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哲前几天就中书协主席孙晓云创作的“2023年南京地铁挂春联”一事,发布几个字的微文,进而又网友发文反驳,引发了众多网友的热烈互动!
天哲个人观点,不怕互动,也不怕尖锐的批评,这总比动用社会资源开启删帖手段好!
至于天哲称“此联文辞有问题”,有网友搬出来两点反驳很有价值:一,此联是别人撰写的,与孙晓云无关。二,此联是南京某学会楹联大赛获奖作品,怎么可能文辞有问题!
第一个问题,我的回复是这样子的:书法家本身就应该是学问家,特别重要的学养是文化底蕴,甚至于要高过书法技法本身的要求。这恰恰说明孙晓云文化底蕴太浅,看不出此联的文辞有一定问题!
第二个问题,我的回复是:这样的楹联大赛多少?有多少人参加?评委是否绝对高水平?还是矮子当中选将军?用“获奖作品”之理由强行标榜优秀,未免见识太短,当今社会,“奖”的操作案例太多了!
有一网友发表专文称我不懂什么是笔法,要闭上嘴,我的回复如下:
一,书法这门艺术太高深,在她面前,我们永远是小学生,被人说“不懂”我绝对不反驳,反而心怀感激,提醒自己要深入学习!但是让人“闭嘴”恰恰反映对方的无知与幼稚,当今社会了还不知道什么叫言论自由?
二,俗语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你可以说所有人不识货,但不能拒绝别人货比货!
接下来,我们来研究一下孙晓云女士此幅对联书法水平如何?
有个前提,孙晓云是中书协主席、江苏书协主席,不是一个市、县书协会员,如果是普通的市、县书协会员,我们大可不必来讨论的!
一,我们要看作品中所有的竖画,绝大部分是顿笔回锋的垂露竖,特别是下联,紧紧相邻的“幸福来于奋斗车趋鸡第”这一行,全一样的收笔,太过于雷同,太刺眼了!

如果你认为这是美,天哲简单找一行王羲之兰亭序的字来比较:

同样是垂露竖,方向、弧度、动作、收笔都一一有变,孙晓云学的是王字,不要忘了!
二,再看标记的“捺画”,全部是一样的,一根棍子打到底!



懒得再找了,还是看王羲之这两行的字,长捺、反捺,顿笔回锋收起,出笔踢出,各种变化:

三,再看对联里那么多左右结构的字,基本上距离相等,也就是说左右关系都一样,不远不近,偶尔一个“斗”是,乍一看有一点亮,还是因为字本身的问题!

依然是王羲之这两行,有远有近,有连有断,有上下错落:

总结:无法是字法、笔法,还是章法、墨法,得古法便高雅,不得古法,程式化,格式化,印刷体化,便是俗!作为书协主席,得古人一二分,也能说得过去,你这一分都不得,让人如何说好?当然了,有人因位置而迷信,这也正常,外行人眼中的神话,内行人眼中的笑话!