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虎跃迎盛世,玉兔送瑞庆新年。以“欢乐中国年,精彩敕勒川”为主题的“2023呼和浩特春节元宵节‘塞上老街非遗庙会’系列活动”1月27日(正月初六)在塞上老街旅游休闲街区正式启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次活动由呼和浩特市文化旅游广电局、玉泉区区委、区政府主办,由玉泉区文体旅游广电局、玉泉区景区服务中心、呼和浩特市非遗中心、呼和浩特市敕勒川文化旅游创意中心、百人百组社区乌兰牧骑总团等承办。

社火表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社火表演

在“塞上老街非遗庙会”启幕仪式上,来自全市及托县、土左旗、新城区、赛罕区、武川县等地区非遗项目队、社火表演队25支、600多人参加表演。

脑阁表演

他们表演了国家级、省级和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脑阁、舞龙、舞狮、二人台、爬山调、高跷、秧歌、腰鼓、跑旱船等项目,并且举行了春节元宵节传统社火巡游活动。

高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舞龙

还举办了非遗体验互动、文创产品展示、广场舞表演、敕勒川味道非遗美食体验、“青城记忆、老城风情”老照片展示等各类文化旅游活动。

市民听非遗传承人介绍非遗产品

庙会上的非遗展示

庙会上带有兔年的装饰物品深受小朋友的喜爱

同时开展了全民阅读活动和“猜灯谜,讲故事”互动活动,线上线下讲述呼和浩特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庙会上剪纸吸引市民观看

活动期间,还将发放部分惠民消费券和景区门票,旨在激活市场消费、提振市场信心,让全市人民在喜庆、祥和、热闹的氛围中欢度春节。

庙会上的演出吸引了不少小朋友

据了解,本次活动从正月初四开始,正月初六正式启幕,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闹新春、逛庙会、展风采、聚人气”,让“塞上老街旅游休闲街区”成为欢乐的海洋、幸福的世界。

“这些灯笼真好看”

庙会期间还将开展“做强文旅产业,提升文化能级——文旅企业闹新春”活动,包括“敕勒川伴手礼”获奖产品展览、“金融助力文旅企业恳谈会及签约仪式”,搭建金融支持文化旅游企业的大平台。

与此同时,本次“非遗庙会”还将向如意东河延伸,在如意河劳动公园举办“多彩青城、潮玩新春——东河冰上嘉年华”活动,设置有“冰上转九曲”、滑冰娱乐、猜灯谜等活动,让美丽青城处处洋溢着节日的欢乐氛围。玉兔送吉祥,瑞雪兆丰年。

本次活动还专门排练了“百兔闹新春”节目,众多社火表演人员身穿“兔服”,载歌载舞,表达“大展宏兔”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启幕仪式整体节目动如脱兔,生龙活虎,表达了青城人民祝福祖国、祝福家乡的喜悦心情和精神风貌。

Q

“塞上老街非遗庙会”主要非遗项目介绍

一、脑阁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在土左旗毕克齐镇腊铺村脑阁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光辉历史了,脑阁集戏剧、杂技、美术、舞蹈、音乐为一体,一架就是一台戏,如同流动的雕塑。2008年,脑阁被正式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腊铺村脑阁从原来的二十四架发展至今已具备有五十多架,能适应社会需求的演艺队伍,广受社会文化有关部门的支持和观众的喜爱。这支脑阁演艺队伍,曾经走南闯北,受到国家举办的大型展演的邀请,多次荣获优秀奖及展演金奖。为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旗、镇文化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二、二人台与爬山调

二人台和爬山调是中原文化和草原文化高度融合的文艺表演形式,集戏剧与曲艺为一体,2006年,二人台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主要流行于内蒙古中西部农区、半农牧区。传统艺术形式多以生、旦二人同台表演,同腔同调,以其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一直深受流传地广大群众的喜爱。呼和浩特是二人台的发祥地和传承基地。爬山调也是国家级非遗项目。

三、河口舞龙

舞龙龙舞是社火中最具典型性、广泛性的社火节目。托克托县河口龙舞、河口老龙表演是呼市地区资格最老,知名度最高,表演技艺最好的黄河文化传统舞龙非遗代表性项目。传统老龙为两条龙灯,龙头特大,重七八十斤;龙身长约3丈余,由“12骨节”和龙尾组成。一条龙头、龙皮为金黄色,人们称为“火龙”;一条龙头、龙皮为青白色,人们称为“水龙”。舞龙时,需二三班人轮舞,每班10余人。龙舞乐器为一面龙灯鼓,一副大铙,一副中钹。伴奏龙舞的鼓曲叫“龙灯鼓”,当地俗称“隆咚鼓”。河口老龙基本舞姿是“高举、低放、左右摆角、放花子”等。老龙表演的场地有“过街”和“打场子”。过街是在街上边走边演;打场子是在一个地方辟出一块空地作为表演场地。老龙表演时所走的场次分别有“大圆场”“八字”“双全”“卷白菜心”等,在不同的场次,老龙在腾空卷地、上下翻飞中,还可演出“金龙漫游”“龙头钻档”“头尾齐钻”“龙瞪眼”“龙摆尾”等多种特技形态。

四、舞狮

“舞狮”是国家级⾮遗代表性项⽬“舞狮”,深受大江南北人们的喜爱。“舞狮”点睛是舞狮表演的精华,点睛为唤醒狮,并带给它们散播幸福与吉祥的能力,寓意繁荣富贵,生意兴隆; 表演者在锣鼓音乐下扮成狗或者其他瑞兽(如貔貅、狮子)的样子,作出各种形态动作,以图喜庆与吉祥。在表演过程中,舞狮者要以各种招式来表现南派武功,非常富有阳刚之气。舞狮在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被认为是吉祥瑞物,每逢节庆或有重大活动必有舞狮助兴,长盛不衰,历代相传。(“舞狮”点睛),点醒了整个春天,我们祝福呼和浩特全市人民吉祥如意、快乐幸福。

五、高跷

“踩高跷”是⾃治区级⾮遗代表性项⽬。高跷,也叫高跷秧歌,是一种流传于全国各地的民间舞蹈,亦指表演高跷时使用的木棍。高跷因舞蹈时脚踩踏木跷而得名。高跷一般以舞队的形式表演,舞队人数不等,舞者多扮演某个古代神话或历史故事中的人物,服饰多模仿戏曲行头,常用道具有扇子、手绢、木棍、刀枪等,形式有“踩街”和“撂场”两种,撂场有舞队集体边舞边走各种队形图案的“大场”和两三人表演的“小场”,男女对舞,边舞边唱。

千百年来,呼和浩特人民喜欢表演高跷、欣赏高跷,成为春节元宵节社火活动的拿手好戏。

六、旱船

《跑旱船》是呼和浩特市级⾮遗代表性项⽬。跑旱船有四个特点:稳、飘、快、转。稳中求飘,飘中有快,快中有转。“稳”就是在表演时船不能上下颠、左右晃,要跑得特别平稳;“飘”是指在跑的时候有上下起伏,表现出水里有风的感觉;“快”是跑得快,这是脚底下的功夫,必须脚后跟先着地;“转”的时候也不怕快,越快越好。

陆地跑船,水上风采。跑旱船代表人们水路两栖生意兴隆的向往。

七、空竹

空⽵是呼和浩特市级⾮遗代表性项⽬。空竹一般为木质或竹质,是一种用线绳抖动使其高速旋转而发出响声的玩具。空竹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传说三国时,曹植曾作《空竹赋》。从明代《帝京景物略》一书中记述的空竹玩法和制作方法,以及明定陵出土的文物考证,可知“抖空竹”在民间流行的历史至少在600年以上。空竹分为双轮空竹、单轮空竹、双轴空竹、双轮多层空竹和异型空竹等。一般空竹约重二三百克,直径十五厘米左右。

抖空竹集娱乐性、游戏性、健身性、竞技性和表演性于一身,技法多样,掌握的花样技法就有100多种,还有双人、多人等众多集体花样。空竹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具有文化娱乐价值、健身锻炼价值和社会民俗价值。

八、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流传于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的传统舞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安塞腰鼓历史悠久,但产生形成的具体时代已难考证。以鼓报警,以鼓助威,以鼓告急,以鼓为乐,这些都是安塞腰鼓的功能。安塞腰鼓分文鼓与武鼓两种,文鼓以扭为主,重扭轻打;武鼓以打为主,重打轻扭。安塞腰鼓是黄河文化的组成部分,是陕北汉子剽悍、虎劲、牛劲的体现,具有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

来源:文/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 记者 杨永刚

图/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 记者 王劭凯

丨本期编辑:梁靖苑

丨校读:梁靖苑

丨监制:张耀 封斌

丨总监制:赵敏

声明: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使用本公众号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呼和浩特晚报官方微信;本平台转载内容部分来源网络,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新闻热线:0471-6564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