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坏消息”!2023年养老金“缩水”:每10年工龄普降200元?三种人笑傻,三类人哭惨!
进入2023年以后,首先迎来的就是网络上关于社保的“坏消息”:同往年相同,今年养老金照样连涨,但是上涨的幅度可能还会缩小,大概率涨幅将落在3.5%-4.5%之间,甚至跑不赢我国食品价格的上涨幅度(2022年国内食品价格上涨4.8%)。

众所周知,养老金是咱们老年人退休后的长期生活保障,但是想要享受这个“红利”,前提条件是起码得在退休前交够十五年的社保。而老百姓缴纳社保也有很多形式,以企退养老金为例,普通人想要获取这个途径的养老金,除了以灵活就业的方式个人全额承担社保费用,最好的法子就是参与企业就职,少缴费用。
显然,企业代缴的方式,对咱老百姓缴纳社保更划算。但是从目前的严峻的就业形势来看,很多人对交社保的积极性有所挫伤。据统计2022年累计有3000多万人断缴保险。而造成大家放弃买社保的最大原因,就是因为“口罩事件”的反反复复对实体经济的冲击,导致企业破产数量大幅上升,失业人口不断增加,从而引发了“断缴潮”。
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人断缴,主要也是对社保没信心。比如,哪怕真如当下大家所预判的2023年养老金上调仅3.5%,但是就目前的上调机制,最后形成的结果永远都是:退休收入高的人涨得更多,退休收入低的人涨得更少。贫富差距不仅仅存在于年轻个体中,退休后更是如此。
所以,有些低收入的退休工人便提出建议,2023年养老金能否按工龄多涨?比如,每10年工龄多涨200元,向偏远退休老工人倾斜?理由如下:

其一,大多数退休老工人的工龄普遍高于30年,甚至有的达到了40年。而如今的养老金缴费年限上调,对后来参与社保的高薪人群有利,但是对于工龄长达30年以上甚至达到了40年的老工人没利。他们希望在养老金上调机制中,尊重老工人的历史贡献,希望1992年之前的工龄,按照工龄因素多涨一些养老金。
其二,退休老工人在年轻时奉献了青春,但年龄大了,却又赶上了国企下岗分流、买断安置,导致他们的社保基数很低,退休之后养老金更低,应该对他们体现“弱有所扶”。
其三,如今养老金水平高的人群大多数集中在大城市里的企事业单位,他们在职时工资高,社保基数高。退休前,他们已经享受了大城市各项红利,比如地产升值红利、医疗教育等红利。而边远地区退休工人,年轻时没享受时代红利,老了不少更应该给他们让利吗?

不过,关于退休老人的建议,一些所谓的社保专家们也提出了反对意见:
第一,养老金按工龄普调,不符合现下的“长缴多得、多缴多得”激励机制。如果都按工龄调整,缴纳的人就更少,届时社保基金压力就更大,对大家都不利。再说了,养老金交得多领得多,也是天经地义的事。
第二,如今的养老金上调机制已经是向低收入群体倾斜。比如,定额上涨80元,养老金5000元的人只上涨1.6%,但是养老金1000元的退休老人却可以上涨了8%。
第三,如果按工龄每人调整400元,以现下的1.3亿企退规模,每年支出就多了6000多亿,咱们养老金当年结余也不过3000多亿,根本就兜不住。

由此可见,上述两类群体讲的都有一定道理,但是根源问题终归是养老基金压力太大,池子水不足。所以,最好的建议还是多给池子灌水,如此才能实现向低收入群体、偏远老退休工人倾斜。
【若养老金按工龄上涨,有三类人笑了,但另三种人欲哭无泪。】
以下三类人可要笑开了花:
第一二类,各级领导及国企高管。薪酬高,在职一天,多领百万年薪,退休养老金也越来越高;第三类,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端的是铁饭碗,工龄都比较长,收入也更高。
另有三类人欲哭无泪:
一类为提前内退的退休工人。内退之后不能享受养老金上涨的待遇。二三类为下岗安置性的退休工人,及买断工龄性的退休工人。他们工资低,社保低,领取养老金更低,涨得更慢。
您觉得呢?
end
既然看到这,就顺便点个赞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