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在腐败落后的南宋朝廷,有着这样一位英雄,一生都在为复国大业而战,他精通谋略,骁勇善战,令敌军闻风丧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生之中,指挥过上百次战役,未尝一败,是名副其实的常胜将军,他就是岳飞,一代忠臣,长期受到国人的敬仰。一方面,他精忠报国,是历史上少有的忠臣;另一方面,又壮志未酬,在奸臣的陷害下,冤屈惨死,成为了历史上的一大遗憾。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在岳飞的墓前,常跪着一副铁像:秦桧。提到岳飞的死,人们无不归罪于奸臣秦桧。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难道害死岳飞的真的只是秦桧吗?

岳飞为何而死?据记载:绍兴十一年,金军在无力与南宋抗衡的情况之下,准备与南宋议和。但是,金军统领提出了“诛杀岳飞,然后和议可成”的前提条件。委曲求全的南宋朝廷开始打压手握兵权的岳飞、韩世忠等人,将岳飞等人调离军队,到枢密院入职。

期间又遭到了秦桧奸党的陷害,通过对岳家军统领王贯、王俊冠以谋反的罪名,牵连至岳飞,并将岳飞捉拿入狱。“绍兴和议”达成后,秦桧奉皇帝赵构之命,以谋反等数条罪名,将岳飞在大理寺狱中杀害。一代英雄就此陨落,死讯传出,百姓闻之落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宋高宗赵构

所以,从岳飞“被捕入狱”到“遭人杀害”的整个过程,表面上是秦桧所以,实则一直都是宋高宗赵构的命令,秦桧一直以来都是赵构的挡箭牌。导致岳飞死亡的幕后之人正是宋高宗,为什么一定要杀害岳飞呢?

宋代重文轻武,猜忌武将的传统

自开国之初,赵匡胤就以“杯酒”收归武将的“兵权”,将兵权一分为三。从此,宋朝就形成了重文轻武的传统,武将容易受到猜忌,毕竟掌握的是国家的军事力量,是维护统治的基础。对于宋高宗赵构来说,控制了武将便是维护了国家安全。

赵匡胤

赵构尤其喜欢贪财好色的武将,因为这样的武将,只要许以钱财、许以美女便可轻易控制住他们,为其所用,心甘情愿地为朝廷效力。但是岳飞是个例外,他既不贪财,也不好色。赵构将美女赠与他,被他退回;年轻时岳飞倒是喜欢喝酒,可被皇上劝告之后,从此滴酒不沾;皇上又赠与田宅,岳飞却以“敌未灭,何以家为”的理由拒绝。

岳家军

长此以往,便引起了宋高宗的猜忌,这样一个不贪财好色,又不置家产的人,究竟图的是什么?难道图的是朕的江山?况且岳飞所率领的“岳家军”每次作战都异常勇猛,未尝有过一次败绩,一旦造反,必定威胁朝廷。这让宋高宗更加畏惧岳飞,将忠肝义胆的岳飞也视为眼中钉,一直在寻找机会将其处死。

因此,在宋朝重文轻武、猜忌武将的传统之下,只容得住贪财好色的将领,像岳飞这种人,换做宋朝的哪一代皇帝,都是不能相容的。岳飞的这些优点,便成为他的死因。即使没有秦桧的陷害,岳飞仍会被屈死,其根本就是宋朝传统体制的影响。

岳飞“迎二圣”的政治口号

“靖康之变”后,徽钦二宗被金兵掳走,北宋至此灭亡,逃到临安的赵构建立了南宋。所以,岳飞一生都以“直捣黄龙,迎回二圣”作为北伐的口号,并多次向皇帝赵构表忠心。

靖康之变

可是,岳飞一心报国,却没有揣摩过赵构的心理,准备迎回的“二圣”,一个是赵构的父亲徽宗,一个是赵构的哥哥钦宗,论辈分,论资历,均高于赵构。如果迎回徽宗与钦宗,那么,赵构的皇帝之位必将不保。赵构辛辛苦苦建立起的南宋,决不甘心拱手让人,即使是自己的近亲,依然不愿相让。

由此看来,岳飞一直以来都是与赵构的政治目的相背离的。赵构是谋求稳定,愿南宋繁荣昌盛,而岳飞就是拯救徽钦二主回国,赵构必然不悦。再加上秦桧“国无二主”的提醒,让高宗赵构更加讨厌岳飞。

固执己见的性格

岳飞身为武将,为光复宋朝,一心主战,反对议和,将满腔热血全部投入了战争中,多次将金军打得四散而逃,形势一片大好。但是统治者赵构却愈加不喜欢岳飞。其实,宋高宗对金朝的态度,虽说是国仇家恨,不共戴天,灭金之心时时有之。

奈何不管军事还是经济上皆不如金国,根本无法从根本上消灭金国。而且金军每三年必要组织一次入侵,处于内忧外患的赵构只能一次次的派秦桧与金“议和”,来谋求短暂的和平,壮大国家实力,待到时机成熟之时一举灭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是岳飞主战的想法根深蒂固,根本没有一丝回旋的余地,跟皇帝在对金态度上产生了严重分歧,甚至不惜与皇帝分庭抗礼。宋高宗为了能将“议和”之事顺利进行下去,将韩世忠等主要武将封官进爵,更是提拔岳飞为三司。升官本是好事,可岳飞多次表示如今形势不容乐观,要加紧训练士兵,以防不测,多次拒绝了高宗的赏赐,拒绝任职,并以“辞官”之举威胁高宗。

最后宋高宗三下诏书后,才将岳飞迎回。在封建时期,就是抗旨,还是多次抗旨,每一次都是死罪,何况再三?

总而言之,岳飞之死,并不单单只是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加害,更多是当时的时代背景害了他,他的个性害了他。他的所作所为,在重文轻武的宋朝根本行不通。赵构念在他是亲信,并是金军的克星,才对他一忍再忍。

可是,岳飞却一而再、再而三地犯了高宗的忌讳,但岳飞还丝毫没有察觉。以至赵构对岳飞的态度就是从喜爱到不满、到失望、到忌讳,最后愤恨。等到秦桧抛出岳飞谋反的事情时,赵构丝毫没有怀疑,直接下令处死岳飞。所以,岳飞之死是被时代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