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流行一句话,推特上你搜流浪地球2,全是骂的,你搜The Wandering Earth2,全是amazing(太神了!)。真是耐人寻味。

我自己上去搜了一下,结果发现不完全对。搜The Wandering Earth2,确实95%都是表扬和赞美。

而去搜流浪地球2,评论两极分化,确实有不少人在无脑黑的辱骂,但至少有一半的中文账号却在大声说拍得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说明了什么?

一,外国普通人其实也不天然反华,认真去看了球2的观众,其实绝大多数也是单纯觉得这片好看!特效剧情不亚于好莱坞,又摆脱了好莱坞的套路,怎么不该拿高分呢?

二,国外网络上生存着一个数量庞大,以黑中国的一切为谋生本领的群体,很遗憾这些败类原本也是中国人。

这本来也没啥,但我这个人看书比较杂,所以关注了一堆各种公众号。这几天发现一个现象,就是很多国内公众号跟着殖人一起开始批评流浪地球2了。

比如什么《流浪地球,看半小时就可以退场了》《冷酷的精英主义与宏大叙事》等等,大家可以自己找找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电影真的像他们说的那么糟糕?我觉得不是,我和老婆大人一起去看的时候,每分钟都在随着剧情起伏而激动,有相同感受的绝不仅仅是我们。

在太空电梯那个超长镜头时吸气;

在韩朵朵一拳揍飞恐怖分子时哄笑;

在白沾糖怒喊”五十岁以上出列“时流泪。(当时影院里前后左右都是抽泣声)

可以说现场绝大多数观众被深深打动了。

所以,这样一部既不缺特效,又不缺笑点和泪点,还有刘慈欣大师加持的科幻巨制,怎么会被一些公众号作者猛烈攻击呢??

思来想去,我觉得这批人,是特别擅长从政治意识形态上去挑刺的,他们是另一种政治形态的“政委”。

比如他们爱挑的一个问题是:为何不能准许“数字生命计划”和“流浪地球计划”一起运行?为何一个问题不能有两种答案。

但如果他们真的看仔细一点,就会发现:

“有人在帮我们”。

编剧们对数字生命乃至人工智能存在的意义其实是持开放性的。

刘德华在剧中并不是反派。

电影一开始写数字生命计划遭到禁止,但电影后面却告诉你,人类之所以得救,其实多亏了数字生命计划。

这难道还不能说明编剧其实本身并没否定数字生命计划么?

再说明白一点:“之所以写数字生命计划遭到禁止, 并不是编剧的价值观不允许,而单纯是从剧本长度上来考虑,必须要集中精力写流浪地球计划。”

所以殖人们连电影都没看懂,却给《流浪地球2》强加了一个罪名。

另外一个常被批评的点,是在剧情发展要求必须由3000名航天员到月球上手动引爆核弹时,白沾糖喊出了“五十岁以上出列”。

批评这一点的人,终究没有看明白,电影中的人类面临的处境到底是什么。

这个处境有时间让航天员们争论,犹豫,你推我让吗?

不是,这个时代是剑拔弩张,慢了一刻都可能导致地球人整体灭亡的时候。

这时候只能做出最简洁,最理性的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里给《流浪地球2》编剧点个赞:前面讲的数字生命计划其实在原著里是没有的。但这个“五十岁以上出列”这一幕,却是写出了原著的精髓。

原著中讲到,在逃逸时代时,当时的人类社会形态和思想意识已经和前太阳时代(也就是现代)完全不同。

在地下城遭遇到岩浆入侵时,率先得到撤退计划的永远是婴幼儿,其次是小学生,最后是成年人。原著中主角的妈妈就这样牺牲了。

为什么刘慈欣要这么写?是刘慈欣没人性么?

不是的,如果你看多了他的作品,你会发现刘慈欣一直认同一个道理:

人类的价值观其实是不断变化的,随着社会形态转变而转变。如果人类社会整体陷入了危机,而你却在固守和平时代的价值观不做调整,那么只会走向灭亡。

人类历史的真相是:在面临这种危及到整个族群存在的危机时,几乎所有的种族,都会选择让年轻人优先活下去。

我举个例子,韩国前总统文在寅,祖籍是半岛北部的咸境南道,战争爆发后,他的父母带着孩子乘坐美国军舰逃亡南方,而家里本来还有祖父等老人,却留在村子里,从此再也没有相见。

为何老人们会留在家里,看着儿孙们登上难民船逃走?

因为这个艰难而痛苦的决定,是人类族群千万年来能活下来的原因之一。

真实的世界里,是没有好莱坞想象中的那种”任何时候都有办法让所有人都活下来“的童话。

刘慈欣的作品里,总是这么残酷,命运总是把人类逼到退无可退的死角,最终人类只能做出理性而残酷的决定。

我姑且最后说一句真话:你之所以能坐在这里悠哉游哉的刷手机,是因为你的祖先做出了无数次残酷而困难的决定的结果。

自己想一想是不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