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翡翠的雕刻题材极其丰富,大自然的景物、生活中各种事物的图案都可以作为题材,赋予翡翠更加深刻的寓意,例如踏雪寻梅、天女散花等等,这些美成一首诗的翡翠饰品背后又有哪些故事和寓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天女散花

天女散花形容抛洒东西或大雪纷飞的样子。 天女散花的景象如同大雪漫天飞舞的样子,就像把鲜花洒向大地,用鲜花点缀在山林与草树之间,寓意春满人间,吉庆常在。

关于天女散花的典故很多,《维摩经·观众生品》中:“时维摩诘室有一天女,见诸大人闻所说说法,便现其身,即以天华散诸菩萨、大弟子上,华至诸菩萨即皆堕落,至大弟子便著不堕。一切弟子神力去华,不能令去。”,“翡翠香烟合,琉璃宝地平。这些典故都是维摩诘有关,并且都寓意着美好。天女散花被作为中国的传统吉祥图案之一,被运用于翡翠雕刻题材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踏雪寻梅

孟浩然少年好学,酷爱梅花,常冒雪骑驴寻梅。四十岁时,游学长安,考进士不中。一次王维私邀其入内署做客,正巧唐玄宗前来探访王维,情急之下,孟浩然藏匿床下,王维则以实情相告。唐玄宗早已耳闻孟浩然才华出众,孟浩然诵诗时,却巧用诗句表达自己并无求仕之心。唐玄宗被其人品和诗词所打动,只好由他而去。自此,孟浩然淡泊名利、寄怀于山水间。寻找心灵的滋养和精神的支撑。

梅花斗雪凌霜、香清寒艳的品德符合那些气节高坚的人。于是踏雪寻梅成为演绎为千古流传的佳话。踏雪寻梅题材多用墨翠及带雪花棉的翡翠雕刻,梅花、雪花巧妙的构成整个题材画面。

高山流水

伯牙与子期的故事

“高山流水”最先出自《列子·汤问》,传说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并相约来年仲秋再在此地相会。

第二年仲秋时节,伯牙如期而至,谁料想此时已是与好友阴阳相隔,子期已离他而去。伯牙在子期的坟前,抚琴而哭,弹了一曲《高山流水》,曲终,以刀断弦。并仰天而叹:“知己不在,我鼓琴为谁?高山流水便成为了一则令人传颂的典故。

“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翡翠文化与音乐文化一脉相承,翡翠讲究一个“缘”字,玉遇有缘人,每一块翡翠都是独一无二的,就也就意味着每一块翡翠都有他的“知音”,冥冥之中。

玉石雕刻创作讲究取势造型、依色取巧,"取天然之形势,得天然之神貌"。翡翠的加工进程由翡翠质料到制品,需要一系列的加工进程,才能成为件件秀丽的制品,正所谓,“玉不琢,不成器”。所以翡翠雕刻题材常常用来表达人们期望长寿、健康、幸福、平安的美好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