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题目,我相信很多人都会瞪大眼睛,一脸不可思议的表情:不会吧,不会真的有人讨厌《流浪地球2》吧?

当然有,而且不占少数。

影片上映以来,对它的赞美之词溢于言表,确实,《流浪地球2》的制作也担得起这样的评价,就目前而言,可以说是国内科幻电影的天花板。

但这并不妨碍很多人讨厌它。

于是有很多人为它鸣不平,就像某个自媒体作者的疾呼:“为什么这样一部电影不是票房冠军?为什么这样一部电影会受到国人的诋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信我,这世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分析《流浪地球2》为什么被某些人讨厌的文章有很多,角度也很宽泛:有的说它宏大叙事过于虚假,有的说它在自我意淫,有的说要警惕集体主义的裹挟……但恕我直言,这些都没有说到点子上。

为什么国人会讨厌《流浪地球2》?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因为电影与现实之间的撕裂。

在电影里,全是大场面,我们炸月球,干黑客,拯救地球,赢得了全世界的尊重。

而在现实中——就光说刚过去的2022年吧,年初时,上万条热搜解不开一条铁链;年中时,无数呼吁捞不回来两位热心的女网友;年末时,14亿人找不到一个失踪的中学生……

然后你告诉我,咱们现在太阳系都能摆平了,带着地球说去哪就去哪了。

忒撕裂了呀老铁!

说到底,看了之后,很多人觉得不真实。

可能有人会说,科幻电影本来就是虚构的呀,本来就不是真的呀。

在这里,我要说一下,“真”和“真实”,是两个概念。

比如说,我们看《西游记》,都知道那是假的,不可能有个猴子能腾云驾雾,长生不老,还七十二变。你知道这个猴子不是真的,但你觉得孙悟空不“真实”吗?

恰恰相反,我们觉得这个泼猴太“真实”了。

孙悟空的嫉恶如仇、唐僧的软弱怯懦、佛道两大集团的勾心斗角,有无背景妖怪的不同结局……都把这一切描述的太真实了。哪怕你是一个无神论者,看完后都得拍案叫绝:仙界就得是这个样子的!

其实就是人间世。自文明诞生以来所有的文艺作品,都是人间世。

人间世跟仙界一样,蟠桃园就那么一两座,剩下的全是五指山。你在疫情里过得苦不苦?可有人不苦,那些核酸检测企业都赚麻了,你看看张核子就知道了。

生了儿子成了软肋,打开朋友圈就看到江西周公子在炫富;

你在这为生计发愁,她那边还在恼怒没时间给女儿过成人礼;

陈副区长的“黄色短信”刚落下帷幕,戴璐局长的激情视频又接上茬了……

终于,这一年都过完了,你的软肋吵着闹着想看电影,你看了看票价,狠了狠心买了几张《流浪地球2》的影票,看着演员们大义凛然,临危不惧,怼木星,炸月球,各种带飞,俨然全世界的NO.1,你的肾上腺素都跟着飙了四个加号。

然而当你走出影院之后,呼吸到外面第一口冷冽的风时,是不是感觉到有什么东西砰然碎裂了?

没错,就是那种撕裂感,像一把快刀,斩断了电影和现实之间的那一丝羁绊。

在电影里,宏大叙事下的集体主义是如此美好,你想,如果你是那个飞行员,哪怕不到五十岁,你都愿意去舍身炸月球。

回到现实中,你可能只是一个民工,还要跟着工友一起去找老板讨要工钱,但你有点担心,害怕被扣上一个“恶意讨薪”的罪名,前两天不是刚有这样的案例吗?你不想重蹈覆辙。

因为那样影响的不仅是你,以后还会影响你的软肋。

一想到这里,刚刚在看电影时萌生的巨大悲壮感一下子破灭了,你感觉自己像个撒了气的轮胎。

这巨大的落差感撕裂着你,让你感觉刚才看的一切都不“真实”。

当然,这并不是说《流浪地球》不好,相反,《流浪地球》是部好作品,原著刘慈欣也写得很牛逼,能把一部科幻电影拍到这种程度,很难得。

有人讨厌《流浪地球》,其实并不是讨厌《流浪地球》,而是他们无法接受,无法幻想,无法共情。用一句《三体》里的话来讲:任何超脱飞扬的思想都会砰然坠地,因为现实的引力实在太沉重了。

这不能怪电影,也不能怪观众,那能怪谁呢?要怪,就怪生活吧,有句名言说得好:是生活强奸了所有人。

那什么样的片子会让人觉得真实呢?春节期间有一部电视剧很火,叫《狂飙》,尤其是里面的反派男主张颂文,其精湛演技让人惊叹。

在知乎上有个问题:哪个镜头让你觉得一个演员的演技爆炸?

最高赞的回答是:张颂文饰演的建委主任“唐奕杰”,把那种贪婪、懦弱、好色的角色演绎到了极致。

那么张颂文为什么会演得如此逼真呢?原来他为了这个角色,在南方某市的建委上了一个多月的班,天天跟领导在一起,揣摩他们的角色和性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果然,艺术来源于生活啊,正因为张颂文把领导揣摩透了,所以才塑造出了那种真实的角色。

所以观众在看这种片子的时候,就不会感觉有撕裂感,因为现实和电影完全对上号了,全通了。

只可惜,《流浪地球2》固然宏大精美,却让人有些无所适从。

所以,不要怨电影不好,也不要怨观众挑刺,根不在这里。

至于根在哪里,就见仁见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