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颢PK杜甫,《黄鹤楼》与《登高》的“七律第一”之争由来已久,孰高孰低莫衷一是,至今没有定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早将《黄鹤楼》奉为“第一”的是南宋诗评家严羽,他在《沧浪诗话》中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早将《登高》奉为“第一”的是明代诗评家胡应麟,他在《诗薮》中说:“《登高》自当为古今七律第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时间上看,《黄鹤楼》当上“第一”要更早;但从范围上看,《黄鹤楼》只是“唐人七律第一”,而《登高》是“古今七律第一”。二者观点均得到后世不少名家的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黄鹤楼》和《登高》到底谁的“七律第一”名号含金量更高呢?笔者认为,《黄鹤楼》主要胜在影响力,而《登高》则胜在艺术价值,二者各有所长、各有千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先说《黄鹤楼》的影响力。据《唐才子传》记载,李白也曾登上黄鹤楼,本打算赋诗一首,却因看到崔颢的《黄鹤楼》自愧不如而搁笔,并慨叹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真有其事也好,后人附会也罢,反正自从有了这个“崔颢题诗,李白搁笔”的典故,《黄鹤楼》的名气就更大了,从三岁小孩到八十老翁,几乎人人会背上一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2011年中华书局出版的《唐诗排行榜》中,崔颢的《黄鹤楼》也高居榜首,而杜甫的《登高》则屈居第十五。总之,自古至今,《黄鹤楼》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是要高于《登高》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说《登高》的艺术价值。单论作诗技巧与写作水平,千古难有出《登高》之右者。后人评价《黄鹤楼》,说的是“气格高迥,浑若天成”,赞的是意境与氛围,而评价《登高》,说的是“七律八句皆属对,创自老杜”,赞的是技巧与手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到写作手法之妙,就不得不提《登高》的格律精妙。我们知道,格律诗通常只要求中间两联对仗,而杜甫的《登高》却做到了“八句皆对”,至于有人质疑这首诗读起来并不怎么押韵,那是古今语音的变化所致,实际上《登高》的押韵是非常标准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登高》的妙处还在于“一篇之内,句句皆奇;一句之内,字字皆奇”。“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一句,仅14个字写了至少7种愁:“万里”是远离家乡之愁;“悲秋”是感时伤怀之愁,“常作客”是羁旅之愁;“百年”是暮齿之愁,“多病”是衰疾之愁;“独”是无亲朋相伴之愁,“登台”是登高咏古之愁。字字不提愁,字字写尽愁,堪称千古诗圣妙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大家认为《黄鹤楼》和《登高》到底谁的“七律第一”名号含金量更高呢?欢迎说出你的看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