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境外航班开放之后,不少人优先选择邻近的韩国旅行、购物、做医美,但是由于近日中国人落地韩国遭遇“歧视对待”,在网上引起不小讨论。

在国内医美市场还没有发展起来之时,“赴韩整容”是国内热度相当高的一个潮流趋势,但是,也有不少黑医美、维权事件的发生。而如今,再加上入境困难等多种问题,恐怕韩国医美市场将失去不少中国求美者。

而我国医美行情发展迅速,不管在医疗器械或者技术已经超越韩国,不少求美者对“赴韩整形”热度已经大幅度降低,人均享受“国产整容”。

入境韩国遭阻,do脸人士或将减少

韩国作为中国的友好医美邻国,最近在开放之后的一则举动,却不那么友好。1月2日,韩国政府暂停发放自中国赴韩短期签证,并且暂停了从中国起飞的航班增班计划,来自中国内地的航班只能从仁川机场入境。此后,韩国针对中国旅客的入境限制不断加码。

入境韩国后在机场遭遇歧视性对待,例如下飞机后竟会收到一个黄色牌子,被要求挂在脖子上,然后被带去单独的区域做核酸。而这种赤裸裸的歧视性待遇仅针对中国人。还有网友发帖称,中国人入境韩国,需要自费检测一次核酸,费用8万韩元,相当于人民币434元左右。中国人被安排进入的隔离设施,没有床、没有桌子、没有凳子。被隔离的中国人,只能坐在地板上、睡在地板上。而每天的住宿费用是15万韩元,还有一天的餐费1.5万韩元,大约一天需要支付人民币900元。隔离7天,大约需要6300元人民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显然,韩国政府收紧对自华入境旅客的防疫措施对中国人民造成不少困扰,不管是前去购物或者有医美打算的爱美人士来说,心里多少都要打退堂鼓了。目前,韩国方与我国正处于停滞和观望状态,相关政策正在持续给业界泼冷水。若目前状况影响两国间的感情,将不利于重启和恢复旅游业,尤其是,我国存在不少喜欢去韩国do脸的爱美人士,这将也会影响到韩国的医美界,旅游整容前景恐怕不会乐观。

赴韩整形潮流热,但事故频发

赴韩整形一直是国内医美的一个趋势,因为,韩国是世界上整容人口比例最高的国家,每1000名韩国人中就有13.5人接受过整容手术。而且,发展也比中国略早,技术也相对成熟,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市场环境,导致越来越多外国人到韩国整形,在潮水般涌来的需求面前,各大医院选择把利润放在首位,铤而走险,许多不合格的医院、中介和医生也浮出水面。有统计数据显示,赴韩整容的外国客近七成为中国人,然后这股整形美容的“韩流”中也有不堪的一面。

不少求美者去韩国本是抱着变美的心,但是回国之后却出现各种手术遗留问题、修复等等,严重的还需要进行跨国维权,不仅钱花了没有变美,后半生还要和官司缠身,得不偿失。这其中,语言不通是赴韩整形医疗事故频发的一个原因。一些翻译资质不过关,导致很多患者不能与医生实现良性互动,对于手术风险需要签署的文件,中国患者根本就看不懂,有些甚至出现了没有主刀医生签字的手术协议。

在赴韩整形的整个产业链中,中介机构是一个关键环节,但多数中介处在法律的灰色地带,存在大量黑中介,对这些中介的监管,当时处于法律的真空状态。患者在韩国花费了十倍于韩国人的整形费用,但对其使用的技术却是在中国已经淘汰的,中国的医疗整形美容行业迅猛发展,无论是软件和硬件设施,还是医生技术水平,目前都不落后于其他国家。

另外,还有曾经轰动一时的“李鬼替换术”,也就是业内默认的致命“幽灵手术”。顾名思义,“幽灵手术”是指在整容前承诺由专业医生主刀,但当被麻醉后医院方擅自换成别的新手医生开刀,躺在手术台上的消费者全然不知。而这个医生可能是连执照都没有的新手,还有可能是小医院的一名护士。

发生在距离我们最近的一个赴韩整容医疗事故是在2020年,某知名服装品牌创始人的孙女在中介的帮助下,赴韩国进行抽脂和隆胸手术,不幸身亡,终年34岁。原因是她因药物感染导致缺氧,脸色苍白,嘴唇发紫。医生立刻把她送去医院,但1个小时后,还是抢救无效身亡。在韩国MBC电视台援引警方报告称,这是一次严重医疗过失,过量注射镇静剂使其体内的丙泊酚超标而引发的并发症。

韩国医美行业受政府扶持,并且产品审批迅速

虽然国内赴韩整容事故时有,但是并不影响当地医美行情。韩国GDP的4%来自整形美容业,因此,当地政府对此非常重视,在2000年韩国实行医改的时候,医疗服务就已经实现了对韩国国民的广泛覆盖,在医保的覆盖下,韩国民众的诊疗费用迅速降低,几乎花不到半杯咖啡的价格便可以轻松到医院、诊所进行日常的健康管理,因此韩国民众已经养成了普遍且良好的健康消费习惯。另一方面,韩国社会对医美的整体接受度非常高,尤其在韩国20多岁的女性当中大概有30%的人都尝试过医美项目,所以渗透率比国内要高出很多,对医美的接受程度也广泛。

因此,韩国医美产业的发展并不是市场自发的行为,而是政府在各个方面给予的政策支持和基础设施建设,没有韩国政府的推动,韩国医美产业的发展不可能发展如此迅速和成熟。

其次,韩国政府对医疗设备、药品的政策十分宽松,基本上获得美国FDA认证的项目拿到KFDA不到3个月就可以获得审批认证,这就保证了在韩国医美市场的医疗设备、医美技术与欧美最新的技术和项目具有同步性,相应的设备、治疗方法也都世界领先。

韩国的整形行业领先我国,不过从产品审批时长看,我国大陆械 III 类申请时间约为3-4年,而韩国III类审批时长在材料齐全下,半年即可获批。并且,韩国的医美政策比较宽松,主要系其临床数据审核快,且预计大部分产品无需进行临床。

相比之下,我国对医疗器械的审批较为审慎,无论从 III 类医疗器械占比还是从审批流程看,我国大陆相对“严进”,由此形成了医美上游制造商的高进入壁垒,在上游端优先获证的企业享受先发优势,能在市场竞争中率先建立品牌影响力,有助于整个市场良性发展。

中国医美机构是韩国5倍,成为全球整形第二大国

据韩国数据信息服务中心统计,截至2021年2月韩国共有合规整形美容机构1068家,整形外科医生数量近2200个。但是,资本逐利叠加执法力度有限,韩国非法机构数量数倍于合规机构;“韩国有超过 6000 家整形美容的机构/诊所,只有1000 家左右是有认证的整形专家,其他5000家都是由没有经过认证的医生执刀的。而我们国内在2021年全国医美机构已达3万多家,是韩国总数的5倍之多。

在韩国的上游端,优势主要在于注射针剂较为发达,水光针尤为突出,并且很多都已经引进国内占领一部分市场,下表为《泛美研究》梳理的7家韩国医美上市公司以及在国内布局的产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泛美研究》整理及制图

韩国第一支专业面部水光产品正是BNC生产的酷捷水光,BNC KOREA创立于2007年,是以自主研发为核心的全球领先性医药企业,韩国第一家研发出玻尿酸填充剂企业,拥有亚洲A级生物制药实验室,被评为韩国大邱市百大明星企业。目前韩国BNC旗下的丽铂纳、瑷偲特、酷捷三大产品都在中国上市,全部已经获得中国批文备案。

另外,这些企业当中,韩国大熊制药的抑制SGLT-2机制的糖尿病新药 -- 依那格列净片和二甲双胍的并用疗法已从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获得3期临床试验批件。另外,旗下CG Bio Co., Ltd. 细基生物株式会社申报的“注射用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婕尔)在去年10月成功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

尽管韩国的医美市场领先国内,但是近几年,国内医美市场逐渐发展起来,在技术、硬件水平、标准化操作甚至监管方面,中国均超过韩国。美国、中国和巴西三国共占据全球医美市场接近一半的市场份额。在2018年,中国已成为第二大医疗美容市场。可以看出,目前赴韩整容的热度一度下降,不少国人都在国内进行整形项目,人们的审美也随着时代的变化,逐渐注重轻医美,而轻医美的关键在于就近护理,从而赴韩整形的维权案件也在逐渐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