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明是2002年NBA选秀的状元,同一时间易建联开启自己的职业生涯,并在2007年以第六顺位登陆NBA。
如今20多年过去了,中国篮坛陷入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局面。姚明易建联之后,中国男篮出现了断层,别说是登陆NBA,就连亚洲的战绩也直线下滑。
姚明、易建联等人的横空出世,说明亚洲人并不比人家差。但风光过后男篮却出现了后继无人的囧状,20年过去了,我们究竟差在哪里?

首先一点就是小球时代的盛行,当年我们的三大移动长城能够留在NBA,得益于当时还是中锋的时代,得内线者得天下。
不过随着篮球的发展,小球时代到来使得我们原本确立的方针出现了动摇。去中锋时代连考辛斯这样的顶级内线都面临无球可打,更不要说国内这几位了。
所以当我们还想去复制姚明的成功时,殊不知时代已经悄然变了。人家需要的不再是笨重的大中锋,而是如詹姆斯或者库里那样的球员。

当年我们引以为傲的身高优势荡然无存,想要跟人家拼锋线拼后场,相信NBA就算替补来了也会虐我们几条街。
其次就是我们的选材,在CBA中,虽然也有很多矮个子球员,但数量还是少。他们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除了自身天赋之外,还有在外的支持。
因为在选材初期就是唯身高论,所以矮的基本上被忽视。那么这部分人想要去打职业的球员,你的关系、背景、经济实力至少要占一样。
其实就我国而言,180左右的后场可选人才基数不知道是他人的多少倍。但就是由于上述原因,很多有潜力的人都被迫放弃了。

这就引出了又一个话题,为何我们的注册球员少。体育与校园分开是不争的事实。想要选择体育,基本上也就会放弃学业。
而体育到最后能够打出来的毕竟是少数,所以有几个家庭敢去冒险让他们的女子选择走职业?
最后还是国内的政策,姚明肯定是天赋异禀,但后人想要达到姚明的高度不是不可能,只是缺少如日本篮协那种气度。

人家对于追梦NBA是全力支持,只要你留那里,我们愿意给你高工资。反观我们,不支持也就算了,出去了还要百般阻挠,无形中耽误了太多人。
因为大多数球员是需要时间,需要环境才能展现自己的竞争力。而国内的做法看似是双赢,但没有人在更高级别联赛中征战,又怎么去追赶别人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