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以前东北的农村景象,那用一句话来形容那就是“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进菜锅里”。以前东北农村地区的野生动物那是相当之多,而现在这几年,东北竟然又出现了野鸡满天飞的局面,而这些野鸡对农田的危害也是很大的,破坏庄稼也是让农民头疼不已。然而却很少看到这些吃货们对野鸡下手,这回甚至“吃货”也没招了,这是为啥?野鸡怎么就多到这个程度了呢?

野鸡究竟是什么物种?

其实野鸡是动物学上雉鸡类动物的俗称,野鸡大多分布在我国的东部地区,雄性野鸡的羽毛很华丽,而雌性野鸡个头偏小,浑身上下呈现黑灰色,羽毛不如雄性野鸡般华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野鸡是如何走到濒临灭绝的?

作为杂食动物,比起普通的家养鸡来说,野鸡的味道鲜美也是不遑多让的,因此颇受喜爱。为了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一些人不惜出高价购买野鸡,野鸡的身价骤涨。不过随着对野鸡的大规模捕杀,野鸡的数量也是在逐步减少的,再加上耕田耕地,农田化肥等的使用,野鸡的生存空间也大大地缩小了,甚至已经到了濒临灭绝的地步。

重利的商人们,开始大肆捕杀野鸡,这有点像当年的北美旅鸽一样,虽然本身基数很大,足有100亿,但因为贪吃的美国人,最终导致了这一物种的覆灭。不过还好,为了避免野鸡像北美旅鸽一样灭绝,在2000年的8月份,国家将野鸡纳入了二级保护动物的行列,野鸡从此获得了国家的“保护伞”。

在2018年就有这么一则新闻,我国河南的一个农民,在自家的林地里意外捕获了4只野鸡,本来以为没什么大事,但是却被警方找上了门。最后被判处了5年的有期徒刑,还被罚了3万元。而这一新闻也让人们意识到了,原来吃野鸡的代价竟然这么高。

泛滥成灾,农民苦不可言

进入到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行列中,人们再也不敢捕杀野鸡了。山上的野鸡数量自然是开始增多,甚至在东北的农村地区,野鸡甚至已经走进了田地村庄了。作为我国的粮仓,东北得天独厚的肥沃黑土地,滋润着野鸡们的生存。再加上东北地区实行退耕还林计划,野鸡的生存空间也被不断地扩大着。与此同时野鸡也没人猎杀了,自然是数量骤然增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随着野鸡数量的增多,山上食物来源就会减少,为了生存,杂食性动物的野鸡甚至打起了农户们的主意。于是野鸡们的活动范围就从山上扩大到了山下,三五成群地在村子里乱逛,农民有的稻谷、玉米、花生,野鸡都来者不拒,毫不挑食。

可能没见过野鸡的朋友会问,不就是几只鸡吗,能吃多少?那可就错了。这些野鸡不仅仅吃粮食,而且还霍霍田地。野鸡喜欢刨坑,可能你春天刚种下的种子,直接就被野鸡刨出来吃掉了,或是小嫩苗没长成,又被野鸡啃了几口,长期以往下去,这谁能受得了?

对于这件事,很多农民也是相当的无奈。野鸡又打不了,吃不了,只能驱赶走,但是赶走之后这些野鸡还会折返,还不怕人,一点办法也没有。那对于这些让人感到讨厌的野鸡,这次吃货们也没辙了,可不敢做些什么了。别说做陷阱抓野鸡吃了,就算野鸡撞死在路上,也没人敢去碰触了。

泛滥不仅仅因为列入保护动物

其实野鸡从濒临灭绝再到泛滥成灾,除了法律条文之外,还有一个其他的原因,那就是野鸡拥有强的的生存能力。我们知道在东北的冬天是很冷的,甚至可以达到零下三十多度。而野鸡的生存能力就非常优秀,不管是零上三十多度的炙热,还是零下三十多度的寒冷,野鸡都能应对。

另外再加上我国这些年对环保力度的加大,农村环境越来越好了,农村中的垃圾与污水,也得到了有效地处理,环境更优美的同时,也促成了野鸡的泛滥。

除了野鸡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比较强之外,野鸡的繁殖能力也是非常强的,存活率也是很高的。像是在正常的情况下,一只雌性野鸡,一年能够繁殖2-3窝,而一窝最多可多达十几只。而且野鸡的天敌也不是很多,天敌少了,存活率自然高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