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联内通 下好“活血通脉”先手棋

——南昌市加快构建现代综合立体交通体系

2023年1月18日10时,南昌S49枫生快速路北段提升改造工程东半幅、桃花南路高架主线(九洲高架-昌南大道)、洪腾高架主线(洪都大道至昌东大道段)正式通车。新年伊始,我市吹响铆足干劲加快建设的“集结号”,持续实施路网畅通行动,尤其是重点推进一批重大重点项目建设,为城市发展按下“快进键”,通过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不断为群众的幸福“加码”。

交通兴,则城市兴。纵横阡陌间,“十纵十横十联”路网建设全面发力、齐头并进,交通事业不断跨越突破,踔厉奋发的南昌锚定建设人民满意交通为目标,着力建设具有全国重要影响力的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引领大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的核心城市、绿色便捷的现代化公交都市、高质量交通运输服务典范城市。

  外联内通:民生交通提升人民幸福感

一条条畅通的道路,连接民心民意、关乎民生福祉。打通“断头路”,畅通“微循环”,是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2022年以来,我市将“打通断头路 畅通微循环”攻坚专项行动纳入十大民生实事,加大力度推进,进一步畅通城市道路交通网,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与广大市民的出行体验。

1月19日,红谷滩区红谷北大道与红谷中大道十字路口车来车往,从红谷北大道往庐山南大道方向行驶终于不用再绕路了,方便了周边居民。

“这条路修好之前,我们开车只能绕路走旁边的赣江北大道或是丰和大道,需要多等待三四个红绿灯。”在保利中心上班的王雨菲称,公司楼下的断头路修好后,开车上下班终于可以不用再绕路了,来回至少节省了20分钟的路程。

据了解,早在2013年,红谷大道拟北延连通凤凰洲,减缓交通压力,但前些年因受地面建筑物影响,导致红谷北大道与红谷中大道在八一大桥交叉口打通工程暂缓实施,这条断头路成为困扰群众十多年的“中梗阻”。从红谷中大道到凤凰洲片区需要先右拐走赣江中大道,然后通过赣江北大道才能抵达,每当遇到车流高峰期,赣江中大道至赣江北大道路段便会十分拥堵。这条“断头路”自2022年12月通车以来,得到了周边居民的一致好评。

红谷滩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已建成通车的红谷北大道三百米左右路段南起庐山南大道,北至潦河路,接现状红谷北大道,为城市次干路。道路宽度为43.5米,建设长度170米。该道路的建设实施,将周边的道路全部联通,极大地方便了周边市民出行,大大缓解了丰和大道和赣江北大道的交通压力,同时也对推动红谷滩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记者从市住建部门了解到,截至目前,“打通断头路畅通微循环”攻坚专项行动累计开工项目45个,开工节点达标率100%;累计完工通车项目38个,通车节点达标率109%。

在现代城市交通体系中,干线路网像是筋骨框架,稳稳地撑起了一座城市总体的交通网络。结合城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契机,我市及时启动城市干线路网规划修编工作,在上版“十纵十横”基础上,优化提出了“十横十纵十联”的骨干路网体系,总里程达730公里,较上一轮增加近200公里。

“‘十横十纵十联’干线路网逐步推进,未来南昌交通将达到‘103060’的目标。”南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政科副科长王应华表示,“10”是指10分钟内上骨干道路,“30”是指30分钟内上高速路,“60”是指60分钟都市圈可达。

随着桃花南路高架主线(九洲高架-昌南大道)正式通车,有效提升了象湖片区及周边道路交通通行能力,极大地缓解了沿江南大道快速路早晚高峰车流量大状况。桃花南路高架主线快速通道连接桃新大道(2022年5月19日全线通车),实现象湖片区与西湖区无缝衔接。“以前早晚高峰过桥至少要半个小时,现在改造提升后,可以经此路选择经朝阳大桥过江,再也不必担心出门堵车了。”家住金沙三路恒大城小区的韩璐说。

群众的“出行小事”都是“头等大事”。如今的南昌,出行更加便利的同时,城市不断优化公交线网,农村持续加大“四好农村路”建设力度。十年间,南昌迎来“线网时代”和“三环”时代,南昌地铁从无到有,4条地铁线连成网,从“地铁时代”到“换乘时代”,从“换乘时代”到“线网时代”。从2015年南昌地铁1号线运营,到2021年地铁4号线一期开通,南昌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128.45公里。南昌大道、沿江大道快速路、前湖大道快速路、红谷隧道、艾溪湖大桥、朝阳大桥……条条城市脉络被打通。在这里,人们仿佛能感受到城市交通欢畅的脉动。

此外,我市还加大力度提升市民出行满意度,成为全国首个从限行到不限行的城市,交通健康指数在全国36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二,在中部六省省会城市中排名第一。

  跨江交通:项目建设高歌猛进

早上跨江上班,晚上再回到江对岸栖居,这早已成为部分南昌人的生活常态。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南昌,因水而名,因水而兴。如今,南昌已拥有9座过江大桥 ,1条过江隧道,交通环境有了质的提升。

“原来我们从这里去红角洲片区要绕行南昌大桥或生米大桥,路远不说,遇到堵车的时候,就没法走了。朝阳大桥通车后,用不了一刻钟,比以前方便多了。”西湖区朝阳新城片区居民很是高兴。

2017年7月7日,“赣江第一隧”红谷隧道正式通车,居民开车10分钟以内便能过江,赣江两岸的“时间距离”大大缩短。

针对全面建设交通强市的目标,《南昌市交通强市建设行动计划(2022-2025年)》提到,要加快开展现代化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2017年9月,富山赣江特大桥(南外环快速路)通车后,南昌通车的跨赣江通道达到10条,更多的跨赣江通道正在规划和建设中。

兔年春节,洪州大桥、复兴大桥、隆兴大桥项目建设现场塔吊林立、机器轰鸣。1月24日(大年初三),记者在洪州大桥项目建设现场看到,仍然有200余名建设者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留守在工地,为南昌的发展添砖加瓦。

在位于江面下2米多的作业平台上,记者看到,20多名建筑工人正在紧张作业。接近冰点的温度和刺骨的寒风,没有阻挡大家的建设热情。中铁大桥局洪州大桥项目部西岸工区经理雷超告诉记者,他们用12天时间完成了洪州大桥铆跨墩水中承台330多吨钢筋的绑扎任务,目前在进行现浇作业。“我们抢在春节这段时间干活,主要是为了在春节以后,我们能更快地进入上部结构施工,尽快地启动钢梁架设,保证所有的施工目标按时间完成。”雷超说。

春节假期同样选择坚守一线的,还有复兴大桥工程现场的百余名建设者们。

作为南昌市“十横十纵十联”干线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复兴大桥西起三清山大道,跨越赣江,东至抚生西路,连接九龙湖和莲塘组团。

复兴大桥项目正进行跨江段西岸现浇桥施工、东岸盖梁施工、接线段墩身施工、主线钢结构吊装等。截至目前,已完成主线桩基610根、承台118座、墩柱250个,正在进行钢结构拱肋的吊装。

沿抚州大街上复兴大桥,到东莲路、振兴大道,南昌城市东西向畅通无阻。从萍乡大街到洪州大桥,走小蓝大道、澄湖北大道,一江两岸经济圈联系更紧,为南昌“东进、南延、西拓、北融、中兴” 提供有力支撑。

近日,隆兴大桥(南昌扬子洲赣江公铁大桥公铁合建段)项目建设现场传来一阵接一阵的隆隆巨响,多台旋挖钻机开始钻孔施工,标志着昌九高铁扬子洲赣江公铁大桥合建段项目正式进入主体施工阶段。作为2022年9月进场施工的项目,隆兴大桥(南昌扬子洲赣江公铁大桥公铁合建段)建设力量正加速集结。

南昌市建投集团北二环工程项目办主任刘峻告诉记者,作为昌九高铁和南昌市北二环跨赣江的共用通道,隆兴大桥是集高速铁路、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道为一体的大跨度公铁合建桥梁。项目全长4.957公里,上层搭载8车道城市快速路、下层搭载双线高速铁路和4车道城市主干道,建成后将推动城市北二环加快成型,畅通南昌跨江交通,形成高速铁路新连线,助力大南昌都市圈发展。

伴随一座座大桥跨越赣江、一条条过江通道次第开通,南昌从“滨江时代”迈向“跨江时代”的步伐不断加快,不仅拉近了新旧城区的时空距离,也让两岸共辉相得益彰。

  立体路网:铺就发展“腾飞路”

路,蕴含着新机遇,昭示着大发展。

空中鸟瞰南昌,一条条宽广畅通的道路,连接民心民意、关乎民生福祉,南昌交通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正“火力全开”。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交通强国建设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交通强省建设的决策部署,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研究出台了《南昌市交通强市建设行动计划(2022-2025年)》,不断优化城市路网,持续畅通对外联系通道,特别是谋划推进了一系列跨赣江桥梁、通道工程,有力促进“一江两岸”联动发展。目前,南昌市运行、在建和规划的跨赣江桥梁和通道共有15座。

其中,已运行的跨赣江桥梁(隧道)共10座,分别是:英雄大桥(2009年2月28日投入使用)、八一大桥(1997年10月1日正式建成通车)、南昌大桥(1994年1月10日投入使用)、朝阳大桥(2015年5月18日通车运营)、生米大桥(2006年4月30日通车运营)、富山赣江特大桥(2017年9月4日竣工)、赣江大桥(京九铁路)、东新赣江特大桥(沪昆高铁)、沙田赣江特大桥(货运环线);红谷隧道(2017年7月7日通车运营)。

此外,在建跨赣江桥梁共3座,分别是:隆兴大桥(公铁两用桥)、复兴大桥、洪州大桥。同时,南昌规划拟建跨赣江桥梁(通道)2座,分别是:昌南大桥(G320国道)、二七隧道(过江隧道)。

昌南大桥(G320国道)东起南昌县富山乡店前村,西至红谷滩区厚田乡东洲村,桥梁全长3.85公里,目前正在进行初步设计工作,将于2023年5月开工,预计2025年5月竣工通车;二七隧道(过江隧道)已纳入南昌市综合交通规划。

如今,属于南昌的立体交通网络,已将触角延伸到城市的每个角落,勾勒出一幅“人便其行,货畅其流”的崭新画卷。下一步,我市将继续深入推进交通强市建设,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稳增长、扩投资、调结构、促发展的有效方式,抢抓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等重大政策机遇,推动在建项目尽快完工,规划项目尽快启动,加快打造具有全国重要影响力的综合交通枢纽,为加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南昌提供有力支撑。(记者 万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