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891年,孙中山的第一个儿子也是唯一的一个儿子出生,取名孙科。

作为“国父哲嗣”,孙科即使是什么都不做,也注定是要载入史册,备受世人瞩目的。更何况,孙科还真的做了点什么。

可惜的是,相比起众人所期待的功成名就,孙科终究是落了“虎父无犬子”的名声。而在1949年,孙科为何没跟随蒋介石走,他后来又过得如何?

一、孙中山对儿子失望

在孙科还没出生时,孙中山就在为革命四处奔波,以至于孙科出生后,也很少能见到父亲的身影。

不仅如此,为了配合父亲的革命事业,孙科的母亲一直带着他们兄妹几人四处奔波。年少的孙科,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

可即便是四海为家,对于唯一的儿子的教育,一直是孙中山放在心上的大事。

每到一个新的地方,孙中山都会为自己的儿子买上一些书籍邮寄回家。因此,青年时期的孙科,也是翩翩公子、青年才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追随父亲的革命事业,孙科做出了很多努力,孙中山自然也是望子成龙的。

虽然孙科毫无从政经验,但孙中山依旧调他做了自己的机要秘书,后来还成为了广州市市长。

只是,步入政坛后的孙科,在同行人的衬托以及复杂局势的摆弄下,却显得捉襟见肘、碌碌无为了起来。

期间还发生了一件事,让孙中山差点枪毙了孙科。

作为孙中山的儿子,又年纪轻轻成为了国民党根据地的市长,可谓前途一片光明。然而,孙科却缺少上位人所谓的大格局,年轻轻轻,肚量也小。

因为自认胡汉民是自己的对手,所以有次在对方请求军饷时,孙科百般刁难。

于公,胡汉民是为了革命;于私,胡汉民是跟随自己父亲多年的元老人物。无论如何,孙科都不该做出刁难的举动。

因此,当恰巧路过的孙中山看到这番情景后,气得大骂孙科,甚至拿起警卫的枪,想要毙了这没脑子的儿子。

虽然在周围人的劝阻下,孙中山放下了枪,但也看出了自己儿子肚量狭窄、不适合做领导人的性格,也逐渐放弃了对他的栽培。

事实证明,孙中山没有看走眼,孙科此后的种种举动,硬生生将一副好牌打烂。

1949年,国民党准备撤到台湾时,孙科摇摆不定,不仅没有留在大陆,也没有去往台湾,而是只身去了大洋彼岸,过了一段颇为凄凉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因情败选,心灰意冷

孙科先后有过不少的红颜知己,其中最为传奇的便是与孙二夫人——蓝妮的爱情故事。

才子佳人,恩爱非常,两人婚后,几乎形影不离,蓝妮成为了孙科的得力助手、知心爱人,孙科则是蓝妮漂泊之后心灵栖息的港湾和她人生的星火。

可是,再美好的爱情,在利益面前,终究也化为了幻影。

1948年,孙科和李宗仁同台竞选副总统。身为孙中山独子,孙科即使政绩平平,也有着天然的优势。

为了赢得大选,竞争对手开始对孙科身边人下手。

自跟随孙科以来,蓝妮一直从事商业活动。知道丈夫在竞选副总统,她便利用自己出色的交际手腕四处拉票。不想,瞩目的蓝妮也因此落入了孙科对手的陷阱。

在竞选不久前,国民党中信局没收了蓝妮一批进口的颜料,作为敌伪财产处理。听闻此事,孙科自然出面协商,写信希望相关人员退还这批颜料。

事关国事,岂可儿戏。

虽然事情成功解决,却也成为了竞争对手的把柄。在竞选期间,这件事被旧事重提,搬上了报纸。对手不放过一丝一毫诬陷的机会,铺天盖地的舆论涌向了孙科。

然而,“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

面对舆论的压力,孙科迅速撇清了与蓝妮的关系,不仅推卸责任,还冷眼旁观,如此做派,自然是寒了佳人的心。

最终,孙科丢了佳人,也输了竞选。

没能成功竞选上副总统,孙科自然对李宗仁怨恨在心,处处针对。

李宗仁上台后,国内各地都在呼吁和平,对此,李宗仁一上台就发表了声明,表示愿意在中共提出的8项和平条件基础上,进行和平谈判。

这一声明自然没有得到国民党中常委的讨论,作为行政院长的孙科也是毫不知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一气之下,孙科带着自己的办公人员搬到了广州。当然,这其中也有蒋介石的授意,他们对李宗仁“主动求和”心生不满了。

一时间,国民政府形成了总统府在南京、行政院在广州的奇特局面。“府院之争”也于此时拉开了帷幕。

对于孙科的擅自之举,李宗仁自然是又急又气,但以大局为重,李宗仁又不得不多方周旋,劝孙科回南京。

面对李宗仁的软磨硬泡,孙科一律置之不理,最终还是李宗仁亲自跑到广州,才请回了孙科。

不想,人是回来了,但一个月后,孙科便提出了辞职,卸下了行政院长的职位。并不是孙科不恋权势,只是大势所趋,孙科也只能被迫离职。

没有了爱情,也没有了权力,心灰意冷之下的孙科,竟不知道该去往何处。

三、国父哲嗣却流亡海外

1949年,国内的局势逐渐明朗,国民党众将领在蒋介石的带领下,开始收拾行装狼狈逃往台湾。作为孙中山独子、与国民党渊源颇深的孙科,也本该随同前往。

然而,在辞去国民党行政院长一职后,孙科携家带眷去到了香港。

为什么去香港?用孙科的话说,是去休养身心,并且与澳门的老母亲团聚。至于背后真正的原因,外人就无从得知了。

孙科曾一直在积极争取回到台湾,可惜天不遂人愿。

逃到台湾的蒋介石,始终没有放弃反攻大陆的心思,他的复职势在必行。

即便台湾方面有人去美国,也是象征性打个电话,连面都不见,国民党驻美国的“外交”机构更是和孙科毫无来往。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时,蒋介石错以为第三次世界大战即将来临,便希望借美国之力重返大陆。

此时,居住在香港的孙科深觉自己返回台湾的机会来了。

于是,孙科联合留在香港的原国民党政客写信申请返台,希望为蒋介石反攻大陆尽犬马之力,不想,这一封信遭到了国民党当局不留情的拒绝。

孙科大失所望,权衡再三,他决定离开香港,去国外投奔儿女。

虽然孙科对外说法是:到香港以后,失眠严重,要去国外就医。但实际却是,作为“国民党的头等战争罪犯”之一,大陆他不愿意去,或者是不敢去,而他内心向往的台湾则不想要他去。

总而言之,这位“国父哲嗣”在1952年结束欧洲游历后,定居到了美国。

孙科虽然多年以来身居高位,却与他的父亲一样“不蓄私财”。

他之所以能够出国游历欧洲,还是卖掉了上海的房子才凑齐了盘缠。到达美国后,没有收入来源的孙科,生活不免有些拘谨起来。

靠着子女的救济,孙科和其夫人在美国度过了十年清苦的生活。这十年间,虽然明面上的孙科不问政事,但实际上,他始终没有打消回到台湾的念头。

然而,孙科心心念念的台湾当局对他却鲜少问津。

即便台湾方面有人去美国,也是象征性打个电话,连面都不见,国民党驻美国的“外交”机构更是和孙科毫无来往。

孙科在美国继续过着半退休的生活,但他是否就此放下了重返台湾的心思,当时的世人并不知晓。

但如今回头再看就知道,孙科从没有放弃返回台湾的想法。

四、费心安排,重返台湾

孙科的返台,是借媒体的口促成的。

1962年的9月28日,香港一家报纸转载了一篇有关孙科的报道,是台北一家报社的驻美记者访问孙科的相关消息。

这篇报道披露了孙科在美国的生活状况以及他想要返回台湾的心愿。报道一出,便受到了海内外对政治敏感的人们的关注。

自孙科旅居美国以来,外界就很少收到他的消息。

之所以会有这次的报道,也是孙科特意从美国的西海岸赶到华盛顿参加会议下实现的。在访谈过程中,孙科的言谈间不时流露出的都是对台湾的向往之情。

当记者问他,下次会议还在华盛顿举行么?

孙科极快地否定,并表示下次会议将在台湾举行,而他自己希望可以出席。

不仅如此,他对于台湾当时的局面也是侃侃而谈,一副了如指掌的样子,实在不像多年不问政事的人。

“在国际方面么,风云变幻,两个不同的阵营问题有很多,在‘国’内,我相信十年生聚教训,大家都明白了善恶是非,如不是蒋先生去支撑大局,那中国的前途何甚设想?”

言谈间,孙科对蒋介石充满了十足的谦恭,极力的吹捧蒋介石及台湾当局的建设,甚至表示出了他的政治倾向。

孙科和记者的一问一答间,显出了自己迫切回到台湾的心愿。

毫无疑问,这是一场有预谋的问答。至于蒋介石的想法,这篇报道能刊登出来,就足以说明了一切。

总之,孙科连同蒋介石开锣唱了一曲又一次互相利用的双簧。

在这篇报道发出后,隔海相望的台湾当局即刻给出了回应。

有当局的官员表示“希望政府当局能够正式地邀请孙先生回来看看”。

这一请求,得到了当局正面的回应。孙科返台被提上了日程。

其实,早在孙科与记者对话前,孙科的长子就曾秘密回国。

至于是私事还是公事,后人无从得知,但是,孙科长子离开台湾前,带了满满一堆台湾政客送给其父的礼物,可谓满载而归。

之后,便有了这场对话和台湾当局的遥相呼应。

言而总之,旅居海外多年的孙科,终于在他75岁之时回到了台湾,并受蒋介石邀请担任了“考试院长”。

回到台湾的孙科为了表明自己的立场,一踏上台湾的土地,便对记者大放厥词:“三民主义是世界公认的良好政治主张,事实上世界各国都在遵循。”

一句话,彻底地暴露了他的立场。

自回到台湾开始,孙科着实风光了一段时间。大小宴会、讲演、揭幕等活动络绎不绝,孙科来者不拒。并且为了迎合政局,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了“反共”的心思。

喧闹一段时间后,孙科又重新回到了从前的退休生活:看书读报。

一切如旧,直到八十二岁那年,孙科突发心脏病离世,这荒唐的一生才算彻底落下帷幕。

孙科的一生,始于漂泊,也终于漂泊,最后,他回到了台湾,选择了父亲一手创下的国民党。

都说“有其父必有其子”,但孙科这位国父哲嗣,终究是大跌众人的眼镜。

无论是从政时的摇摆不定,还是最后的选择错误,都落得个“虎父犬子”的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