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此病患者,首要任务是对症处理,稳定生命体征

抽搐在临床上常被称为癫痫发作,其原因多种多样,多见于由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或脑血管疾病所引起,本例患者青年发作性意识丧失、抽搐就诊于我院,临床诊疗较为复杂,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先看基本信息

患者,男性,27岁。

主诉:发作性意识丧失、抽搐1天。

现病史:1天前患者在外地旅游时突然发生意识不清,抽搐,反复发作,每次抽搐持续数分钟至数10分钟不等,抽搐间歇期意识不能恢复,在当地医院给予“镇静药”症状不缓解,转来我院急诊。

既往史:患者近两年来常常有情绪不稳,有时会自言自语,工作能力下降,从单位辞职,并在精神病专科门诊治疗(诊断不详)。服用奥氮平片控制症状。

个人史与家族史:患者有一姐,12岁起发现有癫痫,智力下降,肢体活动障碍,目前借助轮椅生活。父母体健。

查体:

  • 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心脏杂音,腹软,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下肢无水肿。

  • 意识不清,浅昏迷,生命体征平稳。

  • 双瞳孔等大正圆,光反射存在,双侧额纹及鼻唇沟对称。

  • 粗测四肢肌力5级,四肢可见不自主活动,腱反射活跃,双侧病理征(+)。查体中可见肢体强直阵挛发作。

  • 余神经系统查体均不合作。

辅助检查:

  • 血常规、生化检查均正常。

  • 药物毒物筛查正常范围。

  • 感染指标(-)。

  • 影像学检查头颅核磁提示侧脑室前后角、侧脑室旁可见弥散对称脱髓鞘改变(见图1)。

  • 腰穿脑脊液常规、生化、细胞学均处于正常范围。

  • 血硫酸酯酶A水平34nmol/(17hr*mg),正常范围为134-325nmol/(17hr*mg)。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1 头颅核磁提示(A)像显示脑室前后角及脑室旁对称性分布的异常信号和相对应的长T1信号(B)

考虑哪些疾病?如何定位、定性分析?

定位:查体未见明确定位体征,双侧病理征无特殊定位意义,患者表现癫痫持续状态,提示颅内病变,皮质功能广泛受累,是否存在局灶病变,有待进一步检查。

定性:如果患者症状是急性发作,应考虑感染、中毒等因素,如病毒性脑炎等,但结合病史,有精神异常、服抗精神病药物、家族中有类似患者,应高度考虑是否存在遗传代谢性疾病。

综合以上分析诊断为:异染性白质营养不良(MLD)

诊断依据:

患者表现癫痫持续状态,头核磁提示弥漫白质改变,临床上常考虑缺血缺氧性脑病、药物中毒、艾滋病脑病等情况,经实验室检查,这些情况均予以排除。

结合家族史,考虑遗传代谢疾病,如脑白质营养不良等,患者无肾上腺疾病,发病年龄较晚,因而要考虑异染性白质营养不良,此病可有成人型发病,主要临床表现为精神症状及癫痫。

进一步检查血硫酸酯酶A活性,此型患者该酶活性下降。

治疗与随访:

急诊检查患者意识不清,阵发性抽搐,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地西泮持续静脉滴入,并予以鼻饲管内苯妥英钠100mg,3次/日,患者抽搐逐渐缓解。入院后对症治疗,出院时患者神志清楚,认知功能大致正常,经精神科会诊考虑器质性精神障碍,给予抗精神病药控制症状,脑神经正常,四肢运动正常,反射对称,未查及病理征及感觉障碍。

出院后半年随访未再有抽搐。

MLD的概念及分类

MLD是一种由芳基硫酸酯酶A(ARSA)基因突变导致的罕见遗传性白质脑病。

MLD的临床表现及疾病进展速度存在个体差异,但几乎所有的患者最终均会出现运动及认知功能完全丧失。

临床上根据患者的发病年龄及病情严重程度分为晚婴型、青少年型及成人型。

晚婴型MLD发病年龄多数为1-2岁,患儿一般有一段时间的正常发育,继而出现运动及认知方面的倒退。此类患儿最典型的临床表现包括笨拙,经常摔倒,脚尖走路和口齿不清。

青少年型MLD发病年龄为4岁至12-14岁。最初因出现学习成绩下降和行为问题被家长发现。早发病的青少年型MLD患者和晚发病的青少年型MLD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同。早发病的青少年型MLD患者多数以神经肌肉疾病起病,而晚发病的青少年型MLD患者多以行为问题起病。

成人型MLD起病年龄为14岁以上,少数患者直至40岁或50岁才发病。其临床症状存在较大差异。成人型MLD患者最初在学习或工作方面出现性格改变。因酗酒,吸毒或情绪不稳常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或抑郁症。患者可出现困惑,情感异常甚至幻听。也有部分成人型MLD患者最初以神经系统症状(例如强直痉挛)起病而被诊断为多发性硬化或神经退行性疾病。癫痫也是其常出现的临床表现。

MLD的诊断标准

对于存在MLD临床症状的患者进行头颅核磁检查,提示存在MLD的核磁表现,同时测定患者的白细胞中ARSA酶活性,提示ARSA酶缺乏者,仍需满足以下几项中的1项或更多者,可明确诊断MLD:

(1)ARSA检测存在突变。

(2)24小时尿中脑硫酯含量测定:患者24小时尿中脑硫酯含量为正常对照的10至100倍。

(3)神经或脑组织活检测定异染性的脂质沉积:患者神经系统组织中检测到异染性的脂质沉积可诊断MLD。

MLD的鉴别标准

ARSA酶假性缺乏

因ARSA等位基因突变位点较多,许多具有ARSA假性缺乏的其他疾病患者的ARSA酶活性缺乏。

当发现具有精神方面症状及神经系统倒退的患者存在ARSA酶缺乏时,ARSA酶缺乏常被认为是其病因,然而,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吸毒,多发性硬化以及各种类型的痴呆在人群中普遍存在,且其可能并不是ARSA酶活性降低的临床表现。

因此,应对MLD和ARSA酶假性缺乏进行鉴别,具体鉴别方法包括:(1)ARSA检测;(2)24小时尿中脑硫酯含量测定125名患者24小时尿中脑硫酯含量为正常对照组的10至100倍;(3)神经或脑组织活检测定异染性的脂质沉积:患者神经系统组织中检测到异染性的脂质沉积可诊断MLD。

多种硫酸酯酶缺乏症

多种硫酸酯酶缺乏症起病年龄多数为1-4岁,由于胱氨酸转化成甲酰甘氨酸(其为多种硫酸酯酶的酶原共同激活步骤)受阻,导致多种硫酸酯酶缺乏。其临床表现变异大,多数患者同时存在MLD及黏多糖贮积症(MPS)的表现。病情较重者类似晚婴型MLD,有些在婴儿及儿童早期则表现类似MPS的面容及骨骼改变,而在儿童晚期则有似MLD的症状,最终疾病病程类似MLD脱髓鞘的临床表现。

糖酯结合蛋白(SAP-B)缺乏

SAP-B是硫酸脑苷脂溶解所需的蛋白,其缺失可引起MLD类似症状。其发病特征及年龄存在变异性,很少患者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若患者存在MLD样症状,典型白质脑病的核磁表现,ARSA酶活性正常,尿中脑硫酯含量,则提示可能存在SAP-B缺乏,此病的诊断主要包括培养细胞降解硫酸脑苷脂受到抑制,免疫化学评估SAP-B含量或编码SAP-B的基因序列分析。

对于诊断不清的意识障碍患者,首要任务是对症处理,稳定生命体征,如本例患者为癫痫持续状态,则应立即终止发作,如气道管理、镇静抗癫痫药物治疗等。在此基础上进行病因学的检查。对于考虑脑白质营养不良的患者,可行相关酶学检查有助于诊断。

参考文献:

[1]陈丽,王静敏.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的研究进展.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22(09).

[2]Greenfield,J.G.Form of progressive cerebral sclerosis in infants associated with primary degeneration of interfascicular glia.Proc.R oy.Soc.Med,1933,26:690-697.

来源:医学界神经病学频道

责编:田栋梁

校对:臧恒佳

编辑:赵 静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