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先问个问题:

你能在30秒之内说出一部不是美国出品的经典科幻电影吗

我能,好多科幻爱好者都能,但是我们这些科幻迷是打死都不愿意说《流浪地球》一句不好的。这至少说明两个问题:

1、《流浪地球1、2》至少在科幻迷的心目中已经奠定了经典科幻大作的基础,哪怕后续的烂尾了、不拍了、拍成超级大烂片,也无法撼动1、2的地位;

2、所谓“世界领先”实际上就是领先美国。

2000年左右的时候,具体哪一年记不清楚了,我国的《科幻世界》杂志社邀请了一个美国科普作家到中国成都来玩儿,该作家撸了滚滚并表示滚滚其实浑身都是硬邦邦的肌肉、在酒店不会用水龙头、被火锅呛到了之后,正式开始了交流。

科幻世界:我们订阅量是30万本/月

作家:30万?(300K?)你确定?

科幻世界:对哒!

作家:你是不是搞错了?(用科学计数法手个条子跟科幻世界杂志社确认。3X10^5本/月)

科幻世界:没问题丫,就是这么多丫,有什么不对吗?

作家:整个美国所有科幻魔幻杂质的月销量还没有这么多……

确实,科幻、魔幻算是某种极端小众的爱好,坚持长期订阅的始终是少数,从杂志发行量来看,《读者》、《知音》的订阅量至少是《科幻世界》的5到10倍以上。进入互联网时代以后科幻、魔幻在中国开始分家,科幻话题依旧是个非常小众的圈子,而魔幻群体得到了大爆炸,中式魔幻现在早已不是小众爱好了。

然而即使就是如此,中国科幻爱好者群体也能轻松碾压整个美国科幻魔幻界总数。

最后科幻世界杂志社是这么圆话题的:“您忘了中国巨大的人口基数。”

然而嫌弃滚滚太硬的科普作家还是没能缓过神来:“中国科幻最终一定会比美国更繁荣。”

活该!谁让你嫌弃我家滚滚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

看过《生活大爆炸》的朋友可能对这一点有深刻的体会,在美国,喜欢科幻魔幻题材是个非常“怪咖”的行为,通常属于是nerd(呆子)、loser(失败者)专属,剧中也对这群人进行了无情的自嘲,之所以是自嘲,因为这个情景喜剧的主角就是个nerd。

而漫画书店的老板斯图尔特是个不折不扣的怪咖,他一事无成,经营着一家随时可能倒闭的书店,患有社交恐惧症和语言障碍,快40岁了还没有性生活,随时被凌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现象跟美国的文化有关系,在美式文化中,nerd是一种不应该存在的生物,人类应该是某种热衷橄榄球或者棒球、阳光自信、肌肉发达或者丰乳肥臀的party生物。即使是已经做到比尔盖茨、艾隆马斯克、扎克伯格这种程度,也完全没法摆脱身上打下的“nerd”标签。

在中国是完全相反的两回事,热衷科幻往往被认为是“性感”的一种表现,能够对科幻概念侃侃而谈甚至在相当长一段时间是男女交往中的加分项,至少在80、90年代和00年代早期,跟姑娘见面的时候谈论玄而又玄的理论物理,只能换来姑娘们仰慕的眼神。

在中国,“技术宅”也是受欢迎的人,类似于体育大拿在美国高中的地位,一个男人如果没有点看家的技术活往往被认为是“没本事”,没有“吃饭的家伙”。像美国那种夸夸而谈、除了party啥都不会的人,在中国无论如何都算不上受欢迎。

一句话,中国人信奉“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2

美国科普作家回家没多久,中国科幻开始正式发力,刘慈欣的《三体》系列开始在科幻世界杂志连载,最终引起轰动并从小众文化成为显性主流文化。从1982年正式创刊开始,从最早不明所以的家长们以“科普”目的买下来给孩子看出发,这一代孩子已经长大成人并且逐渐占据了社会主流。

《流浪地球》的导演郭帆出生于1980年,就是看着科幻世界长大的孩子之一,这些人在自己的成长经历中一一验证和实现着当年的梦想,梦想的种子正在结出果实,《流浪地球》仅仅是其中之一。

中国独特的尊师重教、尊重知识传统,在现代科学发展的时代,结出果实其实是个必然。随着国力的发展,这群从小就在浓重的“赶超世界一流”氛围中成长、又接受了科幻文化的人,在自己的人生中一定是要寻找机会落实自己的梦想的,梦想再轻灵、现实再沉重,哪怕不能全部都落实,哪怕每个人都仅仅能够抓住一丁点梦想的零碎残片——聚集起来也是恐怖的的力量。

这些破碎到不能再破碎的梦想碎片,以中国的人口基数和经济规模、工业化实力,表现在科幻电影本身上面就是最终中国科幻作品一定会碾压全世界。就像古代将军的最高目标是“封狼居胥”、“勒石燕然”一样,中国科幻的最高目标也是碾压全世界,种子发芽、成长、开花、结果需要时间,在它还没有结果的时候免不了有人会说三道四、怀疑嘲笑,但是可笑的永远只是这些阴阳怪气的人,谁都知道种子不可能一天就结出果实。

3

所以说,并不是《流浪地球2》以一己之力将中国科幻电影拉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而是中国的发展早晚都会催生这么一部世界领先的科幻电影。

土壤在,种子在,它凭什么不能长成参天大树?凭梁山108将给你的勇气吗?

从故事内核、情节安排、科幻元素、特效场景看,《流浪地球2》还是一部非常稚嫩的作品,是不够成熟的,我们需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俗话说“料敌从宽”,对自己严苛一点是好事情,一定要保持低调,不要把话说得太满,所以我要说的是:

《星球大战》给《流浪地球》提鞋都不配

昂,你看我谦虚不?我反思得够不够深入啊?

自信点骚年,《流浪地球》就是世界领先,毫无疑问的领先,碾压式的领先,好莱坞科幻就是望尘莫及。这个片子作为一部科幻片,把《星球大战》、《黑客帝国》、《独立日》、《银翼杀手》全方位吊打一遍之后塞屁股底下当坐垫,场景之宏大、情节之丰富、细节之精美,轮到好莱坞感叹“我一辈子也整不出来这个活儿”了。

种子变成果实需要时间,参天大树也不可能天天都结果子,你当是神奇魔力小豌豆呢?你是不是还要一只会下金蛋的鹅?有人拿《流浪地球1》到《流浪地球2》之间没有出新的国产科幻电影说事儿,怎么着?美国就天天都在上映《星球大战》级别的科幻大片?也有人说刘慈欣之后没有出现新的科幻大作家,怎么?美国就一年出一个阿西莫夫、俩月出一个阿瑟.克拉克?

你这不扯犊子么?母鸡下蛋它还得隔天呢。

科幻,只是启迪梦想的钥匙,而不是锁头,更不是锁头背后巨大的世界。科幻重要不重要?作为一个科幻迷,我比你远远更知道它的重要性,但是它也不是全部。

这群从梦想中长大的孩子还有很多很多的事情需要去做,需要实现的梦想远远不止一个“拍出好科幻电影”,他们还需要去建高铁、造大飞机、造电磁炮、造高超音速导弹、造出国民车、造芯片、造空间站,有茫茫多的事情需要去做,也正在做,满天下都是种子,到处都是土壤,有的正在成长,有的已经开花,有的已经结果。

《流浪地球》本身就不支持甚至反对个人英雄主义,不要用个人英雄主义去宣扬这个电影本身,集体力量才是决定性的力量,也是中国正在发生的事实,我们确实没有超级英雄,也不是那么在乎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我们是一个整体,我们要的是集体力量成就的逐个突破,最终全面领先。

留给你唱衰的时间已经不多了,要抓紧。

哪有什么“一己之力”,我们这是“饱和式救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