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的成立离不开毛主席的贡献,他是我国第一代国家主席。不过他本人其实一直并不看重这些,他更希望将时间和精力放在党和人民的需求上。

所以在1959年的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毛主席正式卸任,由刘少奇担任新一任的国家主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按理来说,国家主席作为我国最高职务,能够当选一定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情。可是刘少奇在当选之后回到家中,脸上却没有一丝笑容,面对祝贺的声音,也表现的很是平淡。

不少人好奇,为什么刘少奇对于自己的事业成就一点都不高兴?他的妻子王光美却是十分理解他的。

其实,刘少奇担任国家主席的时机,正是新中国需要大力发展的关键时刻,这对他来说是巨大的压力。

当时新中国还面临着很多的问题,比如最基本的,国内粮食供应不足。除此之外,国家经济也是一个重大难题,财政赤字竟然达到81.8亿元。

面对这样的重重困境,刘少奇上任之后,是否做出了改变现状的努力?毛主席对他的信任是否是正确的呢?

刘少奇担任国家主席职务

1959年4月,党的第八届七中全会召开,毛主席带领党中央重要官员共同探讨一个问题,接下来的国家主席由谁担任?

毛主席虽然是解放全中国的关键人物,也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出任了国家主席,但他还是希望由其他更合适的人,去接手这个位置。

毛主席在这场会议上说明了自己的观点:“我希望由少奇同志接任我的位置,在过去多年时间里,他多次帮我代理事务,我相信他能够做好这件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同年的四月底,第二届全国人大会议召开,党中央就新一任国家主席进行了投票。

投票结果显示,刘少奇获得了一致认可,通过了国家主席的投票选举,而除了国家主席,中央其他重要职务的人选也已经公布。

当然,毛主席虽然卸任了国家主席一职,但他依旧在党内发挥余热,他表示:“我会继续主持党内的工作,我依旧是党的一分子,只是这些日常事务将不再由我管理。”

可以说,他充分信任刘少奇能够做好国家主席的工作,之后自己则更希望能将精力集中起来,继续为党效力。

实际上,在刘少奇通过选举投票之前,党中央对于新一任国家主席的人选,是有一定的争议的,当时内部不少官员都认为,朱老总也十分适合担任国家主席。

那为什么最终刘少奇获得了更多的投票?首先,毛主席推荐的人选是刘少奇,他曾就这件事情进行过说明:“相比于朱德同志,我还是认为刘少奇同志更加适合这个职位。”

我们都知道,朱老总和毛主席是多年老友了,但毛主席依然是从客观角度去分析这件事情。

其次,朱老总本人其实也是一样的看法,在接到有关消息之后,年事已高的他曾写信给小平同志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毛主席的想法很是一致。

他在信中表示:“我认为刘少奇同志比我更合适,我向来是听从党的安排的,所以之后我的工作也会按照党的安排来。”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刘少奇得到了党中央的一致认可,最终在投票环节获得了大部分的支持票,从而获得了国家主席的职务。

刘少奇在回家之后,立即被大量的工作人员以及亲人朋友围住了,大家纷纷对他表达祝贺之情。

毕竟“升官”可是大事,尤其是国家主席的位置,这无疑是一份荣誉。

然而刘少奇的情绪却并不那么高亢,甚至是有些愁容的,他只是平淡的回应了工作人员和亲人朋友的祝贺,之后便一声不吭地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他这样的态度,原本闹哄哄的人们也瞬间安静下来,大部分人都不太理解,明明这是一件大喜事,怎么他就不开心了?

但这时候的王光美却明白,刘少奇之所以脸上没有笑容,是因为他心里憋着事儿呢。

刘少奇没有笑容的原因

当时的中国在发展方面还是比较落后的,几乎大部分领域相比于国际社会来说,都有非常大的进步空间。

那时的国民经济发展不好,到1960年,财政赤字甚至高达81.8亿元,可想而知,其他领域会受到怎样的影响,怎么能不发展滞后呢?

而且我国始终将人民放在第一位,在刘少奇上任的这个时期,看到的情况却是,人民可以说是“艰难求生”。

很多家庭连基本的温饱都存在问题,粮食供应出现巨大缺口,一些简单的生活日用品,也同样面临极度短缺的情况。

重点在于农村地区,青壮年劳动力大量缺失,为了生活,他们大部分人都选择去大城市发展,国家的农业发展就因此受到了重大影响,从而引起了一系列的恶性循环。

这还仅仅只是国内的问题,在我国外部也同样面临着重重困境,虽然新中国已经成立多年,可国家发展与国际社会平均水平依旧相差甚远。

这使得不少资本主义国家依旧对我国虎视眈眈,如何处理中国与世界他国之间的关系,也是当时需要解决的重点。

通过中国那时候的处境就能够明白,这时候不管是谁上任国家主席,都意味着一个事实,那就是需要承担巨大的国家发展压力。

对刘少奇来说,当选国家主席可不是意味着光宗耀祖,而是意味着自己需要肩负更大的重任,该如何带领中国向更好的方向发展,让人民过上好日子,这实在是个不敢出错的任务。

刘少奇曾说过:“既然民众信任我,那我就更不应该辜负他们的信任。”根据许多资料的记载,我们不难发现,刘少奇同志有着极大的责任心,对自我有着极其严苛的标准。

这样一个人当选了国家主席,想的从来就不会是给个人谋私利,“在其位、谋其政”,在看到这样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时,他怎么会笑得出来呢?

而身为妻子的王光美自然也很是心疼,多年后提起,仍然对丈夫曾面临的挑战很是感慨,毕竟当时刘少奇做的每一个决定,都可能影响中国接下来的道路。

据他的工作人员爆料,当时刘少奇在回到办公室之后,一根接一根的抽烟,并且一言不发,只是安静的看着中国地图深思。

其实早在这之前,他就已经开始着手了解国内的经济情况,并且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思想。

如今有了国家主席的身份,也更加方便他大展拳脚,去想办法恢复国家的经济发展,这是他认为的上任之后的主要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少奇三次代理毛主席工作

刘少奇顺利当选,其中自然也有毛主席大力推荐的因素,但毛主席对他由衷的欣赏,也绝不是没有道理的。

首先是对他工作能力的肯定,以及了解他对人民群众的关心,这是作为一个国家领导人必须具备的要素。

其次就是在过去多年时间里,刘少奇曾多次代理毛主席的工作,并且表现得非常出色。

这是毛主席愿意相信并且将国家的大梁交到他手上的原因,毕竟他也有一定的经验了,能够更加游刃有余地处理国内外面临的问题。

第一次是在1945年,当时我国即将结束抗日战争,蒋介石的真实态度也开始显露出来,这就意味着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很有可能陷入内战。

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毛主席决定赶赴重庆,与当时的国民党领导人蒋介石进行谈判,这无疑是一个冒险的决定,毛主席自己也没有办法肯定,是否能够平安归来。

于是在临行前,毛主席宣布:“在我前去重庆期间,中共中央主席的工作将由刘少奇同志代为处理。”

同时他还嘱咐称:“若是我此行遭遇不幸,那么你们就踏踏实实跟着刘少奇同志。”

或许从那个时候开始,毛主席就已经十分信任刘少奇可以做好国家的领导工作了。值得庆幸的事,此行得到了圆满的结果,只是谈判过程十分艰难,毛主席甚至因此住进了医院。

这一次的谈判,加上毛主席住院养病,整整有半年多的时间,在此期间,一直都是有刘少奇代理有关工作的。

第二次是在1949年,毛主席受到苏联的邀请,前往苏联进行访问。在动身之前,毛主席也同样下达了命令:“在我访问苏联期间,中共中央主席的职务,还是由刘少奇同志代理。”

这一次,毛主席的行程长达三个月,所以刘少奇也担任了三个月的中共中央主席,处理国内大大小小的事。

最后一次就是在1953年,当时的毛主席需要离开北京一段时间,去往杭州主持工作。

但北京还是需要有人拍板做决定的,于是刘少奇再次得到了毛主席的授命,被安排代理有关工作。这一次,也同样长达三个月的时间。

这三次代理毛主席的工作,其实发生在不同的背景之下,毫无例外的是,刘少奇的表现让毛主席十分满意,这也证明他确实有能力做好有关方面的工作。

也正是因为这几次的经验,为他之后当选国家主席奠定了基础,他在这三次代理工作中的表现,不仅仅得到了毛主席的认可,也得到了党中央许多干部的认可。

不过刘少奇本人并没有担任国家主席的野心,甚至在投票选举之前还明确表示,自己并不想担任国家主席。

可新中国需要发展,一个合格的领导人是国家发展的关键,能力出众的刘少奇也算是“临危受命”。

刘少奇上任后的表现,也证明了,他并没有辜负毛主席和人民群众的信任,切实落实有关国家经济建设方面的决策,从人民的角度出发,为国家经济建设添砖加瓦。

1961年,刘少奇决定亲自前往湖南乡村,进行农村的实地考察,他认为只有真正了解人民的生活状态和需求,才能够提出有利于人民群众的发展方针。

这一次的实地考察,长达44天,并且其中大部分时间,刘少奇都亲自在各个村子里奔走,与当地的民众进行沟通和交流。同时,他还拒绝了地方政府提供的特权待遇,而是靠双脚走进群众中去。

在和各地方的人民群众以及村干部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刘少奇不止一次的强调:“你们可以随便讲一些你们想讲的话,不要有任何的顾虑,不管讲的对不对,都不会批评和辩论,也不会被戴帽子。”

有了他的保证之后,村民们也开始畅所欲言,聊了很多对如今农村地区的现状的看法。这些真正来自人民群众的声音,对他而言是十分宝贵的,看到问题,才能够解决问题。

历经一个多月时间后,刘少奇将自己这段时间的所见所闻,以及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和解决思路,汇总成了一份报告,并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对报告进行了阐述。

这份报告得到了党中央的高度认可,毛主席也是毫不吝啬地对他进行了称赞:“我们都应该向刘少奇同志学习,多多进行实地考察,亲自去做调研。”

这次调研确定了接下来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调整方针,也就是“下马、减人和增产”。这一方针得到的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国内的粮食产量得到了明显增长,钢产量也同样达到了前几年的两倍。

此后,刘少奇可没少去各地进行实地考察,针对各地的不同发展进行调研,并且最终汇总成报告,带回北京与党中央进行集体讨论。并且他每次都要求地方干部,不要对他搞任何的特殊化。

在他看来,国家主席也是人民的勤务员,他需要做的事情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国家经济的发展,保障人民生活。

建设中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他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能够发挥一定的推动作用,他就已经心满意足了。

总而言之,毛主席推荐刘少奇担任新一任的国家主席,显然是一个正确的决定。

刘少奇在任期间,为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价值,他没有辜负党和人民的信任,同样也对得起自己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