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中卫1月29日讯(记者 郭文培) 锣鼓声声辞旧岁,喜气洋洋贺新年。社火是春节期间流行于民间的一种自演自娱活动,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尤其在西北地区,闹社火、耍社火、看社火则是春节必“打卡”项目。在宁夏中卫,锣鼓喧天、热闹非凡,舞龙、秧歌、旱船等丰富的社火表演,将年味儿拉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舞龙表演。中国经济网记者郭文培摄

推车表演。中国经济网记者郭文培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秧歌表演。中国经济网记者郭文培摄

秧歌表演。中国经济网记者郭文培摄

秧歌表演。中国经济网记者郭文培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旱船表演。中国经济网记者郭文培摄

 关于社火的由来

民间社火来源于古老的土地与火的崇拜。社,即土地神;火,即火祖,是传说中的火神。在以农业文化著称的中国,土地是人们的立身之本,它为人类的生存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火是人们熟食和取暖之源,也是人类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远古人们凭着原始思维认为火也有“灵”,并视之为具有特殊含义的神物,加以崇拜,于是形成了崇尚火观念。由古老的土地与火的崇拜中,产生了祭祀社与火的风俗。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认识能力的提高,祭祀社火的仪式逐渐增加了娱人的成分,成为规模盛大、内容繁复的民间娱乐活动。(摘自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责任编辑:王炬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