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欧盟实力最强的两个国家,法国和德国在各领域开展合作的同时,也在暗暗较劲,争夺在欧盟中的话语权,去年11月,德国总理朔尔茨访华并达成多项共识,马克龙随即释放出也要访华的信号,但一直未能如愿,据外媒援引消息人士的报道,称马克龙计划在本年4月底前访问中国,将同中方讨论能源、贸易等相关话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当下的形势来看,中国是包含法德在内的欧洲经济复苏的重大机遇,俄乌冲突爆发后,欧洲陷入了能源、粮食和供应链等危机中,德国的汽车、化工和法国的新能源等行业生产成本增高,但在居高不下的通胀率下,销量却一路下滑,大量欧洲企业纷纷加大外部投资,在中国设置生产线,2022年前8个月,德国的对华投资增长了58.9%。

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空间广,在疫情和地缘的双重压力下,中国已经成为欧洲资本的避风港和欧洲经济复苏的新希望,马克龙迫不及待地访问中国,最大可能是在经济领域深化对华合作,在能源领域为法国寻找新出路,在欧洲的政治博弈中得到中方的大力支持。

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法国都没有必要得罪中国,在朔尔茨访华前,德国政府批准中企收购汉堡港部分股份,批准中企收购德国半导体公司的芯片工厂,释放了足够的善意,但法国却背道而驰。

1月29日,法国外贸部长贝希特率先访问日本,并接受日媒采访,贝希特声称,为了“降低风险”,有必要减少对中国的“依赖”,还称欧盟把中国视为经济竞争对手和制度对立者的立场“没有改变”,担心中国“违反世贸组织规则”。贝希特还要求法企将营运中心迁出中国,分散到东南亚和其他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马克龙访华之前,贝希特对中方的抹黑污蔑,施压法企离开中国,不仅为中法关系注入了负能量,还是一种典型的“双标”行为。在去年,美国出台所谓的削减通胀法案,大肆补贴本土企业,将包含欧企在内的外国企业排除在外,这才是破坏世贸规则的行径,欧洲多国对此提出严正抗议,马克龙还亲赴华盛顿协商,结果无功而返,贝希特对此视而不见,反而抹黑中国,饱含了许多政治考量。

在扬言减少对华“依赖”的同时,贝希特还对日本大献殷勤,称法国将推出540亿欧元的“法国2030”计划,支持碳减排和生物科技等领域转型,日本公司可以从中受益。

在碳减排问题上,中国是唯一宣布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国家,并在全国多地出台方案,建立试点,取得了明显成效,是世界各国尤其是美西方国家的表率,连美国也多次寻求同中方开展气候对话,直言在气候问题上离不开中国,法国为了政治目的就避开中国,是极为可笑的行为。

贝希特能否代表马克龙政府的态度还不得而知,但可以预见的是,如果法国在经贸、气候等问题上寻求离开中国,法国的经济问题将持续恶化,欧盟的自主化发展将遥遥无期,马克龙就算访华,也难以达成突破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