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有网友爆料近日2023年南京城乡建设计划正式出炉!一大波项目在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年,南京究竟城乡建设重点在哪?一起来看!

2023年是加快推进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承上启下之年。根据我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十四五”城乡建设规划和实际发展需要,现制定2023年南京城乡建设计划。

主要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主动融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紧扣南京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和交通强国示范市定位,加快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不断提升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强化长三角城市群战略支点功能。

1.铁路建设。基本完成南沿江铁路南京段建设,续建宁淮城际、北沿江高铁、宁芜铁路扩能改造等工程,力争开工建设南京北站、上元门过江通道,持续完善以南京为中心的“米”字型高铁网络。

2.轨道交通建设。聚焦重点,加快实施宁扬、宁滁、宁马3条市域(郊)铁路建设,着力构建“轨道上的都市圈”稳步推进3号线三期、4号线二期等8条地铁线路施工加密市域轨道交通线网提升群众出行便利度。

(宁扬、宁滁、宁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号线三期、4号线二期、5号线、6号线、7号线、9号线一期)

(10号线二期、11号线一期)

3、公路建设。续建宁滁高速、356 省道浦口段、338 省道雨花台区段改扩建、126 省道改扩建、机场高速秣陵互通等工程,启动实施宁盐高速、绕越高速窦村互通等建设项目,不断完善市域高快速公路网络。

4.过江通道建设。续建仙新路、建宁西路、龙潭等3条过江通道,进一步加强江南、江北双主城交通连接。

(仙新路过江通道、建宁西路过江公道、龙潭过江通道)

5.农村公路建设。完成 120 公里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建成175 公里乡村对外道路,完成82 公里农路安全防护工程,助力乡村振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生态环境建设。

深入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围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三年示范任务,重点聚焦雨污分流、污水收集处理、园林绿化等环境基础设施体系建设进一步巩固南京城市生态环境品质,擦亮城市“山水城林”生态底色。

1.雨污分流系统建设。聚焦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完成内秦淮河东段等9个片区雨污分流清疏修缮项目扫尾,全力推进外秦淮河糖坊廊片区等5个新建雨污分流工程,确保按期保质完成整改任务。

2.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建设。完成龙袍新城污水处理厂、江心洲污水二通道(穿夹江段)等建设工程,续建高淳国邦污水处理厂三期项目,持续开展铁北、城北、城东、江心洲等污水系统。管网排查整治,加快推进紫金山区域污水系统提升,进一步提高市域污水收集处理能力。

3.绿地绿道体系建设。持续构建“滨江岸线-明外郭-秦淮新河”环城绿廊,实施明外郭-秦淮新河百里风光带秦淮段二期、上元门观江平台等工程建设。围绕内秦淮河、运粮河、幸福河等河湖水系打造滨水绿道,对玄武湖、中山陵、幕燕滨江、清凉山、国防园等一批市属公园景区进行改造提升,对鼓楼广场、南京站、南京南站等重要节点和片区开展设施维修和绿化整治。打造一批街旁绿地、口袋公园、慢行绿道,构建“点、带、廊、片”有机结合的绿色空间。

4.河道水环境整治。实施玄武湖、内外秦淮河、珍珠河等15个水环境治理项目,巩固河湖水质,打造幸福河湖。

5.环卫设施建设。基本建成江南生物能源再利用中心一期、轿子山有机废弃物处理场封场工程,加快秦淮区循环经济产业园、栖霞区垃圾分类贮存分拣中心、雨花台区西善桥中转站迁建等项目,进一步完善市、区两级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

(三)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

坚持将群众安居乐业和城市平稳运行放在首位,进一步完善市政路网体系,强化自来水、燃气、公交等公共服务承载保供水平,增强城市基础设施安全运行能力。

1.市政道路维修改造。对市级管养的9条隧道、8座高架桥梁和5条道路开展病害治理,完成 53 座桥梁安全防护设施改造。同步实施 18 条区级道路设施大修,保障设施安全运行,提高出行舒适度。

2.强化保供设施建设。新改建供水管网 75 公里,新建燃气管道 100 公里,改造主城老旧燃气管道 28公里,完成老旧小区燃气管道更新改造221公里,完成4万户液化气用户“安心管”升级,守牢民生安全底线。

3.市政道路建设。加快建宁西路过江通道江南连接线、惠民大道综合改造、机场二通道等快速路项目建设,打通文枢西路西延、绿都大道等跨区断头路,着力推动凤集大道、新亭大街、代山中路北延等主次干路建设,持续开展小微堵点综合改造,提升城市路网可达性和畅达性。有序推进一批新城新区、保障房片区、收储地块周边市政道路工程,为片区建设拉开框架。

其中主次干道和跨区断头路新建项目:(续建项目未截图,页面64-79)

4.公厕新改建。持续推动“公厕革命”,新改建城镇公厕23座,农村公厕10 座,对一批公厕进行大修,提升城市文明形象。

5、公共交通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江北新区中心区地下空间建设,实施月苑、安德门等人防工程和一批社会公共停车场项目。完成主城第三批公交站点服务设施升级改造,提升静态交通服务水平。

(四)城市更新。

坚持把城市更新作为推动城市建设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把握国家首批城市更新试点城市机遇,积极创新更新模式、探索更新路径:着力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活力。

1.成片推动城市更新。以秦淮区为示范引领,加大片区更新改造力度,系统梳理、分级分类、创新模式,成片推进荷花塘、石榴新村、小松涛巷、浦口火车站等更新改造项目,推动中心城区产业升级、环境改善。

2.干道和街巷环境整治。以道路为载体,推动整治成效向片区内部延伸,实施石头城、姜家园路、蓝旗街、卫巷等干道街巷环境整治,开展朝天宫、南湖、河西大街等片区综合整治,进一步提升环境水平和城市形象。

3.历史文化保护。实施南京城墙东水关至武定门段、解放门至玄武门段修缮工程,对甘熙宅第、朝天宫、江宁织造博物馆等文保建筑开展保护修缮,不断厚植城市文化底蕴。

4、小型城市客厅建设。完成 20 处“梧桐语”小型城市客厅设置,服务构建 15 分钟市民文化生活圈。

(五)安居保障建设。

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加快完善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不断满足市民合理住房和条件改善需求,确保群众安居、宜居,增强城市人口集聚承载能力。

1.老旧小区改造。结合城市更新试点示范项目建设,完成玄武区高楼门7-15号、秦淮区仙鹤里等 72个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提升小区环境品质。

2.保障房建设。统筹存量去化和新增需求,全市基本建成保障房380万平方米,重点加快绿洲、百水、孟北等市级保障房项目推进,以创新举措进一步打开安居保障工作新局面。

3、保障性租赁住房筹集。采取市场化与政府主导相结合的方式,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2万套(间),重点满足新市民、年轻人住房需求。

4.危旧房改造。统筹采取“留、改、拆”等多种治理方式,完成新增37 栋在册危旧房屋改造任务。

5.农村住房条件改善。完成 1218 户农村住房条件改善任务,对各区农村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情况进行质检核查。

(六)城乡建设管理。

重点推进国家和省、市试点示范项目建设,贯彻落实城市精细化建设管理要求,进一步提升建设行业管理信息化手段,不断提高城市建设管理能效。

1.国家和省、市试点示范工作。持续推进省级美丽宜居小城镇建设、绿色建筑、无障碍设施、智能建造、建筑产业现代化等试点示范项目,扎实开展“城市体检”、城建基础设施普查有关工作,积极筹备住建部“无障碍城市”试点示范城市申报。

2.城建管理信息化建设。完善南京市智慧城建信息系统建设,统筹推进南京市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重点开展燃气、内涝、地下管线等8大应用场景建设,不断提升城建管理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3.建设行业管理。开展工程建设审批制度改革成效评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鼓励扶持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支持本地建筑业企业增产创收、做大做强。扎实做好城市精细化建设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