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省“强省会”战略指引下,成都市与省内其他城市的差距越来越大,成都市已经成为了“一城独大”的代表。其实并不是成都市发展太快,而是四川省内城市在重庆市直辖后,没有任何一座城市能够具备追赶成都市的实力,从而使得成都市的首位度过高。无论是曾经辉煌过的“成渝万”万县市(重庆市万州)、因盐业发达的“成渝自”自贡市,还是后来的科学城绵阳市,都跟成都市有较大的差距。按照区域均衡发展战略要求,四川省也应该积极培育一座可以追赶成都市的省域副中心城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底哪一座具备这个条件呢?城镇规划君何方洪认为宜宾市具备这个潜力。因为近些年来,川南中心城市宜宾市逐渐崛起,大有在经济方面赶超绵阳市的趋势,在城市规模方面已经超过绵阳市,且在进一步拉开差距。因此,城镇规划君何方洪今天就来研究分析宜宾市可作为四川省域副中心城市并可申报副省级国家计划单列市的可行性。

一、四川省前三大城市发展变革

四川省在1997年之前,一直都是副省级省会城市成都市与我国第一个国家计划单列市重庆市“双雄争霸”的城市发展格局,川内其他城市只能竞争省内第三大城市的荣誉。但是据城镇规划君何方洪对家乡四川省城市发展历史的了解,其实四川省的第三大城市曾经多次更替,具体变化情况为“万州(万县)→自贡→绵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民国初期的四川省第三大城市万县(万州)

万州原名叫万县,是我国长江沿岸十大港口之一和四川省仅次于重庆的第二大港口,位于四川盆地东部,濒临长江三峡,有“川东门户”之称。因城市街道楼房背山面江,故又称“江城”。1902年《中英通商条约》辟为商埠。1915年日、英两国于万县设立海关。

民国初期的1928年,位于长江边的港口城市万县城市,因其作为长江航线的枢纽城市地位而被批准正式开埠,之后全国各地和各个国家的商人纷纷涌入万县这座江岸小县城做生意,使得万县的工商业迅速发展,城市规模随着人口的集聚而壮大。据城镇规划君何方洪了解,当时驻扎在万县的四川省军阀杨森在既无申报、更无批准的前提下,于1928年11月自己宣称“万县建市”,析万县的县城设置万县市。使得万县建市早于1929年才设市的重庆市,与省会成都设市属于同一年,万县市成为民国时期我国最早设市的城市。

于是万县市一跃而起,成为了四川省内仅次于成都和重庆的第三大城市,在1929年至1935年之间四川省仅有的三座建制城市。当时万县的城市繁华程度与成都市、重庆市并驾齐驱,这时“成渝万”说法开始出现了。而万州(万县)也因“万川毕汇”得名,因“万商云集”而闻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到了抗战时期,由于长江航运中断,导致万县港口停滞,万州工商业和交通贸易业衰落,城市逐渐萧条。于是在1935年万县市被撤销城市建制而并入了万县。尽管如此,抗战初期却有大量沦陷区的工商企业迁入万县,使得万县经济仍能保持一定程度的繁荣。尤其是1937年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市后,万县成为连接前后方的重要堡垒和战略物资集散地,战时经济飞速发展,万县城区仍旧是四川省内第三大城市。

而到了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这段时间,由于内战逐步升级,海关业务逐步被停止,加上当时的复杂局势,导致了货币贬值,物价飞涨,万县的经济也由繁荣转为了萧条。曾经来万县城区做生意的人也渐渐离开,在万县发展的企业和学校也迁回原来的地方,之后万县就衰落了。万县从四川省内的第三大城市跌落了,被1939年才建市的自贡市取代了四川省第三大城市的地位。因此,“成渝万”存在时间并不长久,只有十几年的辉煌岁月。

虽然1949年12月15日万县市重新被批准设市,但川内其他城市纷纷崛起,自贡市川内第三大城市已经无可撼动,万县市已经不复当年之勇,沦落到四川省内第四五大城市之位。1992年经国家批准撤销了万县地区、万县和万县市设立地级万县市,1997年撤销万县市及其所辖的龙宝区、天城区、五桥区,设立重庆市万县区,万县成为重庆直辖市的一个市辖区,从此成为重庆直辖市内的第二大城市。

(二)万县衰落后自贡崛起为四川省内第三大城市

自贡的历史可以说长也可以说短,说长的话可以追溯到恐龙时代,因为这里是恐龙之乡。也可以说很短,因为在清朝以前都没有“自贡”这个地名。“自贡”地名的诞生是因为荣县、富顺县交界地盐业的开采得来的名字。自贡的名字取自于盐井中自流井和贡井的首字,合称为“自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以说自贡这座城市诞生于荒郊野外,成长却十分迅速。自从建城立小镇以来,自贡便富商云集,盐商、手工业者、淘金者居留甚众,并迅速发展成为了四川盆地乃至全国最富庶的城市之一。值得一提的是,抗战时期,自贡市还是全国捐款额度最高的城市,远超津沪等当时一线城市,可见自贡之富庶。

抗战初期的1939年,即1939年8月8日和8月15日,四川省召开第330次和第331次会议,决定正式成立自贡市(但是获批挂牌设市时间是1942年8月)。将自流井和贡井地区分别从富顺县和荣县分离出来,成立了自贡市,成为了继成都市、万县市和重庆市之后四川省设立的第三座建制城市(四川省内第一座建制城市是1928年以成都县和华阳县城区设置的成都市,第二座建制城市是1928年11月设市的万县市,第三座建制城市是1929年以巴县城区设置的重庆市,第四座建制城市是1939年以富顺县第5区和荣县第2区产盐区设置的自贡市),而在1935年万县市被撤销和自贡市1939年设市至1949年万县复设万县市,这期间长达十年的时间里,四川省也仅仅保留在成都市、重庆市和万县市这三座建制城市的数量上,始终没有突破第四座城市。

自贡自建市开始及万县衰落以后,长期为四川经济最发达,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也保持着四川省第三大城市的地位。1948年时全国有过城市规模的粗略统计,当时自贡市成为全国第二十大城市,自贡城区人口达到了29万人,是四川盆地乃至西南地区仅次于成渝的第三大城市。当时的自贡市城市规模竟然大于我国台湾省台北市(城区人口26.9万人)、贵州省会贵阳市(城区人口26.3万人)、云南省会昆明市(城区人口25.5万人)、山西省会太原市(城区人口25.2万人)等省会城市。

尤其是后来“三线”建设时期,随着东方锅炉厂、东新电碳厂、长征机床厂、晨光化工总厂等19家工矿企业内迁至自贡市,让自贡市成为了“三线建设”时期国内重要的工业基地。这个时候的自贡市也紧随成都市和重庆市在川渝地区撑起了“成、渝、井(自贡)”三足鼎立的格局,代替了过去的“成渝万”。也正是因为如此,四川省在分配和各地州市车牌号时,川C成为了自贡的车牌号码,足以见自贡市当时在四川省内的第三城地位。在重庆未直辖之前,四川的川A车牌是省会成都市,川B是第二大城市和国家第一个计划单列市重庆市,川C就是第三大城市自贡市。这也成为了许多老自贡人津津乐道的历史,从车牌的排序来看,依稀也能看到当年自贡市的辉煌历史。

但是随着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曾经的四川省第三大城市自贡市也和很多工矿业城市一样走向了没落。1981年时国家有关部门对全国城市规模进行过统计,根据当时的统计数据显示,四川省第一大城市是重庆市,城区人口达到190万人;四川省第二大城市是省会成都市,城区人口137.6万人;第三大城市是自贡市,但是当时的自贡市已经开始被重庆市和成都市拉开了较大差距。尤其是1995年自贡市爆发了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盐业连续八年亏损,曾经与自贡同时期建市的城市,纷纷升格为副省级城市,唯有自贡市仍处于地级市的地位。

虽然自贡市行政区划管辖4区2县,但自贡市域实际的面积并不大,全市的幅员面积仅有4381平方公里,是四川省区划面积最小的地级市。根据国家住建部《2021年全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数据显示,自贡市2021年城市规模(城区总人口)126万人(城区常住人口113万人,暂住人口13万人),城市建成区面积132平方公里。自贡市城市规模大小只能排名全国第84名,从1948年的第20名掉落了64名。已经被四川省内的绵阳市、宜宾市、泸州市、南充市、达州市远远地甩在身后了,只能屈居四川省第七大城市。

(三)自贡市衰落后科技城绵阳崛起为四川省内第二大城市

上世纪90年代,四川省第三大城市自贡市经济开始下滑,城市实力也在衰退。而此时的川内小城绵阳市因为长虹集团和九洲公司等企业先后崛起,绵阳市成为了西部新兴的电子工业城市,为“中国科技城”的确立奠定了基础。绵阳市从这个时候开始取代自贡市成为四川省内仅次于重庆市和成都市的全省第三大城市。1997年重庆市带着万州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一起直辖以后,绵阳市便成为了四川省内第二大城市并保持至今。

自从重庆市带着万州一起从四川省独立出来成为中央直辖市以后,中国科技城绵阳就一直是四川省仅次于省会成都市的第二大城市,被四川省乃至国家寄予厚望。绵阳也成为了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建设的中国唯一科技城,是四川第二大经济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第三城,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成渝西“西三角”腹心地带。由于科技城的发展,绵阳市成为四川省唯一的三线城市。不论科教、文卫、创新型企业、社消金额、存款数量、国家级科研中心数量、机场航班旅客数量等众多指标,绵阳市都遥遥领先四川省内其他城市。尤其是曾经的四川第三大城市自贡市,其一年的产值连绵阳市的一半都不到。

(四)进入新时代的绵阳市已经被川内宜宾泸州南充赶超

然而,城市也跟人一样,也存在“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现象。曾经稳居全川第二城的绵阳市,近些年不仅没有飞速发展,在对比省会成都市的发展速度方面严重滞后,让成都成为了全国首位度最高的省会城市之一。其实如果四川省城市规模和经济实力第二的绵阳市能够飞速发展,那么就会与成都市的差距没有现在这么大,也不至于让成都市背上了“一城独大”的名声。比如城市规模和经济实力与成都市在伯仲之间的武汉市,由于湖北省很早就积极培育了襄阳市和宜昌市两座实力较强的省域副中心城市,使得武汉市在湖北省的首位度没有成都市在四川省的首位度这么高,所以也没有人诟病武汉市的“一城独大”问题。

除了与四川省内的第一大城市成都市的巨大差距外,相比外省的第二大城市,绵阳市也是在一步步被赶超。2007年时,四川省GDP排名第二的绵阳市生产总值高达90亿美元(673.5亿元人民币),达到成都市(444亿美元)的20%,比全省第四名的宜宾市(71亿美元)高了26.7%。

但是到了2022年,成都市地区生产总值已经高达20817.5亿元,宜宾市达到了3427.84亿元,而绵阳市仅为3626.94亿元。绵阳市仅为成都市GDP的17%,相比2007年下降了3个百分点;绵阳市的GDP比宜宾市仅仅高了199亿元,只高了5.8%,已经被宜宾市追近了20.9个百分点,在未来几年内被宜宾市赶超也有可能。

而与西南地区其他省份第二大城市相比,绵阳市的发展也远远落后。比如跟云南省域副中心城市和云南省第二大城市曲靖市相比,曾经经济落后于绵阳市的曲靖市已经实现了对绵阳市的反超。2007年时,绵阳市GDP约为90亿美元,而当时的曲靖市只有87亿美元,比绵阳市少了约3亿美元。

而到了2022年,绵阳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约3626.9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0%。根据云南省曲靖市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2年曲靖市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802.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1%。高于全国5.1个百分点、云南省3.8个百分点,增速和增量均领跑云南省,对云南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23.8%。曲靖市的地区生产总值已经超过绵阳市约175.26亿元。而且曲靖市的经济增速高达8.1%,比绵阳市的经济增速5%高了3个百分点,可见绵阳市还在被曲靖市逐渐拉开差距。

绵阳市跟贵州省第二大城市遵义市对比,差距就更加明显了。2007年时,遵义市地区生产总值仅有73亿美元,而绵阳市比遵义市高了23%。而到了2022年,经初步核算,2022年遵义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约4401.26亿元。遵义市反超了绵阳市21%,里外里一共拉近和反超有44%,可见绵阳市相比遵义市发展滞后太多。

就是不比城市经济总量,仅仅比较城市规模大小。根据国家住建部《2021年全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21年四川省第二大城市已经不是绵阳市了,而是川南中心城市宜宾市,甚至泸州市和南充市都已经超过了绵阳市。2021年绵阳市城区总人口146万人(城区常住人口109万,暂住人口36万)、建成区面积182平方公里;宜宾市城区总人口180万人(城区常住人口124万,暂住人口56万),城市建成区面积180平方公里;泸州市城区总人口169万人(城区常住人口120万,暂住人口49万),城市建成区面积174平方公里;南充市城区总人口152万(城区常住人口120万,暂住人口32万),城市建成区面积167平方公里。

虽然绵阳市的城市建成区面积最大(从卫星夜景灯光图和城市热力图上就可以看见绵阳市的城区面积远大于宜宾市、泸州市和南充市),但是城市规模只跟城区人口有关,而绵阳市已经落后于宜宾、泸州和南充,只能屈居四川省内第五大城市了。

二、四川省需要一个异军突起的第二大城市培育成省域副中心城市

城镇规划君何方洪已经在上面对四川省的第二大和第三大城市的历史变革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和分析,可见四川省内从曾经的“成渝万”到“成渝自”,再到后来的“成绵南”,最后到现在的“成宜泸”。在1997年重庆直辖前,成渝“双城记”让四川盆地活力四射,到了如今四川盆地成都“一城独大”,开始上演“独角戏”。

其实四川省的“强省会”战略是正确的,正因为四川省积极培育壮大省会成都市,让成都市成为我国西部地区的领军城市,树立了成都这座参与全国乃至全世界竞争的增长极龙头城市,才不至于让四川省更其他西部省份一样平庸,让众多的四川省内剩余劳动力留在了成都就地城镇化。一个省份,如果连一个显眼的大城市都没有,恐怕都参与区域竞争的机会都没有,遑论在重大国家战略中获得一席之地?所以四川省的强省会战略是对的。

但是过去三年疫情冲击影响,放大了大城市人口集中的弊端,无论是社会资源还是资源,都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考验,培育多中心,不无分散风险的考虑。因此,城镇规划君何方洪认为,四川省应该在成都市之外,也要培育经济副中心城市。要有意识地培育多个中心城市,避免“一市独大”的弊端。

三、可以考虑将战略区位条件优越和发展潜力巨大的宜宾市打造成四川省域副中心城市并积极申报国家副省级市

城镇规划君何方洪认为,四川省培育了自贡市和绵阳市几十年,均无法把自贡市和绵阳市做大到省内副中心城市的地位,可见这两座城市存在一些内在无法突破的瓶颈,比如绵阳市距离省内第一大城市成都过近,其本身就属于成都都市圈辐射范围,所以绵阳市只能做强,但无法做到与成都相媲美的规模。因此,城镇规划君何方洪综合对比了四川省内城市后,发现最具备省域副中心城市条件的城市就是宜宾市。

宜宾市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具有战略地位重要、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枢纽地位突出、资源富集匹配、经济实力较为雄厚、城市综合实力较强等明显优势。目前宜宾在川渝滇黔地级市中具有经济、区位、产业、科教、交通、开放等比较优势,有很强的发展后劲、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加之省委、省政府对宜宾发展的定位要求,宜宾完全有基础、有条件、有实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国家区域中心城市。

由于宜宾市特殊重要的战略区位优势,可以打造成为四省市(四川省、云南省、贵州市和重庆直辖市)交界区域中心城市。未来待宜宾市经济总量超过绵阳市,城市规模发展到200万以上后,就可以考虑向国家申请将宜宾市升格为我国内陆地区第一个副省级的国家计划单列市(曾经的重庆市就是国家计划单列市),从而带动四川南部(宜宾市、泸州市、自贡市、内江市)和川西南乐山市、凉山彝族自治州、攀枝花市和云南省昭通市、贵州省遵义市等数千万人区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