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资讯,实时更新

今天是兔年

第一个工作日

不过别心塞

下一个假期的消息来了

清明节休1天,劳动节连休5天

根据此前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23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今年清明节4月5日(星期三)放假,共1天。

今年劳动节4月29日至5月3日放假调休,共5天。4月23日(星期日)、5月6日(星期六)上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

端午节、中秋节

和国庆节放假调休日期的

具体安排通知如下。

端午节

6月22日至24日放假调休,共3天。6月25日(星期日)上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秋节、国庆节连休八天

9月29日至10月6日放假调休,共8天。10月7日(星期六)、10月8日(星期日)上班。

这里小编要再

提醒一句

今年要“多上”19天班!

这是怎么回事?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拥有精确历法的国家,历法发展非常丰富,有阴阳合历、阴历、干支历等等。卯兔年有384天,就是因为它是按照中国的阴阳合历来计算的。

现在中国普遍称呼的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最晚自西汉蜀人落下闳等《太初历》(公元前104年)起就开始使用,经过一代又一代学者的改革,沿用至今,又称农历、夏历等。

公历一年的时间实际约为365.24天,一月的时间实际约为29.56天,这样一来,12个月实际约为354.37天,并不足公历的一年。若长期使用下去,10年后,二者就会相差三个多月的时间。

为了让历法能兼顾日月与地球的关系,协调二者之间的天数,于是就采用了“置闰法”,这是一种人为的规定。

目前使用的置闰法为“十九年七闰”,每十九年中,有十二个平年,一年十二个月;有七个闰年,一年十三个月;每二至三年增加一个月,防止与四季脱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十九年七闰。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中国的农历春节日期,为阴阳合历的正月初一。卯兔年就恰巧是闰年,因此一年有十三个月,一年的总天数则变成了384天。

因此,今年要“多上”19天班。

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健康提示

春节假期结束啦

不少人踏上返程路

节后返程返岗应该注意什么

提示来了

1月27日,乌鲁木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健康提示,春节假期结束,居民在返程返岗过程中,要坚持做好防护,注意健康监测。

返程前做好返程规划,关注健康状况,出行途中如需乘坐飞机、火车、公交车等公共交通工具,应遵守公共场所秩序,尽量不扎堆聚集,保持一定社交距离,注意做好自我防护,规范全程佩戴口罩,注意手卫生,尽可能少触碰公共交通工具上的公用物品,及时正确洗手,或用手消毒剂消毒,在清洁双手之前,不要用手触碰口、眼、鼻。咳嗽、打喷嚏时用肘部或纸巾遮掩,不随地吐痰,口鼻分泌物用纸巾包好弃置于垃圾箱内。

居民返程归来初期,加强健康监测,尽量避免接触家里的老人、孩子或者有基础性疾病的人员,减少聚餐聚会,做好个人防护。

返岗前,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要及时进行抗原检测。如果抗原检测阳性,建议推迟返岗时间,对症治疗,如病情加重需要及时就医。这期间,要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不参加聚集性活动。

如果抗原检测阳性,需要返岗,在单位期间,建议全程佩戴N95或KN95口罩,戴口罩超过一定时间或浸湿、污染时,要及时更换;室内要保持空气流通,在做好保暖的基础上,每天定时开窗通风;接触电梯按钮、清理垃圾、饭前便后等场合要及时洗手消毒。

新冠病毒传不动了?专家解读

近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发布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核酸检测结果方面,2022年12月9日以来,各省份报告人群核酸检测阳性数及阳性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阳性人数12月22日达到高峰(694万)后逐步下降,2023年1月23日降至最低1.5万;检测阳性率12月25日(29.2%)达高峰后逐步下降,1月23日降低到5.5%。

全国报告人群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阳性数及阳性率变化趋势。

1月27日,上海中医药大学急危重症研究所所长方邦江教授表示,“新冠病毒传播渐渐变弱,并非因为病毒本身有重要变化,而是社会面维持一定低水平传播,巩固了免疫屏障,加上绝大多数人都感染了,形成了群体免疫,病毒有点‘传’不动了。

“疫情从高峰到低谷,再从低谷到高峰,呈周期性发展,这是符合病毒发展规律的,像美国、日本便经历了新冠疫情以来的好几个高峰。”北京市丰台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主任乔树斌也在1月27日向记者表示,“二十条”实施以后,全国陆续有将近80%的人感染了新冠病毒,呈现了一个小高峰,短期内虽然不会再有高峰,但并不意味着新冠病毒会消失了。目前的情况下,做好个人防护还是很有必要的。

来源:石榴云/新疆日报、中国政府网、国务院客户端、人民日报、央视新闻、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