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故事来自《第三十三期使命心理学网络课》

01

关键词:面具戴久了,放不下

问:我之前跟冷大连接时,有个议题说到“不要装,不要太有礼貌”,我当时就在想怎么样去用心,而不是太过度地用脑。

因为自己在用心这一块的能力比较弱。

所以,我想知道怎么样去提升自己用心的能力。

我之前没有意识到自己戴着面具,现在有意识到,但觉得自己戴面具戴久了,就放不下了。

在今天《使命心理学网络课第三十三期》现场,我也能够感觉到,我后面还问了一句:“对于别人怎么看自己,我为什么会有一种期待感”。

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我总是想给别人留下一种比较好的印象。

基于上述个案和下述个案属于同一种议题,我一起做个回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关键词:防御心

问:在《第三十三期使命心理学网络课》上听到“氛围感”这三个字时,我就觉得自己离氛围感好远。

幽默感、松弛感、会做人,我都做得不好。

我现在通过学习、了解和连接,在实践慢慢开始感受氛围感,也总结了以下原因:

1) 与语言环境有关。父母的语言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我也常用我妈妈的原话、情绪状态来回应家人,最后延展到生活、工作中的其他人。

我时常被身边的人打趣,后来就一直觉得自己不会说话、越来越不爱说话,经常自动化回应家人。

我以前没有这种意识,是从学习中渐渐有了一种意识——希望在别人眼中留下好的印象。

2) 我戴着面具,防御心很严重。

在和别人交流沟通的过程中,这件事情本来可以按照自己想说的去说,但是没有,因为我想维护表面那一种所谓的好。

但在交流中我就会吃亏,因为这件事本来我可以做,但让给别人了;

或者觉得自己能力不够,别人做得会更好。

这种维护表面的和平,会让我在想与人亲近或进入亲密关系的时候,让对方产生一种感觉——“我很空、很不落地” 。

答:上述两个个案属于同一组议题,我一起来回应,其实有三种原因。

第一、过度伪装。

我结合我们这一期【使命心理学网络课】的主题“氛围感”来讲解。

首先,氛围感是什么?

我们过去很少提到过“氛围”这个词,氛围有很多种阐述的角度,我从两种角度帮助大家理解高维的氛围是什么:

第一种角度:

人有阴阳两面,可以简单地把自己的内在分为物质和精神,即一个是阳,一个是阴。

物质和精神混合之后,综合的阴阳就是一个人的氛围。

比如,当物质同频、精神不同频的时候,彼此之间就没有了氛围感。

氛围,本质上就是阴阳合的产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个角度:

大家有没有见过正在冒着烟的化工厂烟囱?

想象一下自己的身体就是一座化工厂,是一个实体,周边是虚空的,那么我们的氛围就是这个化工厂烟囱里冒出的烟。

可以想象一下人有一个磁场,有个场笼罩着在我们周围,它通常是我们一臂之内的距离。身体每时每刻在往外冒着烟。

我们的身体或者肉身是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而虚空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我们身体的周围有像月晕一样的氛围。

只有非常敏感的人,才可以看到一个人身上的氛围。

而为什么很多人缺乏“氛围感”?就像上述两位女主一样。

其实,是因为「没有觉知」。

「没有觉知」的意思,就是要么有时候觉察不到自己在伪装;要么觉得伪装是一件好事。

比如有一类女生,她将自己定位为“精致的猪猪女孩”。

她对自己的定位很清楚,甚至超乎寻常的有礼貌,一见面就说“老师好、谢谢你”这一套东西。

她像是穿着一套铠甲一样,但她没有觉察到自己包裹在一整套铠甲下面。

上述第一个个案的女主就是典型的这类女孩,她现在的状态就像是在夏天依然穿着铠甲的人。

有的时候,我们也可以说这样的人活在罩子里,她跟外界之间总是隔着一层铠甲,她想要自我保护。

因为她给自己树立了一个人设,她要为自己的人设而活着,于是只能无时无刻不在演。

很多过度伪装的人,以为自己可以把别人拿捏得死死地,觉得自己有几把刷子。

比如“老师,我是不是只需要嘴甜崇拜,就可以控制住别人的谈话?”不是的,在实力面前,这些技巧是没有意义的。

过度伪装、戴着面具生活,是第一种极端情况。

第二、懒得装。

另外一种没有觉知的极端情况是,有些人会说:“我这个人就是性子直、我这个人就是心直口快、有一句话不知道当讲不当讲、我有个不成熟的建议。”

这种话是什么意思?请注意,他接下来就要出口伤人了。

但凡有个人对我说“有一句话不知当讲不当”,我会说“请你别说了”,让他一口气憋在心里;

但凡有个人对我说“我这个人就是心直口快”,我会说“你不需要对我心直口快”;

但凡有个人对我说“我这个人有时候讲话有点直”,我会说“对不起,我不喜欢听,你别说了;

但凡有个人对我说“我有个不成熟的建议”,我会说“不成熟的建议一律别提”。

因为他们在说完诸如此类的话语后,往往接下来是要出口伤人。这种人对自己不会讲话是没有觉知的。

另外,有些人以刀子嘴豆腐心为荣,这也是懒得装的表现。

无论是过度装还是懒得装,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表现,也都是没有觉知的表现。

第三、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装

如果一个人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装、有没有戴面具,他对于自己是没有觉知的。

我们为什么在讲氛围感的时候要讲觉知?

因为只有有觉知,我们才能产生氛围。觉知是特别重要的,即每时每刻都观察到自己。

结合我们【使命心理学】的人生三个维度来讲:人生分为一维生存期、二维生活期、三维生命期。

在一维生存期时,我们建议大家对自己的眼耳舌鼻身都有所觉知。

有的人可能会说:“那究竟应该戴面具,还是不应该戴面具?”

我的答案是:有觉知地戴,有氛围地戴。(本文标题出处)

因为所谓的“社交面具”,其实是我们跟社会、跟他人互动的关系。我们不该在这个世界上裸奔。

所以,我们要在外部世界有觉知地戴面具,在内部世界有觉知地卸下面具。

外部世界,是指自己跟他人之间存在一个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是会计较利益得失的。

内部世界,是指自己跟家人、父母、孩子、伴侣、亲朋好友、师父徒弟等等,两个人之间是有爱的,是不计较利益得失的。

所以,在外部世界不要讲让别人难堪的话,不能说自己就是心直口快,在外部世界就应该照顾到彼此的社交关系。

以团建为例,假设领导在团建时给你敬杯酒,你就算不会喝,也不用直接跟对方说“领导,我就是不喝酒”。

这就瞬间没有了氛围感,有氛围感的人会拿起一杯水,讲上三五句话,让对方心里也感到很舒服。

我就曾见到过一个女孩,在大家喝酒的时候,就她一个人在喝茶,但所有人都跟她聊得很开心。

因为她在别人敬酒的时候,她会说“我一喝酒就立马得去医院了,虽然我不喝酒,但今天能跟大家一起吃饭,我真的特别开心”。

如果真的酒精过敏、喝不了酒,就可以先跟大家说道歉说“对不起”,一般情况下,大家都不会为难一个酒精过敏的人。

我举上述例子,是为了阐述在外部世界时大家应该怎么样去应对。

再送给大家一句话,有伟人说过“矫枉必须过正”。我觉得这句话有道理。

比如,如果自己原本是一个特别装的人,不妨先做一个心直口快的人。

如果自己原本是一个懒得装的人,可以先完全戴上面具、做一个特别装的人。

也就是我们在改变时,可以先去活出自己现有状态的对立面。

另外,如果发现自己是特别会装的人、特别想给别人留下好印象的人,也不要指责自己,这其实也是人之常情。

我们思考一下:为什么我们想给别人留下好印象?因为这件事情有好处。

当别人对我们有好印象时,我们可能会得到更多、更好的资源。

但当它异化为抓取、贪求的时候,它就不是好事了。

怎样防止异化为抓取和贪求呢?有个好的方法是:把内在顾虑转化为外在顾虑。

外在顾虑,就是我们真的想为别人创造价值。

创造完价值之后,给他人留下的好印象是随之产生的副产品。

我们为别人创造价值,才是这件事情的主要产品。好印象,是相随相伴而生的。

而内在顾虑,是只求好印象,哪怕因此伤害别人都可以。

内在顾虑,本质上就是为自己考虑,在乎的是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形象,而非别人的感受和利益。

两位女主现在的状态还需要再松弛一点,因为她们的状态还是有所控制的,但控制一定会失败。

女主们要慢慢地去感受到一种更放松的状态,因为它不是一个具体的方法、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种状态、一种能量。

女主们可以先从我上述讲到的觉知、活出对立面、把内在顾虑转化为外在顾虑这几方面开始练习。

祝福女主们,加油!

主创团队 | 冷爱 方赏 茜茜

本文的插画,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公司、组织及个人,未经授权,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