部长,在这期间由于内务部部长不在的原因,杨道明负责主持内务部工作,并多次参与毛泽东、刘少奇、朱德等中央领导召开的会议。由于杨道明做事认真负责,工作态度积极端正的原因,给毛主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对国民党的第五次反围剿行动失败,为不被国民党反对派的歼灭,中央领导决定派出红军主力进行长征,前往西北地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另外派出部分素质过硬和斗争经验丰富的同志,继续在闽赣省苏区开展反围剿工作,与敌人展开斗争。

在会议上,毛主席提议派杨道明同志担当闽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一职,其他领导人也都表示赞同。这个时候,杨道明才二十五岁,在得知这一消息后,杨道明主动找到了党中央,表示推脱,并说自己太过年轻,没有担当过如此重任,害怕辜负大家的期望。

为了此事,毛主席还特地找到杨道明,为他做思想工作。毛主席说道:“你是不想承担责任,还是害怕做不好”

杨道明低着头说道:“我还太年轻,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我怕辜负党和领导们的期望”

毛主席笑了笑说道:“不要怕,大胆的去干,坚定不移的去做你认为对的事情,要在斗争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言尽于此,杨道明也感觉到自身的重要性,表示会服从组织的决定,坚决不辜负领导们的期望。为了帮助杨道明开展斗争工作,党中央还特地派遣有着丰富作战经验的徐汉江、宋清泉、彭祜三人担任闽赣军区领导人。

部队内讧,九死一生

在到达闽赣省后,杨道明首先要面对的就是国民党军队对闽赣苏区的围剿,此时的中央红军已经展开了突围行动,打算突破国民党军队的包围圈,北上长征。而闽赣行省只剩下十七、十八两个独立团,几百人的武装。

就在这一时期,杨道明结识了钟国楚少将,那个时候钟国楚还只是闽赣省独立十八团政委,二十五岁的闽赣省政府主席碰上了二十二岁的团政委,两人虽然是上下级关系,但是因为年龄相差不大,所以两人很快就成为了朋友。

1934年11月,国民党军队开始大举进犯闽赣省苏区,杨道明和闽赣省省委经过商议决定,和敌人展开游击作战,保存实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就在省委下达命令后,闽赣军区的司令员宋清泉却违反了毛主席提出的“枪指挥党”的致命错误,宋清泉认为中央红军正在突围的关键时机,闽赣红军应该积极和进犯的国民党军队展开战斗,吸引敌人的火力,策应中央红军的突围行动。

可是宋清泉完全不知道,此时的中央红军早已经突出重围,并展开了红军长征。一头扎向敌人包围圈的宋清泉,自然而然地吃了败仗。在随后几个月的斗争中,宋清泉等人开始避战,以保全实力为名,拒绝跟国民党军队作战。

1935年3月,闽赣省接到了来自中央的最后一封电报,电报上说:“要求闽赣省以后独立地坚持战斗,一年不行就五年,五年不行就十年,一定要坚持下去,如果出现万一可以向临近闽北根据地靠拢。”

为了继续展开战斗,闽赣省省委决定化整为零,将一部分部队分散为多个小股游击队,分散作战,避免更大的伤亡。另一部分部队继续由闽赣省委指挥,吸引国民党的主力部队的目光,帮助游击部队发展。

可是让杨道明和闽赣省省委没想到的是,在部队分散之后,剩余部队的兵权都被宋清泉、徐汉江、彭祜三人把控了,杨道明和闽赣省省委领导班子完全无法指挥军队,甚至面对越来越恶劣的斗争环境,三人竭力排挤杨道明和领导班子,篡夺闽赣省苏维埃政权的权利,把部队往敌人势力较强的闽中、闽南地区带领。

在感觉到事态的严重性后,杨道明主动找上宋清泉,质问宋清泉是何居心,宋清泉表示这都是为了实行游击作战。由于不懂的军事指挥,杨道明一时间也分不清真假,被轻而易举地糊弄过去。

1935年,部队几经周转,终于脱离了国民党军队的追击,撤退德化紫山附近,在长期的作战失败和险恶的斗争形势影响下,出身军阀部队的徐汉江开始鼓动彭祜、宋清泉二人投降,恰巧此时宋清泉和彭祜已经被国民党军队吓破了胆,所以选择了欣然接受,并派出代表前往附近的地方保安团商量投降事宜。

这件事很快就被杨道明发现,为此杨道明立刻召开了高层会议,试图通过言语方式坚定三人的斗争信念,并对他们的错误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教育。宋清泉、彭祜、徐汉江三人也在会议上表示,认识到了自身的错误,一定会痛改前非,坚定斗争信念。

杨道明等人也没有对三人立刻放下心来,一方面积极地将队伍进行转移,另一方面将有坚定斗争信念的同志集结了起来。

就在杨道明等人刚结束了会议后,负责警戒的红军战士就发现,紫山附近的地方保安团已经把红军的队伍包围了。杨道明只能先将部队往紫山上转移,另一方面准备伺机突围。

可是谁也没有想到,白天还说要痛改前非的三人,夜晚就下山投奔了地方保安团,并且这三人还带走了大部分的闽赣军区的部队。紫山上只剩下省委领导班子和少部分的红军战士,第二日清晨,地方保安团就包围了省委领导班子和剩余的红军战士。

一场大战一触即发,省委领导们带领红军战士发起了拼死反击,但是依旧抵不过人数众多的地方保安团,当场就有数十人壮烈牺牲,还有一部分人被抓捕。唯独杨道明和钟循山等三四名战士分散突围出来。

突围之后,杨道明也试图寻找逃出来的同志,经过苦苦寻找,杨道明只找到了已经身受重伤的省委书记钟循山,两人互相搀扶着离开了紫山地区。

由于当时两人正遭受追捕,为了自身的安全着想,两人只能隐姓埋名,四处漂泊。杨道明改名为谢长生,钟循山改名为黄佳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遁入空门,身份证明

接下来的时间里,两人一直漂泊到了暗亭寺,当时,杨道明和钟循山都找不到红军部队,而且还面临被抓捕的危险,于是杨道明想起了自己被迫出家的二哥,决定带着钟循山到寺庙中求生。

两人到寺庙中苦求暗亭寺主持品香法师,法师心一软就答应两人的请求,不过对于他们的过去寺庙的众人都很好奇。这两个人沉默寡言,不跟任何人接触,曾有僧人劝法师不要收留他们,不过法师表示既然进入佛门。就是佛家弟子,其他的无须多言。

年复一年,杨道明和钟循山二人在寺庙里一面吃斋念佛,一面试图联系红军部队,不过因为到处兵荒马乱,所以一直没有成功。

党中央在长征结束后,才从报纸上得知闽赣苏维埃政权被歼灭的消息,为此中共中央还派出地下工作人员多方寻找突围出来的人,但是都苦寻无果,只能判定杨道明和钟循山和其他人一样牺牲了,中共中央还举办了追悼仪式。

品香法师去世后,杨道明在寺内僧人的拥护下,成了为新一任的主持,从那以后再也没有人会主动质疑杨道明和钟循山的身份了。

建国之后,杨道明也曾想跟政府机关表明自己的身份,但又想到自己领导无能,辜负了党和中央的信任,造成闽赣省政府机关被敌人一网打尽,而且多年以来,自己对于党和国家毫无贡献,现在却站出来表明身份,有点像是要封赏一样,也就放弃了向组织汇报身份的决定。

虽然选择继续当和尚,但是杨道明从没忘记自己共产党人的身份,每年都将寺庙内多余的 1000斤粮食上交给国家,并且帮助当地的乡政府抄写宣传标语,还把寺庙省吃俭用的钱,拿出来做公益事业。

1966年,碰上特殊时期,各地政府对身份不明的人员展开了调查。刚好,这位定居在此数十年的寺庙主持也是一位身份不明人员,于是迫于无奈,杨道明只能向自己的二哥写了一封信,希望他能够证明自己的身份。

很快杨道明的身份得到证实,随之而来的就是昔日部下钟国楚也得知了老首长还活着的消息,可是正值国家动乱,钟国楚将军还要忙于工作,也没有时间前往看望。

直到1985年,74岁高龄的钟国楚将军慢慢放下了工作,他人生中还有一个心愿就是再见老首长杨道明一面,他感觉自己的身体已经在衰老了,再不去见老首长,恐怕此生都没有机会了,于是钟国楚将军踏上了千里寻找老首长的道路。

最终在暗亭寺内,两位曾经的老战友再次相遇,一起回忆这往昔的岁月。

杨道明虽然没有完整地走完共产党的革命道路,但是这位老党员依旧没有忘记自己共产党的身份,他没有向国民党反动派低头,即使出家当和尚,这位革命党也依旧坚持自己内心的革命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