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经济社会,除了少数地区或国家外,农林渔牧等第一产业的比重大多已是非常低了,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工商产业的扩张,却并不意味着可被轻视,反而还是保障温饱、民生和农民收入的关键。

所以提高第一产业的生产效率,对农林渔牧产品的产量提升以及从业者收入提升都有很大帮助,也是缩小城乡差距的必要手段。那么在现阶段国内各地区的这些产业生产效率状况如何呢?从中是否能探讨出各地第一产业从业者收入水平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第一产业增加值核算中,因为没啥税收产生,也无多少折旧,所以绝大部分就是农林渔牧从业者的收入总额。这也就说明以这些产业的从业者为分母,人均增加值基本上就可视为这部分群体的经营收入了。

因沪京津、海南和西藏等地的这部分产业非常小、从业者也非常少,因此本文也就不关注这些地区的产出状况了,主要还是来观察第一产业具有一定体量的地区,来大致了解下它们的农村民生状况,农民能从各类经营中获得多少。

浙江省作为农村地区发展最好的省份,其中一部分原因就是农民经营收入较高。从这项数据看,它的第一产业增加值2200多亿,按照就业人口人均计要超过10万元,说明当地相关产业从业者的回报率还是很不错的,经营农林渔牧的收入并不比上班族低多少。

其次是福建省的96270元的人均,要比江苏和广东两省要高出几千元,是否有点意外呀?可能是福建省的渔业、茶叶、水果等产业比较突出,让从业者收获颇丰,这也是福建农村给人感觉就仅次于浙江的来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江苏省以人均74959元居第三位,应该也是在情理之中的。可能没想到的是黑龙江以67112元高于广东几百元,而且在东北地区也是独树一帜,比辽宁、吉林高出一大截呀,后两者都只有三四千。很大原因是黑龙江省有许多国营农场、林场,这些职工的工资水平要比普通从业者高不少的。

像新疆、青海等省区也有5万多元,一定原因也是因为有兵团、国有农场牧场等,在这些单位从事第一产业的人员是拿工资的,对整体收入水平有一定拉升。

分区域看的话会发现中部地区部分农村收入还是挺高的,像湖北、湖南、江西等人均增加值都有五六万元,可能与当地的地理条件有关吧,不仅可以产粮食,而且还有水果、养鱼等多种经营,对农民收入提高有不少帮助。

而北方、西南等区域的大部分省区人均值要相对偏低,如陕西、四川、吉林、云南等还不到4万元,甘肃省更是只有2.35万元的人均值。说明这些地区的产业多元化较差,或者存在部分地区很难发展,农村居民收入很难提升的状况。比如像陕西之陕北、四川之川西等等。

从各省区间的比较也能看出,我国各地区第一产业的产出效率差异是很大的,这也是各地农村收入悬殊的主要原因之一。解决农村民生问题,不仅是要让居民有更多进厂工作的机会,更为重要的就是能有多种经营模式、提高劳动效率,最终让农林渔牧从业者有更高的经营收入。

这也并非是某地、某些农民靠自己就能提升的,还需要当地财政支持、全社会农业科技的帮助,完善农村各项基础设施,这样才有一步步向上的可能,为之加油吧!

最后请各位通过下表来具体了解各地区的第一产业产出状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