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我们对脑瘫这种病的固有印象,大多是“瘫了”、“傻了”,这些大多是重症脑瘫患儿才会有的表现,轻微脑瘫患儿症状轻微,多数患儿可以独立行走,肢体功能不受限制,并不像人们印象中“瘫了”那么严重,并且在智力上大多数是正常或是略低于正常的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轻症脑瘫儿童的症状:

(1)3个月以内,与正常孩子发育及反射基本相同。

(2)4个月后,病情不同的患儿开始出现各种各样的临床症状。这些症状不一定同时存在,如:头后仰;单侧或双侧可能出现的临床症状:一侧肩膀高,上肢屈曲,手握拳,飞机手,经常性只用一侧手,下肢屈伸差(单侧或双侧屈伸腿,也可以理解为收腿,蹬腿差),大脚趾总是维持跖屈或背屈的状态等。

(3)轻症脑瘫儿童,不经过干预,也会翻身、坐、爬、站立、行走,但会存在一定的姿势异常,如:斜颈;肢体同样是单侧或双侧:一侧端肩(即高低肩),膝关节打弯差,踮脚走路,足内翻或外翻,下肢内收内旋或外展外旋,上肢屈曲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而言之,从目前的临床研究发现,轻度脑瘫患儿如果能在半岁之内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那么往往还是能得到更好的恢复。因为人的脑组织在此时尚未完全发育成熟,仍处于迅速生长期,处在此年龄段的脑瘫患儿的脑损伤还处于初级阶段,异常姿势和运动还未固定化,可塑性较大,代偿恢复能力较强,在这一时期进行干预治疗,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脑瘫治疗原则:多学科综合介入治疗+积极康复训练,大程度保证疗效、降低费用!

治疗小儿脑瘫,要明确一个基本的原则:即手术和康复相结合,遵循“康复→外科手术→康复→矫形手术→康复”的治疗途径,一定要在患儿的不同年龄时期采取适合的方法介入,才能收到最佳的疗效。一般来说中,在2岁半至6岁之间是适宜接受手术治疗的,在术前术后则应该坚持长期正规的康复训练。

脑瘫的治疗应采用多学科合作的方式进行,在正确诊断的前提下,早期进行积极的康复训练,如效果不佳或病情反复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以尽可能在早期解除过高的肌张力,手术解除痉挛,并进行必要的畸形矫治,从而达到可观的治疗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