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从“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侵略者就在中国的土地上开始疯狂的掠夺,犹如强盗一般,所到之处无不哀嚎遍野,生灵涂炭。

一九四二年,日本侵略者在山东遭到了严重的抗击,于是在这年八月调集重兵对山东抗日根据地录边区发动了疯狂的扫荡。

避实击虚,取得胜利

一九三八年春天,冀鲁边地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展抗日事业,并且取得了一定成就,地区抗日武装斗争有了较大发展。

齐鲁大地一边饱受日本侵略者的蹂躏,一边又聚集起了各种抗日力量,誓死保卫家园。

因为山东抗日成果较为显著,对于日本侵略者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九四一年四月,山东分局决定成立中共冀鲁边区委,带领冀鲁边区人民加强对抗日武装的斗争。

同时,在山东地区受到不小反抗的日本侵略者不但不肯善罢甘休,而是选择调集重兵,用更强的武力对山东抗日根据地冀鲁边区进行镇压。

面对日本调集重兵的疯狂扫荡,冀鲁边区的抗日军民深知,不论是从武器装备差距方面还是从人员作战能力差距方面,都不可能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正面抗衡。

要想达到目的取得胜利,战术方法尤为重要。

根据上级领导开会分析决定,山东抗日根据地冀鲁边区要采用“避实击虚”的战术,尽量减少与敌人的正面抗衡,以此减少不必要的牺牲,从而能够更好的保留抗日力量,为日后做长远打算。

当然,尽量不与敌人正面抗衡并不意味着要一味地防御,而是要学会避开日本侵略者的锋芒,不时地寻找合适的机会。

比如敌人兵力薄弱,疏于防守的时候,集中抗日武装力量攻击敌人,以此对日本侵略者造成最大程度的伤害。简单来说就是跟敌人打游击战。

事实证明,“避实击虚”的游击策略是十分有效的,山东抗日根据地冀鲁边区取得了不小的胜利。冀鲁边区的日伪军受到严重影响,但是一直找不到破解方法。

当然,这样的胜利是相对的。而取得胜利的过程更是异常艰难,取得胜利的代价也是十分惨痛。

不少地方的抗日武装队伍在与日落斗争的过程中损失惨重,甚至有的队伍一度被装备精良的日军逼到绝境,这其中就包括,冀鲁边区八路军鬲津大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团结一心,抗击日伪

冀鲁边区八路军鬲津县大队是一支规模并不算特别大的地方武装队伍,大队内的成员大多数之前都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军事教育,很多人都是在被日本侵略者毁了家园之后,怀着一腔悲愤加入队伍。

武器装备方面更是落后,枪械不但数量少,而且款式落后,杀伤力根本无法和敌人的武器相比较。

但是,就是这样一支队伍在抗日事业中做出的成绩却是耀眼得令人惊讶。

而这些成绩的背后,都离不开一个人,那就是冀鲁边区八路军鬲津县大队队长——齐耀庭。

齐耀庭是一个非常有头脑的人。他深知,和敌人凭实力无疑是自寻死路,所以他就在战术和策略上下功夫。

在齐耀庭的带领下,鬲津县大队在日本侵略者的重兵来犯的情况下,一次又一次用灵活巧妙的战术,让进犯鬲津县的敌人屡屡碰壁。

齐耀庭作为大队队长,时刻注意着日伪军的动向,并及时通过观察到的情况,做出战术布局和调整。大队有好几次,因为齐耀庭的观察及时,躲过一劫。

鬲津县大队里好多人的家人都已经死在了敌人的枪下,原本整整齐齐的一家人一下子就只剩下一个了。

这种时候,很多战士们的心理就很容易出现问题。仇恨会蒙蔽住人的理智,让人失去控制,脱离指挥。

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齐耀庭经常会和队内的兄弟们谈心。他给队内的兄弟们做思想工作,安慰大家将悲愤转化成与敌人斗争的力量,团结起来保卫家园。

在齐耀庭不断的思想工作下,鬲津县大队内战士们的抗日爱国情绪被激起,所有人都更坚定了抗日斗争的信念。鬲津县大队队长这个职位,齐耀庭做的十分出色。

齐耀庭不仅是一个出色的领导,也是一名优秀勇猛的战士。每次和日伪军对抗的时候,齐耀庭总是冲在最前面。

在战场上,他不怕敌人的枪炮和子弹,用勇敢的表现为鬲津县大队的战士们树立了一个好榜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日伪军对抗是一件十分艰苦的事情,所有的战士都在拿命搏。

鬲津县大队的武器装备落后,不能够给大队内的成员提供很好的安全保障。鬲津县大队的战士们在与日伪军斗争的过程中都是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

抗战的环境可以用险恶二字形容,为了安全起见,鬲津县大队往往不会在某一个堡垒村进行长时间的休整。游击战最重要的就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所以队伍一般都在不停地转移地方。

频繁的转移往往让人没有时间去调整,甚至洗澡、换衣服、洗衣服这种最基础的生活需求都成了一种奢望。

战士们的一件衣服能穿很久,穿到出油反光都不会换。因为怕随时都可能战斗,战士们在睡觉的时候都不敢脱衣服。

“在艰难困苦的抗战中,险恶的环境不允许我们在某一堡垒村长时间休整,只能长年累月的抱着枪和衣而卧。”

鬲津县大队的战士,队长齐耀庭的警卫员王建民回忆起那段时光,眼中饱含着热泪,好像这些事情不是发生在几十年前而就在昨天。

因为个人卫生没有办法得到保障,长期没洗的衣服也让队员们有了另一个难缠的对手——虱子。

这个体型微小的对手虽然远没有日伪军那样有杀伤力,但是它们也足够把鬲津县大队的战士们折磨的不浅,严重影响到了大队战士们的生活,甚至还给战士们带来了生命的危险。

这件事情发生在冀鲁边区另一个部队。

一位哨兵在站岗的时候,身上的虱子发作起来把他折磨奇痒难耐,哨兵忍不住捉了起来。

然而,正在捉虱子的哨兵并不知道危险向他靠近,最终,敌人趁他不注意将他杀害,一起“摸哨”惨案就这样发生。

有了这个前车之鉴,上级为冀鲁边区的各个部队下了一条称得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军规:“站岗不准捉虱子。”

战士们就在这样艰难困苦的环境下,和日伪军抗争到底,保卫家园。

这期间,鬲津县大队经历过大大小小的困难,也曾被敌人的重兵围住,也曾粮食弹药没能得到及时补充,但是他们都扛了过来,直到一九四二年八月的那一次反扫荡战斗。

重兵围剿,步步紧逼

一九四二年八月,日军调集重兵,对山东抗日根据地冀鲁边区发动一次又一次疯狂的扫荡。冀鲁边区鬲津县大队虽然兵力薄弱、武器落后,却靠着智慧和战术,在反扫荡的斗争中屡次取得胜利。

恼羞成怒的敌人越来越丧心病狂。他们调来援兵,集中火力,只为拿下鬲津县大队。

日伪军的火力很快就对准了鬲津县大队,在绝对的实力差距面前,哪怕鬲津县大队的战士们再英勇顽强也无法在对抗中取得优势。

一个又一个抗日战士在无情的枪炮下倒下,齐耀庭带领着鬲津县大队且战且退,最后被逼到鬲津县西南部王家庄的一座山头上。

山里地势复杂,易守难攻,十分适合元气大伤的鬲津县大队休整。就在活下来的战士们以为可以稍微喘口气的时候,更丧心病狂的事情发生了。

敌人竟然将山头死死围住,拉来大炮对准山头。他们要用火力“征服”山头,逼死鬲津县大队剩下的人。

在炮火的猛烈轰击之下,整个山头几乎就要被夷为平地了,许多战士也在炮火中牺牲,最后,整个抗日队伍就只剩下队长齐耀庭和他的警卫员王建民两个人。

鬲津县大队的弹药早就所剩无几,根本不可能支持齐耀庭和王建民安全地逃离山头。更糟糕的是,当时的齐耀庭全身多处中弹,伤势十分严重。

即使是这样,齐耀庭依然坚持守在阵地的最前沿,忍着巨大的痛苦观察着日伪军的一举一动。对于当时的齐耀庭来说,每一颗子弹都异常珍贵,每一次扣动扳机都是慎重的选择。

他也不知道自己能够拖到什么时候,只知道心中的信念一直在支撑着他,哪怕最后鬲津县大队只剩一个人,也要坚持在阵地上,和敌人抗争到底!

山头这边的枪声越来越稀疏,山下的日伪军步步紧逼。齐耀庭中弹的伤口还在流血,因为失血过多他昏过去了。

年轻的王建民连忙将队长安置好,一个人和敌人斗争。随着枪炮声越来越密集,齐耀庭在枪炮声中惊醒。醒来的他清楚的看见,山腰上是成群的敌人正在向自己的方向前进。按照这个距离计算,齐耀庭清楚要想全身而退是不可能的了。

突然,齐耀庭的眼神变的异常坚定,他把王建民叫过来,用艰难又严肃的语气对王建民下达了最后一道命令:“将所有的子弹打光,然后打死我,你也自杀殉国。”

王建民听到这道命令后,忍不住哭了。

他理解队长的选择,作为中国人,哪怕是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也绝对不能沦为敌人的俘虏!可是,执行这道命令对于身为下级的王建民来说,太困难了。

眼前的这个人,是自己的队长,也是与自己朝夕相处,像严父慈兄一般存在的前辈。王建民端起枪,痛苦将枪口指向齐耀庭,眼泪模糊了王建民的双眼,他始终下不去手。

而此时的齐耀庭一副视死如归的样子,在他看来,死在战友的枪下总好过死在敌人的枪下,左右都是为国家献身,死而无憾了。

面对朝夕相处的战友,一向执行命令果断的王建民迟迟没有下手。

齐耀庭看出了王建民不忍下手,用命令的口气对他说道:“快,快枪毙我!”说完这句话,齐耀庭又一次昏了过去。

敌人正在步步紧逼,没有时间再给王建民犹豫了。王建民看着周围倒下的战友的尸体,突然,他急中生智,想到了一个逃过一劫的方法。

在最后一刹那,王建民将手中的枪放在一旁,从战友的身上揩了一把血胡乱的糊在脸上,扑倒在昏倒的齐耀庭身上。

很快,冲上来的日伪军只看到了满地的尸体,还以为活下来的八路军朝另一个方向逃走了。没有来得及打扫战场的日伪军,从齐耀庭和王建民的阵地上匆匆踏过。

王建民见日伪军走远,连忙拉着齐耀庭起开,离开山头。因为王建民的急中生智,最终救了两条命。

“我们大难不死,又捡回了一条命。”每次回忆起这件事情的时候,王建民的眼中总是闪着泪光。

从一九三九年到一九四四年,五年的抗战生活中给王建民留下了很多记忆犹新的故事,而“死里逃生”这件事情是王建民记得最清楚,也是最无法忘记的事情。

王建民说:“在那极其艰苦的岁月里,随时都会流血牺牲环境下,八路军兵官都有一种开朗乐观的人生观。”

或许正是因为这种豁达开朗的人生态度,才能够让他们在那段艰苦卓绝的日子里走下去。

如今和平的中国是先烈们用生命换来的,我们是踩着先烈的血,一步一步走出贫穷落后,走向繁荣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