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关注”。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北宋的大文豪苏轼,知名度很高,他不但是诗词、文章、书法、绘画、饮食等很多方面的全才。

而且天性旷达、乐观、平易近人又很有趣,虽然苏轼在他生活的时代,不被当权派的人们喜欢,但在当时的文人士大夫圈子里,在广大人民的心目中,苏轼还是很受欢迎的。

苏轼的爱情虽然并不算传奇,但却给了他最真实、质朴的幸福。苏轼的一生,得到了三个女子真挚的爱情。他们的爱情没有那么轰轰烈烈,却足够温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原配王弗

王弗和苏轼都是四川眉山人,十六岁时,王弗嫁给当时十九岁的苏轼为妻,王弗聪慧谦虚,知书达理。

虽然王弗的父亲王方也是进士出身,王弗自幼随父亲读了很多书,虽然王弗做了苏轼的妻子。

但她并没有显露自己的才学,而是在与苏轼真情相伴的日常生活中,用心料理家务。

当家中有客人来拜访的时候,王弗总是不动声色地站在苏轼身旁,听客人们如何说话,观察他们的行为举止。

等客人走了以后,王佛再给苏轼分析客人的性情和自己对客人的看法,每次都能分析的很到位,王弗的这个本领让向来天真、全无心机的苏轼很是敬佩。

如果说为苏轼分析客人的性情,提醒苏轼该怎么和这些人相处,是王弗与苏轼互补的一面。

那么当苏轼挑灯夜战,有些书中的内容想不起来的时候,王弗又能及时提醒他,在和苏轼交流学习的时候,她的见解又总是让苏轼刮目相看,这些表现则更让苏轼惊喜异常。

苏轼很幸运,她的结发妻子王弗既是他生活上的伴侣,又是他精神世界的知己。可惜,王弗在与苏轼相伴十一年,留下长子苏迈以后,就去世了。

王弗去世时,只有二十七岁。与王弗的这段感情,让苏轼刻骨铭心。

在夫妻二人阴阳相隔十年之后,苏轼还以真挚、动人的情感,写下了《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虽然王弗已经去世了十年,但是他们的感情已经到了不刻意想念,也很难忘的程度。

妻子孤零零地呆在遥远的故乡,落在苏轼眼中,是无处诉说的凄凉。

诗人感叹自己老了,而已经离世的妻子,在他的眼中,还是年轻的模样。

在那样一个特定的夜里,苏轼的心飞回了故乡,在梦境中,他看到妻子正在梳妆,两人深情对望了很久,说不出话来,只是留下了积蓄已久了泪水。

苏轼经常会想起他的结发妻子,每当想起王弗红颜早逝,苏轼的内心总是涌动者难以言说的哀伤。

  1. 续弦王闰之

王弗去世时,苏轼才三十岁,王弗留下的儿子苏迈才六岁。

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得到好的照顾,也为了在自己死后,苏轼的日常生活能够有人照顾,王弗在去世前,主动为自己的丈夫和堂妹王闰之牵线。

希望他们能够结合,这样自己也可以放心地离开人世。

结合王闰之在堂姐走后不久,就和苏轼结合的情况,以及王闰之大龄未嫁,却甘心嫁给比自己大十一岁的堂姐夫苏轼的情况来看,王闰之与苏轼的婚姻,应该是王弗生前就定下的。

而王闰之之所以大龄未嫁,很有可能是因为,从她还是个小女孩儿的时候,就暗恋上了自己的姐夫苏轼。

只是,堂姐还在世时,王闰之的少女情怀无法吐露,又有些不合时宜。

王闰之自小看到了姐夫苏轼与姐姐的伉俪情深,心中很羡慕,她知道姐夫的为人,更欣赏姐夫乐观风趣的性格和绝世的才华。

苏轼的一生虽然颠沛流离,充满了动荡,但是苏轼乐天知命的态度,却很能给人安全感。

况且,苏轼在整个诗人群体中,算是比较理智,安于现实的。

他不像李白那样,对家庭没有责任感,很多时候都在外游荡,只能让妻子跟他过着独守空房的苦闷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闰之果然没有让姐姐失望,她不仅和苏轼过上了相濡以沫的生活 ,还对姐姐的儿子和自己的儿子一样亲热。

王闰之又为苏轼生下了两个儿子,苏轼在王弗去世后,又有了幸福美满的家庭。

王润之虽然没有堂姐王弗那样博学,但也是一位难得的贤妻,她在料理生活方面一点儿也不比王弗差。苏轼在他的很多诗文作品中,都提到王闰之。

通过苏轼的描述,我们可以了解到,王闰之是一个贤妻良母,是一个非常大度,能干,愿意迁就苏轼,又有足够的耐心去处理家庭琐事的女子。

苏轼在诗中多次将自己与前代名人相比,认为他们虽然有才,但娶的妻子不够贤惠大度,是人生一大遗憾。

而自己今生最大的幸运,就是娶了两位既贤惠、又能干的妻子,所以自己的生活,还是比前代诗人幸福得多。

苏轼在密州时,正赶上天下大旱,蝗灾四起,百姓们的日子很难过。

苏轼虽然亲自参与了救灾的事情,但是一个人的力量很有限,苏轼面对一些凄惨的景象,也不能保证一直乐观,心态平和。

有一天,苏轼回到家中,正在烦闷。这时,王闰之生的小儿子苏过看见父亲从外面回来,大概是想向苏轼要点儿吃的。

大概是一天没见父亲回家,想和父亲一起玩乐,但是一身疲惫的苏轼,这时根本没有心情和儿子玩闹。这一次,苏轼还向儿子发了脾气。

这个时候,王闰之就显示出她很有智慧的一面了。

只见王闰之先是不动声色地给苏轼端上了她沏的茶,而后又半是怜爱半是劝解地对苏轼说:

“儿子任性,你怎么比他还任性呢?为什么回到家就生气,不能找点儿乐子吗?”

听王闰之这样说,苏轼心里很愧疚,自己平时读了那么多的书,对生活还不如王闰之通透。

苏轼脸上的愁云一扫而空,认为自己娶到这样通达的妻子,现实生活中的困顿,也不算什么了。

苏轼和王闰之也有非常浪漫的时候,一次王闰之过生日,苏轼为她放鱼祈福,并写诗赞美王闰之对自己的三个孩子都很疼爱,表达了他对王闰之温和而质朴的爱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尽管王闰之在乌台诗案前后,为了避免苏轼因为写诗填词,再次被别有用心的小人抓住把柄,带来更大的灾祸,曾经把苏轼的诗稿烧掉了一部分。

但是从本质上来说,经过岁月的考验,王闰之还是很欣赏苏轼的才华的。

苏轼在合肥时,有一天晚上,王闰之心情十分舒畅,当即准备好果品小食,请苏轼与她一同赏月,并说春天的夜色比秋天的月色好,秋月令人伤怀,而春天的月色让人心情平和欢悦。

苏轼听后,对妻子的见解大为称赞,认为向来不会写诗填词的妻子,竟然说出了诗人的心声。苏轼用妻子的话语写了一首《减字木兰花》,表现自己赏春天月色的快乐。

王闰之陪伴苏轼走过了二十五年的岁月,这二十五年,是非常坎坷的二十五年,苏轼一再被贬,生活也十分困顿,大部分时候,都只能亲自劳作。

在最困难的时候,王闰之甚至要和苏轼一起挖野菜,一起赤脚耕田,可是出嫁前生活平静安乐的王闰之不仅丝毫没有怨言,还把这样的日子过的安宁而幸福。

1093年,四十五岁的王闰之去世,苏轼为她举行了极为隆重的葬礼,十年之后,苏轼在常州病逝,与王闰之合葬。

尽管苏轼爱王弗,但王闰之与苏轼一起经历的更多,王闰之为苏轼付出的也更多,所以尽管苏轼娶王闰之的时候,他的爱可能并不纯粹。

但经过二十五年的相濡以沫、患难真情,苏轼与王闰之的感情,既有寻常夫妻之间的爱情,也有超越夫妻之情的相互温暖。

王闰之这样善良又温和、勤劳又有智慧的女子,嫁给谁都会幸福的,嫁给苏轼,虽然让她经受了很多磨难。

但是她对苏轼,始终还是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崇拜,能够嫁给自己的偶像,给他半生的宽容与爱,王闰之短暂的人生应该也是幸福的。

  1. 侍妾王朝云

王朝云与苏轼的感情很独特,她是苏轼在杭州时遇到的名妓,苏轼遇到朝云时,朝云还是一个十二岁的小女孩儿,但是却非常聪慧,与苏轼在精神世界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也许是苏轼特别喜欢这个容貌美丽的小女孩儿,也许朝云也早就认定了苏轼是自己一生的良人。

总之与苏轼夫妻共同生活了二十年,并被他们后代的朝云,也陪着苏轼度过了被贬之后的艰难岁月。

苏轼被贬黄州之时,遣散了所有的侍妾,只有朝云一人决定终身追随苏轼。

朝云十二岁就做了苏轼的仕女,十八岁时成为侍妾。朝云不仅能歌善舞,别有一种清新出尘的气质。

而且对艺术敏锐的领悟能力,对浪漫情感的体味思索,常常与苏轼不谋而合,经过漫长的相处,朝云与苏轼的知己之情,已经到了不用语言沟通,就能彼此心领神会的程度。

苏轼被贬到惠州时,朝云为苏轼唱他写的《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如果脱离当时的背景来看,这首词只是传达了一种词人想要追求的美好理想,终究没被象征理想本身的“佳人”重视,作者在孤单、失落中有一种落寞,失望的心境。

其实,苏轼让朝云唱这首词的时候,一开始并没有牵动愁肠,是朝云在歌唱的过程中,唱到“天涯何处无芳草”一句,联想到苏轼半生飘零的命运,不禁无声地哭泣。

苏轼与朝云相互劝慰,渐渐走出悲伤的情感氛围。后来朝云也红颜早逝,苏轼终生不再听别人唱这首词了。

《东坡笔记》中记载:一天苏轼上朝回家,与家中妻妾宴饮,排解烦闷。席间,苏轼让众人说说自己肚子里装的是什么?

有人说,先生肚子里装的是文章,有人说装的是机械,只有朝云半开玩笑地说:先生肚子里装的是一肚子的不合时宜。苏轼听完,欣然而笑,认为朝云是他的知己。

苏轼的不合时宜,表现为他的书生意气,表现为他总是和当权派的思想有较大的分歧,还表现在他明明置身于最复杂。

最应该收敛个性的官场,却总是管不住自己的嘴巴和笔,说话不合时宜,写文章也有一些是主流社会不希望看到的。

但就是这样的苏轼,才让朝云发自内心的崇拜,并生出了爱情。

1083年,二十二岁的朝云为苏轼生下一个儿子,这一年苏轼已经四十八岁了,当时正在为《易经》写注解的苏轼,为儿子起名叫苏遁。

这个名字表示苏轼希望自己和儿子从此能够远离政治的漩涡,过上逍遥自在的生活。

然而,天不随人愿,苏遁出生才一年,苏轼又接到召命,不得不再次漂泊,当他和家人到达南京时,小小的苏遁没能经受住路途的颠簸,中暑身亡了。

已近知天命之年的苏轼,又遭遇了丧子之痛。

从苏轼的诗中可以看出:他对这个小儿子十分钟爱。这个儿子不仅长得非常像他,而且很聪明,对书卷有一种天然的喜爱。

苏轼的人生多坎坷,这个儿子是他欢乐的源泉,儿子的死对他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苏轼知道,如果不是自己被流放,小儿子应该不会匆匆离开人世,他的伤痛和愧疚,是多少诗作也写不出来的。

苏轼的悲伤已经足够沉重,朝云的悲伤则更令人痛断肝肠。小儿子才一岁多,还没断奶,衣服还挂在架子上,孩子已经永远离开人世了。

朝云虽然没有夫人的名分,但苏轼对她的理解与怜爱,已经到了心意相通,体察入微的地步。

只是,在爱情世界里还算幸福的朝云,却没有得到命运的眷顾。

在陪伴苏轼二十二年后,朝云在惠州染上的瘟疫,不久就带着遗憾与不舍溘然长逝了,去世时才三十四岁。

当年,苏轼在杭州西湖畔与朝云相遇,相知,后来在惠州西湖,他和朝云又度过了一段在湖上泛舟,相对谈禅的幸福时光。

朝云去世后,苏轼将原来的枕丰湖改名为惠州西湖,并且像当年经营杭州西湖一样,在湖上建塔、筑堤,种下梅花。

但无论苏轼怎么渴望留住他与朝云在一起的美好时光,朝云都不会回来了。

苏轼曾经因为自己落魄时,还有朝云相伴,觉得自己比白居易幸福,但在生命的最后几年,苏轼身边再也没有了这样的红颜知己。

对于苏轼来说,曾经拥有就是幸福吧,毕竟像朝云这样的奇女子,很多人一生都没有遇到过。

苏轼的一生尽管大多时候都漂泊不定,但终究还是幸福的。他的原配夫人王弗,是他人生起步阶段的指路明灯。

继任妻子王闰之给了他动荡生活中的幸福与归属感,让苏轼充分享受了家庭生活的温暖。妾室王朝云则成为苏轼浪漫精神世界中,难得的知己。

虽然,苏轼的幸福生活是建立在三个女性为他的付出之上的,但是她们的付出,也都得到了苏轼的回馈。

如果问苏轼,三个女子中,最爱的是谁?同样是爱,苏轼的感受应该是不同的。苏轼把自己的爱分成了不同的层面,三个女性各自生活在他心中不同的地方。

在苏轼生活的时代,男人被允许娶妻纳妾,这就大大提高了男性的幸福指数,但很多男性还是生活得并不像苏轼这样幸福。

除了环境和人生际遇,一个是否幸福,应该还与自身的性格有关。

苏轼虽然也有孩子气的一面,但他最大的优点就是,很多时候既是人生导师,又是快乐生活的伙伴,又有至情至性、优雅超拔的精神世界。

这样的苏轼,虽然也有那个时代很多男性都有的局限和缺点,但总体上,还算得上是女性值得嫁的优质男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