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如果不是应试教育,语文会是最生动的学科”,这样的说法很有道理,语文课本中的课文,真的没有一篇是滥竽充数的。只不过是学生们忙着赶路,来不及品味古人风骨。

毕业多年的人,想起自己行色匆匆的学业生涯,为了应付考试,从没有真正理解过语文课本中一些文章或诗词真正的含义,只会记得全文背诵。近期电影院里的《满江红》让人看后热血沸腾,吸引家长带着学生一同观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家长也回想起自己上学时应该学过《满江红》,想着回家后翻看一下教材,却找不到这首词的身影了。难道是记忆出现了偏差,上网一搜,这首词早就被教材删除了?而且还发现,小时候学的《小池》、《山行》,好像在部分家长的眼中,也成了不应该出现在教材里的部分。

《山行》《春宵》因污秽要被下架?《满江红》再引争议

学生走进校园学习,偏爱文科的同学,更喜欢看语文教材中的部分课文,帮助学生成长不仅仅是老师和家长的事情,教材也承担着一部分任务。

如今的教材,因为受到之前“教材事件”的影响,选文和编辑都十分慎重,教材编写要以立德树人为基石,尊重历史的同时,还得引导学生进行爱国教育。

可即便是如此,很多家长还是有点矫枉过正,太敏感了,比如《山行》这首诗,一句“停车坐爱枫林晚”被家长认为污秽会带坏学生,所以被呼吁下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春宵》,《小池》等,诗句中的个别字眼,成人看了会引起不良联想,就嚷嚷着对学生的成长不利,想法也过于片面了。

除了这些个别的字眼,还有一些课文被呼吁下架的原因也让人觉得很无厘头,朱自清的《背影》,文中的父亲翻过护栏去买橘子,也被家长看成是不遵守交通规则,认为对学生引导不到位。这篇课文是八年级的初中生学习的,学生不是年龄小,是非不分,难道还能因为一篇课文被影响了?

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一些歌颂英雄的文章,被家长指出场面描述过于“血腥”,不适合学生阅读,其中就有《满江红》,“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家长找不到的古词,是因为这样的原因被搬出教材了吗?

《满江红》被教材删除?教育专家正面回应

《山行》因污秽要被下架,《满江红》也是如此?毕业后想重温一下经典课文,翻遍学生的课本,却一无所获,一些经典课文和诗词被教材删除,是真的与时俱进吗?

电影上映,让很多同学想起了岳飞的这首词,不过对于被教材删除这件事,教育专家正面回应了:全国通用的中学语文教材从未选编过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即使有,也是地方教材中出现的,并且存在的时间也很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多少能让家长和学生的心中能好受一些,自己喜欢的课文,没有被曲解,只是作者还没能确定就是岳飞,本着尊重历史的原则,不会轻易出现在课本上,不过这并不影响岳飞作为英雄,学生们去传承他的精神。

让家长们反思的应该是,学生的学习有其正确的规律,老师课堂上的讲授也是科学的,对于一些同音字,或者容易引起联想的字眼、句子,学生并不一定会像家长想得那样不单纯。

面对学生的课本学习,家长最好不要“以己度人”

学生在正常的学习中,家长不必过度干预,不管是什么阶段的学生,家长在辅导的时候,都应该以旁观者的角色进行指导,有质疑精神是好的,可不用过分解读。

看到学生一篇课文,如果家长只知道以己度人,想到的都是不好的一面,那么家长应该反思自己,是否是学识修养不足,目光短浅,或者受到了网络不良内容的影响,让原本健康正向的知识学习,被扣上“莫须有”的罪名。

家长和老师应该站在同样的道路上,帮助学生学习更多有意义的知识,并且能用正确的办法,将偏离轨道的学生慢慢拉回正轨,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陪伴学生成长,比对他们的成长指指点点要好很多。

笔者寄语:教育事业的稳定发展,少不了学生和家长的监督,都说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家长们也要正确看待这些诗词课文,做好家庭教育。

今日话题:你怎么看待这件事情?(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可联系删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