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美国固守零和思维,将中国视为其“假想敌”,并通过军事威慑、经济遏制、科技封锁等手段,不择手段地对华开展不正当竞争。进入2023年以来,美方在炒作台海局势的同时,也并未停止对中国的芯片封锁。

据环球时报1月30日发布消息,美、日、荷兰三国日前进行谈判,对限制向中国出口部分先进芯片制造设备一事达成协议,尽管三国未公布具体内容,但日本已经透露,将在“国际协商的基础上严格实施出口管制”,结合美方此前出台的“芯片法案”,其矛头无疑对准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早在去年10月,美国商务部便要求本土企业,禁止对华出口先进芯片、技术和设备,为了扩大影响,美国还施压日本和荷兰等芯片生产大国加入其中,同美国采取一样的出口管制措施,但荷兰以本国经济利益为由,先后三次表示拒绝,就在1月15日,荷兰外贸与发展合作大臣还表示,荷兰不会草率地接受美国的要求。

令人没想到的是,距离上次表态还未过半个月,荷兰便加入了美日的协议,很大可能是没有顶住压力,在无奈中选择了妥协。据彭博社披露,根据该协议,美国的出口管制将扩大到日本和荷兰的企业,阿斯麦、尼康、东京电子等公司都在其中。

美国以本国的法案限制别国的对华出口,这是典型的“长臂管辖”。

回望上世纪以来,美西方国家在军事、科技、航空航天、基础设施建设等众多领域对华实行过封锁,但中国凭借着自己的智慧,自力更生研发攻关,反而实现了许多的技术突破,无论是“两弹一星”、盾构机还是战斗机、空间站,在外部的封锁下,中国的科技树不断点亮。

阿斯麦首席执行官温宁克对此断言,美国对华的半导体出口管制,只会促使中国研发出自己的技术。与温宁克的表述相印证的是,中国正在迅速扩大在半导体领域的投资,目前部分中企已经取得了部分成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构造小圈子遏制中国,不仅加剧了国际社会的分裂和对抗,还影响了全球半导体市场的稳定,造成了一定的混乱局面,对此中国外交部已亮明态度,发言人汪文斌表示,美方一再滥用出口管制,不仅损害了中国企业合法权益,也将损害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对美、日、荷等国的行径,中国商务部率先行动。1月28日,中国商务部会同科技部等部门,对《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公开征求意见,拟将稀土、集成电路、光伏硅片、电子器件等原材料或技术列入禁止出口范畴,而硅片制备技术、电子器件制造技术、半导体器件制造技术和传感器制造技术,是芯片半导体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此之外,稀土同军工、航空、电子产品息息相关,中国是稀土产品制造和储备大国,如果禁止稀土出口,将对美西方国家造成切肤之痛。

在对外交往上,中方奉行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原则,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任人拿捏,一旦损害到中方的根本利益和核心利益,中方将根据对等原则,果断地进行有力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