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遇到危机时,似乎也不准备让中国好过,布林肯访华前似乎正在收集“资料”准备对华发难,未来的10天将非常关键。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即将在2月5日对中国进行访问,这将是拜登政府最重要的一次对华访问,中美双方显然都需要通过此次访问和彼此沟通许多重大问题。然而,就在布林肯访华前夕,这位美国国务卿不是尽力地营造一个和平的氛围,而是想方设法地在找中国的所谓“罪状”。据美国媒体报道,近期布林肯密集和几个海外“人权团体组织”进行会晤,而这些组织多半都是配合美国政府以所谓“人权问题”抹黑中国的机构。虽然布林肯和这些机构的具体对话内容未知,但可以猜到绝对不是什么对中国的好话。而部分外媒则借此造势,呼吁布林肯在访华期间,要重点提出中国人权方面的问题,并对中国施加压力。而布林肯主动会晤这些对华不怀好心的机构,他也确实在费尽心机地收集“资料”,试图找到对华发难的说辞。

应该说,过去这些年来,美国方面拿着人权议题来抹黑中国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美国政府的相关抹黑一次又一次地被证伪,屡次遭到中方的正面驳斥。但美国为首的部分西方国家,仍然死抱着“人权问题”不放,以相关议题对中国进行抹黑和攻击。原本布林肯访华之行,被认为是中美双方防控冲突缓和关系,并尽可能恢复经济合作的旅程,我们或许还能期待美国方面停止在相关问题上继续抹黑中国。但现在看来,布林肯似乎不打算停止操弄人权议题,仍试图以此为由对中国发起“攻势”。不过,在美国政府的任何行动背后,都有其潜藏的目标,而这一次美国政府抓住“人权问题”,恐怕也是想在其他方面迫使中国对美作出让步。

2023年伊始,美国政府就面临不小的内部问题,首当其冲的恐怕就是美国的金融稳定性问题。此前,美国财政部预计很快美国政府就会接近31.4万亿美元的债务上限,且其他削减债务的空间也基本耗尽,为此美国政府需要尽快就再次提升债务上限达成共识。为此,不仅美国国会参众两院和两党都需要达成共识,美债的流动性问题也是令人担忧的。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在去年就警告过美国总统拜登,提醒他美债的流动性可能面临较大的问题,因为购买美债的对象没有增加,但美债的供应却不断变多。在此背景下,中国和日本等国的减持行动,更令美国雪上加霜。尤其是中国,中方持有的美债总额,已经跌至8700亿美元,比起之前的一万多亿美元显著地削减,这显然加剧了美债的流动性问题。美国政府接下来,很需要中方在金融领域配合美国,例如更多地增持美债。

因此,我们可以做出一个合理的推测,那就是布林肯在访华之前,刻意地收集谴责中国的“资料”,实际目的就是为了向中国施压,妄图以此迫使中国在金融问题上向美国做出让步。这样的推测,也非常符合美国一直以来的霸权主义心态,那就是主动向对方施压,妄图通过进三步,退两步的方式实现自己的目标。布林肯的算盘也许打得很精,他也许正幻想着在对中国发出严厉谴责之后,让中国以增持美债之类为条件,换取美国减少在此类问题上的对华施压。不得不说,布林肯和拜登政府都打错了算盘。

首先,中方在人权议题上多次向美国表明态度,强调中国不会接受任何外部的抹黑和胁迫,反对某些国家政治化操弄人权议题。布林肯在人权议题上攻击中国,必定遭到中方正面回击。其次,中国一直强调希望和美国方面平等共处,反对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行径。如果美国方面仍然抱着居高临下打压对手的态度和中国对话,那就注定接下来的这场对话将会不欢而散,布林肯将无法从中国手中拿到他想要的任何东西,只会碰一鼻子的灰。接下来的十天可谓非常关键,美国方面能否改变自己的错误对华策略,一个切实平和的态度与中国对话,将极大地影响接下来的对话结局。但中国对美国的原则仍然不变,那就是如果美国愿意好好谈,那么中方会以礼相待,若美方不怀好意前来挑衅,那么中方也绝不会让步。如果美国希望获取中国在某些问题上的帮助,那么他们就应该拿出真正的诚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